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2,(3):8-10,25
正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上曾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类。现对我国红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一、近几年我国工夫红茶加工机械研制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红茶生产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南、广东等品质良好的红  相似文献   

2.
茶类丰富显特色台湾茶叶界称台湾是世界上一个特殊的茶区,若就茶类而言,的确如此。由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世界上生产的茶类,在台湾几乎都能生产。台湾最初的制茶方法,是从福建武夷山和安溪引进的,生产乌龙茶,以后进而创制出台湾特有的包种茶。四十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乌龙茶在美国的市场被爪哇红茶代替,台湾乌龙茶一落千丈,台湾始转向印度引种阿萨姆种,在平镇、鱼池试种,发展红茶生产。五十年代初,由大陆来台的茶业经营者倡导,兴起生产外销绿茶。同时,大陆各省同胞迁台居住者甚多,不少人士喜欢饮用绿茶,遂仿效大陆制法生产多种内销绿茶以及其它内销市场需要的茶类。以致目前台湾茶类众多,但仍以乌龙茶和包种茶为台茶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区辽阔,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类花色品种繁多。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实践、总结、创造和发展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等多种茶类的制法。尤其红茶制法的发展,是我国古老制茶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和世界制茶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我国传统红茶以其隽永的香气,醇美的滋味和鲜艳明亮的汤色赢得世界广大地区人民的喜爱。著名的“星村小种”,“祁红工夫”载誉全球、畅销五洲,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4.
1.中国茶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1.1茶类多———出口绿茶与特种茶的优势更优中国是茶类生产最丰富的国家,除红碎茶外,绿茶、乌龙茶、花茶等加工技术都是我国独具优势,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品质独优因而过去我国在这些茶类的生产和出口上就占绝对优势。加入WTO后,许多缔约成员国都将大幅减让对这些茶类的进口关税,茶叶零售价下降,这些茶类的需求,扩大进口。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饮用绿茶防癌、增进健康的作用在许多大众媒介大量宣传,全球掀起一股绿茶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红茶。70年代以前,世界贸…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茶叶生产情况 茶是当今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一,全世界有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之一,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近几年来我国茶叶产量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作为饮料的国家。茶叶经过了历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实践,制茶技术的传播,才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三大饮料之一。最早是由单一的茶类,经过历代制茶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而成为今日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这些茶类由于制法不同,表现在干茶  相似文献   

7.
许咏梅 《茶叶》2011,37(1):20-24
中国是世界传统的茶叶消费大国,近年来茶叶内销市场发展迅速,各种茶叶在市场上相互作用此消彼长,使各茶类结构发生变化。本文利用价格弹性对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各茶类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茶类间是互相影响作用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和互补性;其中,绿茶和红茶之间替代性逐渐减弱;绿茶与乌龙茶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性,而且替代程度逐渐增强;红茶与乌龙茶之间也具有替代性,替代程度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替代程度逐渐减弱;绿茶与紧压茶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替代性;这根本原因是因为人们对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各区域经济、文化、传统习惯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逸明 《中国茶叶》2005,27(3):13-14
台湾先后引进了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并得到发展,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分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  相似文献   

9.
杭州茶区现在以出产杭炒青绿茶著名,但历史上也曾有部份好红茶,如西湖区湖埠生产的“九曲红梅”,桐庐富春江旁生产的“芦茨红茶”。我们认为,在本区安排生产部分红茶,也是茶类多样化与扩大产品销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茶园辽阔,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由于茶叶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演变,创制了众多的茶类,如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等。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类茶叶的品质,要求各种茶类要有相应的茶树品种,即不同品种适制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国际贸易中心统计数据,首先分析了我国茶叶出口结构,然后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3项指标对2001—2016年间我国不同茶类和包装规格茶叶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延续了上世纪的下降趋势。从茶类和包装规格来看,大包装绿茶相较于其他茶产品更具比较优势,小包装绿茶比较优势在上升,发酵茶竞争优势较弱,尤其是大包装发酵茶。我国绿茶面临着新兴绿茶生产国的竞争,而我国发酵茶类一直没有竞争优势。发展绿茶,稳定红茶,提升特种茶出口,是当前稳固和提升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茶树上的鲜叶可按市场需求加工成不同种类的茶叶,而一个地区的茶类结构是否合理,对于该地区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极为重要。本文主要解剖浙江省诸暨县建国以来茶类的调整过程,探索其成功的规律,以加速今后发展步伐。浙江省诸暨县是一个老茶区,1987年茶叶产量达7000吨,历史上生产的商品茶是以绿茶为主,当地群众亦多饮用绿茶,本世纪30年代开始生产部分红茶,发展成红绿茶混合产区。1952年根据对苏贸易的需要,实行绿改红,划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栋  卓敏 《中国茶叶》2009,31(1):4-6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具影响力的茶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旱在明代初期(1368—1375)中国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纵观中国红茶6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5个阶段:1840年以前的创始与发展阶段,1840~1886年的兴盛与辉煌阶段,1886~1949年的衰落阶段,1850~1988年的振兴发展阶段和1989年至今的产品结构优化阶段。本文概述了我国红茶的分布区域、种类、品质特点、生产规模,以及科研机构对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分析了中国红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依靠科技、优化红茶产品结构、加快建立中国国际茶叶拍卖中心和打造茶叶著名品牌的中国红茶产业发展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淳安千岛湖茶区红茶生产现状的分析及红茶生产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下一步调整茶类产品结构,实施“绿+红”战略,利用鸠坑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名优绿茶、红茶共同发展,实现千岛湖茶区茶产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5.
刘新 《中国茶叶》1994,16(6):32-33
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贸易量约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而红茶中绝大部分又为红碎茶。我国于60年代初开始试制红碎茶(当时称分级红茶),使用的初制揉切机具是传统的盘式揉切机,到了70年代初,江苏、广东、四川、贵州、湖南等先后研制出不同型式的转于揉切机,用于加工红碎茶,之后随着转子揉切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机种的完善与配套,红碎茶产品质量和效率等较盘式揉切机的大有提高,从而转子揉切机在全国茶区迅速推广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红碎茶加工新工艺——转子机生产工艺,大大促进子我国红碎茶生产的发展,使红碎茶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我国的茶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前些年由于绿茶走俏,红碎茶生产效益不及绿茶,致使一些红碎茶主产区也纷纷改制绿茶,造成红碎茶生产的严重滑坡。然而,近年绿茶又出现市场疲软,滞销积压严重,而当前国际红茶市场需求量却仍平稳,无大的波动,这无疑给红碎茶生产的复兴带来一线生机。为使广大红碎茶加工新手对红碎茶的重要加工机具——转子揉切机有一了解,特将转子揉  相似文献   

16.
我所接触的茶叶市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人类社会进入到 2 1世纪的今天 ,有益于人类生理功能、防癌、防辐射、排毒养颜、天然保健的茶叶更将成为人们不可替代的首选饮品。当前我省的茶叶产业滑坡势头 ,还没有得到完全遏止 ,这不是人们对茶叶产品需求下降的反映 ,而是我们对市场的转向不能适应的结果。1 红茶首当其冲我省主要生产红茶、绿茶、黑茶三大茶类 ,按鲜叶原料的老嫩配置生产相应的茶类 ,使其价值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 ,应该是合理的 ,也是科学的。但是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前我省生产的红绿黑三大茶类的比例构成是以红茶为主的 (占一半以上 ) ,…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绿茶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白茶、黑茶等六大茶类都有生产。绿茶在中国历史最悠久、产区最辽阔、品种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区域最广,系中国第一大茶类。2007年全国茶园总面积153万hm^2,茶叶总产量114万t,毛茶总产值300亿元,其中,绿茶茶园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18.
绿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生产历史悠久,制造技术精湛,向以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品质优异而驰名世界,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垄断着世界绿茶市场。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内质主要表现为“清汤绿叶”,而外形按各种绿茶特征要求不同,形状绚丽多姿。广东绿茶,主要供应内销,多  相似文献   

19.
桐木关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开拓者,18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其他国家。又作为贸易,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饮用最多的茶类。红茶按条索和外形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其中工夫红茶又分机械制作工夫红茶和传统手工制作红茶,但工序和原理基本一致。中小叶种的浮梁红茶与大叶种的英德红茶,在历史,产地,品种和成品茶的品质特征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闽东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开发、应用和茶叶加工水平都走在全省前列。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闽东茶叶产品和茶树品种结构过于单一,已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势在必行。这是国内、外市场所决定,也是关系到21世纪闽东茶叶的兴衰。一、闽东茶业结构现状1、茶树品种和茶类结构状况闽东历史上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红茶占主要部分。形成了“坦洋工夫”“白琳工夫”著名品牌的红茶和“天山绿茶”系列。但到了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和国际茶叶生产结构的变化,红茶产品销路严重受阻。六十年代末,我区实行“红’改“绿”工程,只保留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