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濒危物种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的种群分布格局,在谷城南河流域对发现的仅有两个红椿种群(T1,T2),以相邻格子法设置5 m×5 m、3 m×3 m的样方,精确到1 m格子.通过 χ2检验、Cx的t检验、Morisita Iδ的F检验,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泊松分布.结果表明,T1种群在5 m×5 m、3 m×3 m样方尺度下,Cx和Iδ均为泊松分布,5 m×5 m尺度 χ2检验为集群分布,3 m×3 m尺度为Poisosn分布;干扰种群T2种群密度较大,3种检验均为集群分布.因此,分布格局满足 χ2检验的泊松分布,样方设置应注重尺度和数量;df越大,理论值与观测值更可能越接近正态分布,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
红椿天然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濒危物种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的种群分布格局,在谷城南河流域对发现的仅有两个红椿种群(T1、T2)以相邻格子法设置5 m×5 m、3 m×3 m的样方,精确到1 m格子。通过χ~2检验、C_x的t检验、Morisita I_δ的F检验,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泊松分布。结果表明,T1种群在5 m×5 m、3 m×3 m样方尺度下,C_x和I_δ均为泊松分布,5 m×5 m尺度χ~2检验为集群分布,3 m×3 m尺度为泊松分布;干扰种群T2种群密度较大,3种检验均为集群分布。因此,分布格局满足χ~2检验的泊松分布,样方设置应注重尺度和数量;df越大,理论值与观测值更可能越接近正态分布,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3.
九宫山红椿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九宫山保护区惟一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群落设立2个样地,研究了T1和T2样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通过龄级划分研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量化分析,以探讨不同样地红椿种群空间结构与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显示,2个样地的种群分布格局在16、25、50、100 m~2时,均为泊松分布;取样面积越大,Lloyd平均拥挤度(m*)和丛生指数(I)越大;T2样地的Lloyd平均拥挤度(m*)和丛生指数(I)值均高于T1样地。T1和T2样地Ⅰ龄级数量分别占总量的41.86%和48.18%,Ⅳ、Ⅴ龄级环境筛与竞争作用加强。2个样地种群动态指数变化差异较大,T1样地为10个龄级,V_Ⅳ、V_Ⅴ、V_Ⅵ为波动;T2样地12个龄级,V_Ⅳ、V_Ⅴ、V_Ⅸ、V_Ⅹ为波动。2个样地种群V_(pi1)=40.83%,V′_(pi1)=2.041,V_(pi2)=49.72%,V′_(pi2)=4.144,均属于增长性种群,天然更新较好,但种群老龄化趋势明显。因此,加强森林抚育,人为制造林窗,将更有利于红椿种群的更新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椿是我国濒危保护物种,针对红椿天然林在广西的分布及种群分布特点,在桂西北红椿分布集中区域设置了9个20 m×20 m的调查样地,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法,对该地红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北红椿种群个体主要集中在Ⅳ、Ⅴ和Ⅶ龄级,而幼龄树(Ⅰ和Ⅱ级)较少或者没有,表明桂西北红椿种群更新比较困难。桂西北红椿在5 m×5 m、5 m×10 m、10 m×10 m的取样面积上,低龄级呈现均匀分布,高龄级呈现聚集分布,并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呈均匀分布的龄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恩施不同红椿群落α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恩施地区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群落α多样性与红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采用样方法对恩施4个不同红椿天然群落样地进行调查。对群落α多样性指数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草本与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相关性较低;草本与乔木层α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较强负相关;灌木与乔木层α多样性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红椿群落群层间α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相关性表明,群落草本层的多样性与红椿种群分布格局间相关性较低;种群分布格局与灌木和乔木α多样性呈高度负相关。研究表明,群层间α多样性存在较为不同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竞争中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影响红椿群落物种的演替方向;红椿群落乔灌层的α多样性指数越高,对红椿种群的分布格局影响越大,促使红椿种群分布格局趋于泊松分布。  相似文献   

6.
选择恩施马鹿河完整天然红椿(Toona ciliata)群落设置400 m2样地,建立了16个5 m×5 m样方,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研究群落α多样性和红椿种群格局。结果表明,群落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各林层α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25、50、100 m2取样,7个种群空间分布数学模型表明,红椿的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主要特征,100 m2尺度上为均匀分布。Iwao回归模型:m*=-2.412+1.868 x,和上述7个模型结论一致。保护红椿群落物种α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红椿种群稳定;红椿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基本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小陇山红桦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小陇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多个聚集强度指标(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Cassie指标、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数,对甘肃小陇山红桦林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红桦林种群为衰退群落;其分布格局呈现一般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变化不大;随着群落中红桦林种群的发育进程,分布格局的时间模式为从均匀分布到集群分布,最终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人工诱导措施,已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该林分结构合理,各树种生态位适宜,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它对于目前保护和合理经营现有的天然次生林资源,保证阔叶木材的持续供给,加速次生要的演替进程,恢复阔叶红松林生物群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然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福建省寿宁县天然黄山松种群个体定位图,运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Cassie. R. M.指标(Ca)、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6种聚集度指标,考察黄山松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及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取样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样方大小对黄山松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其分布格局测定的样方面积不应小于16 m2,样方大于或等于16 m2时,黄山松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类型;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扩散型指标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发育阶段的黄山松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大树阶段的聚集程度最大,幼树阶段次之,中径树阶段最小.  相似文献   

10.
屏南天然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种群的水平上,运用多种分布,对天然黄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数学拟合,并选择了其中的最优分布型.随后,又运用多种聚集指标作进一步说明,并对IwaoM*-M模型的随机分布偏离度进行F检验,用三次设计最优拟合Taylor幂法则模型.  相似文献   

11.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这可能是拟赤杨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适合面积。同时,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拟赤杨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本研究调查获得拟赤杨的种群密度为每25m25-11株,按理论抽样面积计算至少应抽取84个25m2样方,而本研究取样样方数达92个,说明本研究测定拟赤杨为聚集分布是可信的,取样数量能达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夏蜡梅天然群体表型变异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夏蜡梅自然分布区8个群体,对花部、叶部、果部和种子的22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夏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夏蜡梅天然群体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20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2.15%(6.40%~45.8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87%(1.14%~85.07%),群体内变异(58.13%)大于群体间变异(41.87%);夏蜡梅花色(外被片颜色)表现为白、浅粉、粉、粉红4种类型,不同群体间各花色比例各有不同;各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中有8个和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通过表型性状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8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表型性状分化体现为连续性的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探讨了浙江省舟山市桃花岛砂砧薹草Carex kobomugi与假牛鞭草Parapholis incurva种群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砂砧薹草和假牛鞭草种群分布格局存在分形特征;假牛鞭草种群分布格局计盒维数为1.454 2~1.745 6;砂砧薹草样地种群空间格局的计盒维数为1.318 1~1.614 1;两者均值均大于1.500 0,具有较强的占据空间的能力,而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占据空间的能力。砂砧薹草样地种群空间格局的信息维数为1.027 0~1.263 4,假牛鞭草种群分布格局信息维数为1.022 7~1.381 2,假牛鞭草种群信息维数均值大于砂砧薹草,表明假牛鞭草种群空间格局更复杂,群聚指数更高。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分形理论在草本植物种群空间结构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14.
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所致;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236 02/m+1.279 54],T0(n)=3.6 n±8.988 8 n1/2,最大样本数为n=234。  相似文献   

15.
川西云杉天然林分布特点和种内群体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揭示川西云杉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方法】以川西云杉天然分布区内12个有代表性的群体、每个群体的30个单株为试材,测定其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12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川西云杉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39.69%,34.19%,27.20%和45.82%,以种鳞的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群体间变异(36.53%)小于群体内变异(63.47%);以川西云杉全分布区内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小生态分布区;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川西云杉的12个群体划分为3类,白玉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九龙、雅江和色达群体聚为一类,其余8个群体聚为一类。【结论】川西云杉天然林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群体内分化明显高于群体间,因此在遗传改良工作中进行优良群体选择和利用时,应该加大对优良个体选择和利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Gene flow and the geographic structure of natural populations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There is abundant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both morphology and gene frequency in most species. The extent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results from a balance of forces tending to produce local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forces tending to produce genetic homogeneity. Mutation, genetic drift due to finite population size, and natural selection favoring adaptations to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ll all lead to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populations, and the movement of gametes, individuals, and even entire populations--collectively called gene flow--will oppose that differentiation. Gene flow may either constrain evolution by preventing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or promote evolution by spreading new genes and combinations of genes throughout a species' range. Several methods are available for estimating the amount of gene flow. Direct methods monitor ongoing gene flow, and indirect methods us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gene frequencies to infer past gene flow. Applications of these methods show that species differ widely in the gene flow that they experienc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those species for which direct methods indicate little current gene flow but indirect methods indicate much higher levels of gene flow in the recent past. Such species probably have undergone large-scale demographic changes relatively frequently.  相似文献   

17.
红椿天然林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13年以来,在湖北省全省范围内调查红椿Toona ciliata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对12个县市的红椿天然林进行优树选择。确定选优林分,将16~40年生红椿以5 a为龄级分组,利用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异龄林树龄校正,在各龄级组共选出候选优树52株。对候选优树材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材积(y),胸径(x1),树高(x2)回归方程y=-3.066+0.065x2+0.094x2, R2=0.961。通过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残差分析,将候选优树按生长量分为3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剔除特征根和贡献率小的形质因子,从6个形质因子中筛选获得冠高树高比、平均冠幅、干形和分枝角等4个因子建立形质分级标准,将候选优树按形质分为3级。对优选优树生长量和形质综合评分,筛选出1级优树7株,2级优树22株,3级优树11株,共40株,占候选优树的76.92%。可基本保证湖北地区红椿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和种源试验需求。图 1 表 9 参19  相似文献   

18.
榆树疏林广泛分布于浑善达克沙地,是适应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沙地植被类型.采用Ripley的K函数统计方法,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封育状态下的榆树幼苗空间分布及更新格局.结果表明:两种生境下榆树幼苗密度分别为88株/hm2和77株/hm2,丘间低地更适合幼苗的生长.固定沙丘和丘间低地榆树幼苗均呈聚集分布,但丘间低地的幼苗聚集强度更高.固定沙丘上榆树幼苗与成熟树种群在小尺度上呈负关联,而丘间低地幼苗与成熟树种群呈现较显著的正关联,但二者在大尺度上均无关联性.研究对揭示浑善达克沙地榆树幼苗分布、更新空间格局及其恢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辣椒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为控制辣椒田虫害并保护蜘蛛类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辣椒整株上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拟环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进行调查,每点系统调查10株,应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蜘蛛混合种群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空间格局;通过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计算蜘蛛混合种群理论抽样数,以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蜘蛛混合种群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通过Iwao m*-m回归法得到α=0.517>0、β=1.089>1,Taylor幂法则得到a=1.616>0、b=1.071>1,表明蜘蛛混合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久野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标(K)、田间个体平均大小(L*)及L*/(m+1)均能用以分析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型;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结论]辣椒田蜘蛛混合种群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