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3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对自交主回交后代早期世代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世代间的相关分析,F3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以株系为单位的所有分枝性状世代间关系密切,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表明了种组合后代分枝性状向正方向选择对产量的增效效果,因此从F2起以株系以上单位的平均表现进行选择是与常规组合不同的选择技术,3组合的单株粒数,主茎荚数,一级分枝荚数与单株生产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春大豆秋播各性状的测量值变小,变异率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分枝荚数>分枝数>结荚节数>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主茎节数>茎粗>主茎荚数>百粒重;亲本来源不同的组别间,以及亲本来源相同的不同株系间,上述性状的变异率存在较大差异;出苗至开花日平均温度直接影响单株产量,而且还通过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间接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3.
高油大豆杂交F_2代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个高油大豆品种(系)作为亲本,配成4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2代进行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主茎节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对脂肪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蛋白质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荚数对蛋脂总量的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理解大豆主茎节数的遗传规律,提高杂交组配及选择效果,以中、美大豆品种为亲本,对正、反交F2、F3、BC1F2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遗传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亲本杂交及回交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变异度不大,分离强度表现中等;F3主茎节数的超亲优势较F2增强,而分离强度小于F2;大豆杂交及回交早世代主茎节数的遗传与其亲本值相关,以主茎节数少的品种为母本的组合,其杂交和回交早世代群体的平均值比以主茎节数多的品种为母本的组合偏小,而分离强度偏大,反之则异然;采用主茎节数少的品种回交不利于后代群体平均节数的增加,有利于回交后代群体分离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扩大选择空间;而采用主茎节数多的品种回交虽有利于后代群体平均节数的增加,但回交后代群体分离强度偏低,选择空间缩小.研究还表明,主茎节数在F2、F3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且差异较小,在这2个世代进行选择是有效的;杂交早世代主茎节数的广义遗传力与组合配置有关,母本主茎节数多的组合,主茎节数广义遗传力大于母本主茎节数少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将抗逆基因ThIPK2转入东农50,得到稳定遗传株系,将T4代株系种子正常播种,将转基因植株与对照东农50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进行比较,研究ThIPK2基因对大豆农艺性状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生育期并没有改变,而株高、主茎荚数、分枝...  相似文献   

8.
泸县43个田坎大豆地方唾骂的29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单株秕荚数,秕荚率、三粒荚型百分主,分枝荚数,百粒重等性状的GCV值〉30%;百粒重,单荚粒数及三粒荚型百分率的广义遗传力〉90%,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及百粒重,株高及茎粗与单荚粒数及百粒重,单株有效分枝数及主茎结荚节数与单株有效荚数及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审定的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与蛋白、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底荚高度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力最大。对于高蛋白大豆育种,应考虑选择株高中等偏高、主茎节数多、单株粒重大,同时百粒重较大、生育期为中晚熟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合丰号大豆主要推广品种农艺性状的改进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泰 《大豆科学》2001,20(1):75-78
本文通过对1959--195年合丰号大豆15个主要推广品种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荚数、每节荚数、主茎粒重、粒茎比随着年代的推进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每荚粒数随着年代的推进减增交替进行;生育期前期早、中前期晚,后期比较适中;百粒重、株高、分枝数、生育前期随着年代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茎粗、生育后期呈前期和后期增加,中期减少的趋势;干茎重、秆的强度随着年代推进呈增加的趋势;分枝粒数中期以前和后期减少,中后期增加;分枝荚数、分枝粒重随着年代的推进增减交替进行;底荚高度随着年代推进呈降低趋势;节间长度前、后期短,中期长;主茎节数变化不大,后期较多。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琪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94,13(3):200-206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产量性状与主要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较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在植株形态性状上表现为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的特点,在产量性状上表现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及百粒重小的特点。由于秣食豆种质的导入,植株高大繁茂与小的粒茎比存在相关遗传。大豆主要产量因子,在主要发育阶段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大豆各生育阶段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与各生育阶段与油分含量的相关方向始终相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与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2.
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吉密豆1号与吉林35、长农13分别杂交,利用双亲及杂交后代F1、F2和F3的株高数据研究了吉密豆1号的矮生遗传特性.结果表明:F2代株高的频率分布图可明显观察出3个峰值,且根据X2测验,F2代株高分离表现符合1(矮秆):2(半矮秆):1(高秆)的分离比率;F3代则有一部分株行表现出单基因控制的正态分布现象,部分株行表现出同F2代相似的1:2:1分离比率.说明控制吉密豆1号株高性状的为一对主效非完全显性基因和多个辅助数量基因,两者协同作用.另外根据株高指数概念,对两个组合F3代主茎节问长度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矮秆大豆合理株型的相关因子,认为进一步提高IL值,可使其株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以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杂交组合(N23674×BB52)亲本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获得的4个F4∶5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耐盐性、农艺性状、籽粒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F44个株系的农艺性状都介于两亲本之间。盐胁迫下F5株系幼苗的耐盐系数、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母本栽培大豆N23674,其中4076株系最为突出。籽粒品质较其父本BB52种群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籽粒中蛋白质和多数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双亲,粗脂肪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接近于其母本N23674;4076和4111株系亚油酸含量超过双亲。  相似文献   

14.
海岛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的遗传模型,研究海岛棉11个亲本和30个F1杂交组合8个产量性状的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单株有效铃数、单株无效铃数、铃重、籽棉产量的加性方差比率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而显性方差比率均不显著,表明这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皮棉产量、衣分、衣指则不显著,且普通狭义遗传率较低.遗传分析表明,新海14号和99-111籽棉产量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5.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抽穗日数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光敏核不育水稻与广亲和品种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目前已成为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籼粳交杂种一代往往表现生育期延迟的特点,使一些产量优势明显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因生育期过长而限制了在生产上应用。几年来,通过对许多籼粳杂种一代的观察,发现并非所有籼粳交组合都表现超亲迟熟,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亲本有关。因此,有必要研究两系杂交稻组合在生育期方面的杂种优势特点及不同亲本在这一性状上的配合力效应,为组配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990年夏季,以5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10个广亲和品种为父本,按5×10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50个杂交组合。5个光敏核不育系为W6154S,W6184S,KS-9,5460S和衡农S-1。  相似文献   

16.
大豆籽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亲本、F1、F2三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百粒重的种子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植株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籽粒重除受到种子直接加性和显性作用外,还有来自母体植株的加性和显性作用,这些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母体显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的相对比例较小.从遗传体系来看,母体效应略高于种子直接效应.种子和母体效应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到显著水平,总的狭义遗传率达到40%.根据亲本育种值的预测,东农7819号和东农46号两亲本有利于提高籽粒重.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F1代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采用SDS-PAGE方法,以来自国内外的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15个杂交组合F1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①HMW-GS在F1代的遗传具有剂量效应,即部分正反交组合F1代籽粒中同一亚基带的颜色深浅不同,来自母本的亚基带比来自父本的亚基带颜色深,说明来自母本的亚基比来自父本的亚基含量高;②2个国内与国内品种间的杂交组合及2个国外与国外品种间的杂交组合,其F1代HMW-GS均表现为完全共显性,11个国内和国外品种间的杂交组合,有4个组合的F1代出现了HMW-GS的不完全表达,缺失率占11个组合总数的36%。  相似文献   

18.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朱军提出的混合模型方法,采用亲本、F1、F2 3个世代,分析大豆异黄酮含量的胚效应、细胞质效应和 母体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同时受到胚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并且母体效应的作用 要高于胚遗传效应。胚显性方差、母体加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胚和母体两套遗传体系中, 加性效应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18. 8% ,胚显性方差与母体显性方差之和占总遗传方差的81. 2%。胚广义遗传率为 17. 3% ,母体效应的广义遗传率为33. 6%。异黄酮含量与株高和单株产量的正向基因型协方差、异黄酮含量与单 株节数的负向基因型协方差达到显著水平。异黄酮含量与株高和单株产量间主要以母体显性协方差为主,异黄酮 含量与单株节数间主要以胚加性协方差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特点,以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为亲本组配56个杂交组合,测定其F1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公差指数、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评价值等8个品质性状的超亲和对照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普遍存在,除吸水率和公差指数外,绝大多数组合在其余6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超亲和对照优势,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改良小麦品质性状,尤其是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及沉淀值等品质性状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