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对12个不同品种柑橘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主要包括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糖酸比、蔗糖、还原糖、VC等,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酸与VC、还原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总酸与固酸比、糖酸比及蔗糖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1的贡献率达到54.224%,主要为蔗糖、固酸比和糖酸比,影响果实风味;综合评价结果,12个柑橘品种排名为沃柑、春香柚、葡萄柚、爱媛28号、本地早、春见、甜橘柚、温州蜜柑、不知火、椪柑、胡柚、玉环柚。沃柑、葡萄柚、甜橘柚、春香柚、爱媛28号等均符合普通消费习惯、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脱苦工艺对浓缩橙汁的脱苦效果以及对果汁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活性炭对浓缩橙汁进行脱苦,以橙汁中的柚皮苷(碱性二甘醇显色法)和柠檬苦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的含量变化来表征浓缩橙汁的脱苦效果。[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了较适于橙汁的脱苦工艺:脱苦条件为常温20℃,活性炭用量35 g/L浓缩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5%),搅拌时间20 min采用最佳工艺处理,得到的浓缩果汁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脱除率分别为49.5%和73.5%。[结论]脱苦后浓缩橙汁苦味明显变淡,风味自然,口感适中。  相似文献   

3.
常山胡柚果实贮藏期间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常山胡柚果实在贮藏期间,果实质量,可食部分所占比例以及果肉中总酸,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水分和灰分等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胡柚是浙江省常山县原产的杂柑类柑橘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胡柚果实因富含有机酸、糖、维生素、多种矿物质、膳食纤维、类黄酮类物质以及柠檬苦素等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其风味浓而略酸、微苦而后味回甘,有清凉祛火、镇咳化痰、生津健胃、润喉醒酒、降低血糖等功效。胡柚树的科学整形修剪,可以改进胡柚树冠通风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5.
徐国良  秦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85-5486,5489
[目的]研究脱苦工艺对浓缩橙汁的脱苦效果以及对果汁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活性炭对浓缩橙汁进行脱苦,以橙汁中的柚皮苷(碱性二甘醇显色法)和柠檬苦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的含量变化来表征浓缩橙汁的脱苦效果。[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了较适于橙汁的脱苦工艺:脱苦条件为常温20℃,活性炭用量35 g/L浓缩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5%),搅拌时间20 min。采用最佳工艺处理,得到的浓缩果汁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脱除率分别为49.5%和73.5%。[结论]脱苦后浓缩橙汁苦味明显变淡,风味自然,口感适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脱苦工艺对浓缩橙汁的脱苦效果以及对果汁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活性炭对浓缩橙汁进行脱苦,以橙汁中的柚皮苷(碱性二甘醇显色法)和柠檬苦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的含量变化来表征浓缩橙汁的脱苦效果。[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了较适于橙汁的脱苦工艺:脱苦条件为常温20℃,活性炭用量35 g/L浓缩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5%),搅拌时间20 min采用最佳工艺处理,得到的浓缩果汁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脱除率分别为49.5%和73.5%。[结论]脱苦后浓缩橙汁苦味明显变淡,风味自然,口感适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施用硫酸钾镁肥料后沙田柚苦味增加的因素,为梅州沙田柚的种植和栽培提供指导,提高梅州沙田柚产业的质量.[方法]以硫酸钾镁肥料施肥种植的梅州沙田柚为原料,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柚子苦味增加的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子的柚皮苷和柠檬苦素2种苦味物质的含量,对镁离子、氯离子和总硫这3种影响因素含量与感官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感官评价与柠檬苦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柚皮苷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柠檬苦素与镁离子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氯离子和总硫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反映出施用硫酸钾镁肥料会使得柚子镁离子含量增高,从而使得柚子中的柠檬苦素含量增加,造成梅州沙田柚苦味增加.[结论]在梅州地区施用硫酸钾镁肥料会使柚子的苦味增加,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8.
酶法脱苦对琯溪蜜柚汁主要苦味物质及营养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柚苷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平和琯溪蜜柚汁酶法脱苦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不同脱苦条件对蜜柚汁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去除率及营养风味物质维生素C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和琯溪蜜柚汁的最佳酶法脱苦工艺条件为:在琯溪蜜柚原汁pH状态下,添加0.8g·L~(-1)柚苷酶,置于45℃中水浴1h。在此条件下,蜜柚汁的柚皮苷去除率达90.25%、柠檬苦素去除率达87.09%、维生素C损失率为11.33%,能实现良好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9个不同柑橘品种新、老叶片类黄酮含量,分析各品种新、老叶片类黄酮种类及其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ODS C18柱(4.6 mm×250 mm, 5μm);以色谱乙腈(溶液A)和含有0.1%甲酸的超纯水(溶液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不同柑橘品种新老叶片所含类黄酮组成差异较大,其中葡萄柚主要为柚皮芸香苷和橙皮苷;胡柚以新圣草次苷和橙皮苷为主,椪柑主要为柚皮苷、甜橙黄酮和川陈皮素,新叶类黄酮化合物总量以汪村1号椪柑最高(21.153 mg/g),老叶以汤姆逊粉红葡萄柚最高(14.307 mg/g)。[结论]9个柑橘品种之间,同一品种新、老叶间类黄酮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大部分品种老叶含量和种类多于新叶。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有机成分产地指纹特征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地域来源猕猴桃有机成分组成特征及含量差异,各有机成分指标对猕猴桃产地来源的判别效果,探讨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技术对猕猴桃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方法】检测来自陕西周至和眉县、四川沐川、湖南永顺3个主产区93份猕猴桃样品的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量,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多重比较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猕猴桃的有机成分指纹信息有显著差异。陕西周至和眉县猕猴桃的VC含量最高,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低;四川沐川样品的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湖南永顺样品的总酸含量最高,VC含量最低。利用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量对猕猴桃产地进行判别分析,回代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2.2%,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0.0%。【结论】不同地域来源的猕猴桃有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是用于猕猴桃产地鉴别的一种潜在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晚熟桃品种‘大久保’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纸质类型果袋(白色单层、黄色单层、外黄内白双层和外黄内黑双层)对桃成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以不套袋为对照,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果实纵横径、果重、果实硬度、表面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 C 等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使桃果成熟期推迟,显著降低桃果病虫果率和果锈指数,增加好果率,并显著增加了果皮亮度和果实硬度。4种套袋处理中,双层纸袋处理的病虫果率显著低于单层处理,而黄色单层纸袋平均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黄蓝色差和色调角均显著高于其他纸袋处理;而2个单层纸袋处理的红绿色差与黄蓝色差比值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套袋后各处理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使桃果的维生素 C 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综合分析,套袋可增加桃果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提高经济效益,其中用黄色单层纸袋对福建地区晚熟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荆州地区6个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丰蜜桔(橘类)、国庆1号(柑类)、日南一号(柑类)、朋娜(橙类)、玉环柚(柚类)、琯溪蜜柚(柚类)等6个柑橘品种为试材,对各柑橘品种果实的主要品质特性,如果形、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环柚及琯溪蜜柚的果实均较大,单株产量高,果实硬度也较大,而且其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其他柑橘品种合适,且Vc含量亦较高;其次则是南丰蜜橘,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同时具有最高的可食率;其他的几个柑橘品种果实的品质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以设施栽培的曙光、早红珠、春捷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不断增加。可滴定酸、总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果实接近成熟期迅速变化。果实中淀粉含量很低且呈下降趋势,只是在果实发育前期有所升高。果实中干物质含量变化在花后50d内变化趋势是由低到高,此后,三者呈现不规则变化。可溶性蛋白在果实内含量由高到低递减,前期降减程度最大,后期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变化规律与果实生长一致。  相似文献   

14.
夏橙生长期果实套袋对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采后贮藏期间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袁明:套袋果和未套袋果的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未套袋果的上升幅度比套袋果大;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具有相同的下降趋势,但未套袋果的下降幅度比套袋果大;未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趋于下降,但变化幅度较平缓,而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幅度较大,在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可溶性总糖上升。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鸭梨果实香气及糖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对鸭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导致鸭梨香气物质种类减少和相对百分含量降低。套袋鸭梨采收时测定的香气成分有3类18种,其中酯类15种、烯类2种、醇类1种;不套袋鸭梨采收时测定的香气成分有3类26种,其中酯类23种、烯类2种、醇类1种。鸭梨的主要香气成分是乙酸己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套袋和不套袋鸭梨均检测到3种糖、4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蔗糖、葡萄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乙酸、柠檬酸、草酸,但不同处理间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丁岙杨梅为试材,研究叶面肥对杨梅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品质,爱农氨基酸处理效果最佳,果实固形物、总糖含量平均比对照提高130、152个百分点,总酸含量平均比对照降低022个百分点,糖酸比、固酸比明显提高,其次为美钙镁和翠康钙宝。喷施叶面肥可显著降低果实失水率、烂果率,其中美钙镁、翠康钙宝处理失水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07和407个百分点,烂果率分别比对照减少784和790个百分点。喷施叶面肥还可延缓杨梅品质变化,降低果实POD活性及变化幅度,其中翠康钙宝处理果实的品质下降幅度和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不同LED光源对设施越冬辣椒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发光二极管(LED)蓝光(B), 红蓝组合光(RB)(红:蓝=8:3和7:3)和白光(W)为光源, 研究了不同光质、不同补光时间对设施越冬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蓝光有利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红蓝83光可促进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的形成;白光可提高果实叶绿素、总黄酮和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红蓝73光有利于总多酚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②蓝光能促进果实横向生长, 红光能促进果实纵向生长, 红蓝光有利于果实膨大且提高果实商品性;红蓝83和红蓝73补光8 h时, 辣椒的商品率、结果率和产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5), 且前者好于后者。生产上推荐红蓝83补光8 h为设施越冬辣椒生产的最佳补光光源及补光时间。  相似文献   

18.
 琯溪蜜柚果实采后经过预冷,贮藏于室温和冷库(6℃)两个温度条件下,研究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较高,贮藏期较长,风味较好;而贮于室温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则较高;冷藏处理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室温处理,而丙二醛(MDA)含量则低于室温处理。试验表明,琯溪蜜柚果实采后贮藏于6℃冷库中,可以抑制果实采后酸化现象的产生,提高保护酶的活性,延长贮藏期,较好地维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其次为葡萄糖,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较高,占酸总量的58.58%,柠檬酸次之,琥珀酸、乙酸、草酸含量较低。珍珠油杏属于苹果酸型杏品种。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结果表明,金冠苹果(maluspumilamill)在该生态环境下,其果实膨大期约75天。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积、重量、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变化与果实发育过程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机酸、呼吸强度变化则皆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果实内含物一些性状间,其重量与体积、TSS、总糖,体积与TSS、总糖,呼吸强度与酸、Vc,TSS与总糖,酸与Vc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重量、体积与呼吸强度、酸,呼吸强度与总糖,TSS与酸,酸与总糖也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果重与体积、TSS、总糖、酸、呼吸强度,TSS与体积、总糖、酸、呼吸强度,总糖与体积、酸、呼吸强度皆分别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