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一丰 《浙江农业科学》2014,1(8):1184-1186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温州地区可同时满足生产和观光采摘需要的大棚甜瓜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不仅甜瓜品质好,可兼顾观光采摘需求,而且经济效益高,收入可达4125万元·hm-2,净收益1725万元·hm-2。  相似文献   

2.
双小拱棚小南瓜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避免了南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利用种植水稻来消化土壤残留肥力。该模式栽培技术简单,年产值8844万元·hm-2,效益6498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季大棚草莓连续种植后引起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造成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产量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大棚草莓发展的主要障碍。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可有效缓解草莓田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减轻草莓病虫害,提高移栽成活率,产量提高80%,品质改善;利用两茬草莓之间有4个月的光热和土地资源种植一季水稻,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可亩增加稻谷产量450 kg左右。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比大棚草莓单作模式,亩净增收入11 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芦笋在春母茎留成期后,叶面连续喷施100倍光碳核肥至秋笋采收结束,可有效延长春母茎寿命,促进夏、秋笋持续出笋,减少1次夏季清园割母茎,省工增效明显,与常规夏、冬2次割母茎栽培方式相比,秋笋平均增产733%, 增加效益74 808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草莓生产的综合效益,探索出一种草莓与大棚苦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一般大棚亩可产优质草莓2 000~2 500 kg,产值达1.2万元以上;产优质苦瓜5 000 kg以上,产值达1万元左右,年总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对彭水县乌江沿岸2014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总面积为188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43亿元·a-1,相当于彭水县2014年GDP(10880亿元)的1234%;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灌木林、混交林、阔叶林面积分别为101万,072万和015万hm2,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697亿,549亿和095亿元;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提供的价值为714万元·hm-2·a-1,比重庆市2008年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688万元·hm-2·a-1)增长了378%;从不同林分类型来看,提供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混交林(762万元·hm-2·a-1)>灌木林(692万元·hm-2·a-1)>阔叶林(635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7.
尚庄镇从 90年代起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 ,初步形成了大棚番茄接种粳稻栽培模式。采用大棚三膜覆盖栽培番茄 ,实现单产 75~ 90 t·hm- 2 ,且提早上市 30~ 35d,提高了番茄的商品率和产值。番茄收获后及时接种粳稻 ,改进粳稻栽培技术 ,使粳稻单产达 9.75t·hm- 2以上。实现纯收益 8.2 5× 1 0 4元· hm- 2。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长期大棚茄子-水稻轮作制中2季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是现阶段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P、K则不成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连续2季不施用P、K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无显著影响;轮作周期内最佳施肥量处理(OPT)的地上部N总累积量为314.2kg.hm-2,其中土壤N供应量分别占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N累积量的63.0%和72.9%,N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10.85%和24.9%;2季地上部P2O5和K2O的总累积量分别为159.5和543.9kg.hm-2,土壤P和K的供应量均超过了90%,P肥和K肥的2季总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1.5%和8.6%;减少总施N量和N肥后移至水稻季的施肥措施均可增加作物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的适宜施N量分别是450和150kg.hm-2,可比常规施肥量分别减少55%和33.3%;水旱轮作可有效地消耗土壤养分,但大棚茄子长期高量施肥累积的养分仍有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的运用,大棚枇杷花和幼果冻害率比露地的低,而且坐果率比露地栽培明显提高,同时裂果率、锈果率和发病率明显降低,产量增加近3 000 kg·hm-2,提早上市1周以上,且果实品质好,售价高,增收达15万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与普通氮肥相比,在嘉58水稻上,控释尿素分2次施用能提高株高,增加旗叶长、每穗总粒数,提高产量、产值及氮肥利用率,增产259 kg·hm-2,增收1 700 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137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大棚草莓套种丝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使果实成熟期大大提前,产量、效益大大提高.大棚草莓种丝瓜,平均效益在24万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绿源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改进草莓施肥技术,优化其施肥结构和用量,开展了绿源微生物肥料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施肥和施用有机型草莓专用肥,施用绿源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大棚草莓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7.6%.以2011~2012年大棚草莓平均价格计算,绿源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区比有机型草莓专用肥处理区增收1 938元/667 m2,比常规施肥增收6 001元/667 m2,其增收增效明显,建议可在本地加大绿源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棚草莓套种技术在糯玉米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尝试利用草莓大棚繁制科糯991等糯玉米种子,科糯991繁制8hm^2,平均产量达2730kg/hm^2。在草莓已获纯利7.5万元/hm^2的基础上,又增加收入2.4万元/hm^2。总结了大棚草莓套种糯玉米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市不少农户进行大棚草莓种植,为此我局在全国科普宣传基地姜堰市大地农业科技园进行大硼草莓种植试验研究,可充分利用棚架设施进行大棚草每、鲜食玉米。豇豆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2003年示范了0.8hm^2,产值1.38万元/亩,比草莓纯作增加0.32万元/亩。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介绍了大棚草莓—越光水稻轮作模式草莓和水稻的生产效益和配套技术,指出该高效种植模式对于句容市草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播种量与播种方式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和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免耕直播油菜进行3种不同播种方式和3种播种量的试验,结果表明,不管采用何种播种方式,播种量4.5 kg·hm-2的产量最高;撒播的产量略低于条播和穴播,撒播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高于条播与穴播,但差异较小,撒播比条播节约人工成本1 800元·hm-2,比穴播节约人工成本2 250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方施肥对大棚草莓生长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及汉中地区农家肥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棚内随机区组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大棚草莓在施入总养分等量条件下,研究了以生物有机肥、猪厩肥和磷钾铵三元复合肥的不同配方施肥对大棚草莓产量、开花结实率及畸形果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总养分等量条件下,生物有机肥、猪厩肥和磷钾铵三元复合肥3种肥料的配施处理比只施入有机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显著,表明猪厩肥与无机肥料配施比只施入有机肥增产效果显著;猪厩肥对大棚草莓采果后期供肥持久,后期产量增高,揭示肥效的平衡持久也是影响大棚草莓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入总养分等量且大棚草莓在N、P2O5、K2O比例适当条件下,猪厩肥与无机肥料配施对大棚草莓的开花结实率、畸形果发生率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草莓-甜瓜-水稻三熟制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莓大棚中采用草莓-甜瓜-水稻三熟制农作制度和规范的生产技术,对茬口安排的合理性、三熟各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熟制,各作物生长期在茬口上适合,667 m2可收获草莓2 500.4 kg、甜瓜1 525.5 kg、水稻339.7 kg,比单纯种植草莓增产值8 515.2元、增加净利润6 188.4元,增效39.24%,能较大地提高草莓大棚设施的利用率,可实现稳粮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草莓是慈溪市广泛种植的大棚高效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6.67hm2,每667m2产值约15000元。根据"红颊"草莓育苗困难的特点,结合慈溪市生产条件,对其大棚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包括育苗地选择、育苗、苗期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文成县樟台乡是欠发达山区乡镇,近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致富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山坑等村发展了大棚草莓基地100多亩,并进行草莓一水稻连作,实现了草莓亩产值过万元、水稻产量过千斤的良好综合效益。我们在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方面主要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