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菌学科还未列入国家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仅有GB/T 12728-2006《食用菌术语》标准,还没有审定出版系统的突出学科特点的《食用菌学名词》。因此,在食用菌出版物中常沿用植物学、微生物学和真菌学等学科已经公布了的科学术语。在引用时由于对其内涵理解不透,不能正确使用,常常出现一些概念混淆的现象。如在一些食用菌出版物中,论及营养生理时,常使用"生长因子"、"植物激素"、"生长素"、"生长调节剂"、"生长激素"等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术语,但其论述的概念有时往往与原词所指称的不符。列举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种影响较大的食用菌出版物上经常出现的一些术语概念混淆不清的情况,以引起同行重视,共襄建立食用菌学科及其术语规范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简要叙述了食用菌一词的由来与定义,食用菌学的产生与内涵。在介绍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对学科要求的四个必备条件后,总结了我国食用菌学科化的进程,提出进一步完善食用菌学的建议、内容与定位,阐述了食用菌学以学科面目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框架之迫切性。如何完成食用菌学科化的进程,并建设起一套相对完备的食用菌学科体系,还需要食用菌全行业做大量的严谨、细致的工作,特别需要农业院校的教授专家们共同努力,共襄"入户"之举,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之光荣而又艰辛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简述我国食用菌标准化及实施标准中监管不力的状况,突出论述了食用菌术语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引用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对审定术语的原则及使用术语的规定。对“真菌”、“蘑菇”以及“食用菌”三个学科领头术语的有关争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现行食用菌国家标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构建食用菌标准体系、完善国家标准内容、提升标准转化能力三方面探讨提出食用菌国家标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真菌之概念     
贾身茂 《食用菌》2012,34(5):54-55,59
简述了真菌一词的历史渊源、内涵与外延的发展与演变,“Fungi”与“Mycology”的汉语对应词.建议按照国务院的批示,使用科学名词(术语);提出与使用新名词(术语)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对其产业以及市场进行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监管。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食用菌标准化与标准监管不力的问题,需要规范化管理食用菌审定术语过程,并通过相关部门制定明确规定。因此,对食用菌审定术语的原则及使用术语的规定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食用菌作为主要农产品首次单列一类,涉及到食用菌产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7项、农药23种。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全面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现将新标准中有关食用菌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不是分类学名词,而是普通名词。始于我国,在我国广泛使用。2006年国家批准公布的"中国国家标准—食用菌术语"中定义"食用菌"为可食用大型真菌的总称。然而,长期以来一些食用菌教科书、出版物(包括食用菌年均产量,产值报表)等都纳入灵芝、猪苓、茯苓、冬虫夏草、天麻等药用菌甚至白腐菌等内容,远远超越了可食用大型真菌的范围,与书名、杂志名不符,还  相似文献   

9.
贾身茂 《食药用菌》2019,(4):287-291
分析从元《王祯农书》(1313)"菌子"篇,到民国时期李师颐的《银耳香菇繁殖律》(1940)一书等诸多文献,追溯"砍花"一词的渊源和演变过程。明确"砍花"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1938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香菰繁殖试验计划纲要》一文中。20世纪50年代后陈梅朋、唐健和陈其东先后解释了"砍花"一词的意义与操作。1960年由张芸等在其《香菇栽培方法》一书中总结命名为"砍花法种菇"。1993-1994年张寿橙在《中国食用菌》上连载了"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一文,对我国古代延续800多年的香菇栽培法进行了科学的总结。1994年黄年来主编的《中国香菇栽培学》完整系统的对砍花法栽培(或砍花栽培法),作了进一步的科学总结。2006年由《食用菌术语》GB/T12728-2006规范为"砍花栽培wood cutting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用菌中文名称混乱,同种食用菌有较多的中文异名存在,混乱的食用菌中文名称给贸易流通带来了极大不便,阻碍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本文以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为标准,整理规范了云南几种常见食用菌中文名称,以便为食用菌的科学研究及贸易流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农产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提高产品质量,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食用菌质量,保证安全卫生,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一直致力于食用菌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食用菌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这一体系涉及到菌种、环境、基质和生产过程等各个环节。目前,已经颁布的相关标准中有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62项,地方标准163项,大型企业还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开展了无公害行动计划,食用菌行业广泛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施,以规范食用菌生产,促进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关于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继先  朱克 《食用菌》2002,24(4):2-3
我国加入 WTO后 ,食用菌行业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更严峻的挑战 ,核心是如何使我国尽快由食用菌生产大国变为食用菌行业强国 (科技、信息、生产加工、内外贸易等 )。由生产大国变为行业强国涉及许多方面。单就生产而言 ,栽培是基础 ,栽培规模 (生产规模 )是生产水平的标志。目前 ,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是我国食用菌生产的主体 ,这是由大变强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 ,随着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 ,各地相继出现不同形式的规模生产 ,表明我国食用菌行业一个新阶段的开始。1 规模生产势在必行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由杨新美…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行业中无论是育种、选种、引种、制种,都离不开收集、记录或描述菌种(株)的特性。作为栽培者及育种、引种、选种人员都希望对某一菌株的特性能了解得多一些、透一些,既是为了因地制宜,也是为了择优选用,同时还可避免菌株的混乱。到目前为止,我国在食用菌的菌种特性的记录方面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4.
贾身茂 《食用菌》2012,34(6):59-61
本文是一篇科普性的综述文章。简述了真菌一词的历史渊源、内涵与外延的发展与演变,“Fungi”与“Mycology”的汉语对应词。建议按照国务院的批示,使用科学名词(术语);提出与使用新名词(术语)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而且品种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不畅、食用菌产品存在滞销等。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用菌年度生产总量、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出口贸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与食用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助力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我国食用菌产品标准的现状,并结合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了食用菌产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呼吁制标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并尽快制定食用菌提取物标准,健全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提升食用菌提取物及其深加工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浙江食用菌》2008,(2):10-10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2月17日下午发布的一项最新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食用菌产品质量合格率九成,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食用菌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辽宁、黑龙江、吉林、福建、湖北、江苏等六个省30家企业生产的5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0.7%。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体系中继粮、菜、果、油之后位居第五的行业。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区域经济调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菌糠,而菌糠的高效利用则是实现良好循环经济的关键。该研究以食用菌培育过程中产生的菌糠为对象,概述了食用菌菌糠在二次种植食用菌、用作动物饲料、有机肥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以期为菌糠的循环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国食用菌科技情报经验交流会暨食用菌行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五日至十日在苏州举行。我国从事食用菌科研、生产、经营、教学工作的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大专院校以及部份省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等110多个单位的专家、教授、科技生产工作者15O多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中,既有食用菌行业的老教授、老前辈,也有年富力强的实干家和  相似文献   

20.
边银丙 《中国食用菌》2005,24(6):5-6,23
我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但食用菌行业管理滞后,突出表现在菌种管理混乱、行业抗风险能力差、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菌种管理问题已成为影响种菇效益,影响食用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工作十分薄弱,基础研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菌种管理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食用菌菌种管理工作仍然十分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