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蔗农的水田种蔗积极性,提高蔗农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甘蔗套种马铃薯、西瓜、大豆、玉米、油葵试验,探索出甘蔗套种其它作物对甘蔗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套种比单种的产量平均高9.87t/hm~2,增7.98%;同时套种的其它作物产量平均达12.51t/hm~2,产值平均达22848元/hm~2,两种产值比单种甘蔗的产值平均高27090元/hm~2,增幅达50.9%;各套种处理对甘蔗糖分无影响。甘蔗间套种提高植蔗的综合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玉米纯收益2634.8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867.8元/667m2;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大豆纯收益2490元/667m2,比净种甘蔗产值增加723元/667m2。旱地新植甘蔗套种玉米,全膜覆盖情况下,纯收益3306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539元/667m2,比甘蔗套种玉米不盖膜产量增加231.5kg/667m2,纯收益增加463元/667m2;甘蔗套种玉米不覆膜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076元/667m2。旱地宿根甘蔗套种玉米纯收益3222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445元/667m2。甘蔗间套种提高了蔗田综合效益,增加了蔗农收入。  相似文献   

3.
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经济效益,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多种密度处理的方法,研究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中马铃薯密度与甘蔗产量和品质、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土地复合产值和新增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播幅为2.0 m的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中,当马铃薯密度达3.0万粒/hm2时,土地复合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中,马铃薯产量达28 600 kg/hm2,商品率达72.3%;甘蔗产量达168 000 kg/hm2,比纯种增16.2%;甘蔗糖锤度达19.9%,比纯种提高0.3个百分点;复合产值达135 985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19.7%;新增纯收入122 905 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51.8%。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3):144-148
通过播期、密度及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密度及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5日结合3 200株/667m~2播种,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年平均产量达到1 517.5 kg/667m~2,产值为1 521.8元/667m~2;覆膜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为1 830.6 kg/667m~2,产值为1 831.7元/667m~2,较露地栽培方式提高270.6元/667m~2;马铃薯套种萝卜产值达到1 663.2元/667m~2,较不套种模式提高263.9元/667m~2。说明5月5日覆膜播种配套间套作栽培技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能够促进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恩施山区马铃薯与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恩施州农户巧妙地将马铃薯与玉米、蔬菜进行立体种植,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为在海拔855m的地方采用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在玉米生育期内套种两季四季豆、一季白萝卜;对照为传统双行玉米套种单行马铃薯。试验结果为:立体种植模式马铃薯商品薯667m2产量达615.9kg,玉米产量达614.6kg,四季豆产量达1577.0kg,白萝卜产量达2755.0kg,667m2总产值达4149.4元,净产值达3044.9元,比传统种植模式的净产值增加509.7%。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提高蔗农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宽窄行间套种玉米、大豆和花生试验,探索出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的甘蔗比普通种植的产量高1.9t/hm2,增1.8%。同时玉米收入达6.15t/hm2,产值达到12915元/hm2,两样产值比普通甘蔗种植的产值高13713元/hm2,增幅达30.35%。同时投入产出最高的是间套种花生为3.5∶1。通过探索宽窄行间套种提高植蔗的综合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蒜套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山东省金乡县以蒜套春棉为主体,狠抓蒜棉套种,以良种为基础,以蒜棉茬口衔接为重点,以提高蒜棉产量、质量、效益为中心,优化套种技术,实现了蒜棉面积同扩大、产值效益同增加的目标.2005年全县大蒜面积为3.67万hm2,套种春棉3.53万hm2;2006年全县种大蒜4万hm2,套种春棉3.97万hm2,每公顷产大蒜21 t,子棉4200kg,平均公顷蒜棉收入7.5万元;2007年套种棉花4.81万hm2,每公顷产大蒜22.5 t,子棉4230 kg,平均蒜棉收入7.56万元.  相似文献   

8.
间种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产量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甘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要求,采用大区互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基因型甘蔗间种大豆及甘蔗不同行距间套种大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每公顷蔗地产出干大豆978.0~2 788.5 kg,平均为1 525.5 kg/hm2,获得产值3 909.09~11 156.88元,平均产值6 128.40元/hm2,利润为1 815.97~6 975.01元,平均为3 356.29元/hm2的经济效益;不同甘蔗基因型间种相同品种的大豆,对大豆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豆荚产量都有不同的影响;在甘蔗间套种大豆合理的模式条件下,间种大豆对甘蔗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少或者没明显的影响,可以取得一定的增收增效作用,但在间种不合理时也会对甘蔗生长和产量导致负向的影响,间种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分蘖有较大影响;2种作物的播种期安排是甘蔗间套种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山区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既增产又增收。每667m2马铃薯产量达1 658 kg,再生稻两季产量达877.3 kg,产值达5 021.5元,纯收入达3 887.5元,比单季稻和单种再生稻效益显著提高。文章对其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二季作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同时进行大葱育苗,马铃著收获后定植一茬大葱,每667m2纯效益可达5500~8600元。其中6月中旬马铃著产量2500--4000kg,纯效益2500--.4600元,大葱每667m2一般产5000kg左右,每667m2纯收入3000--4000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在淡季供应上市,大葱可以补充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二季作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同时进行大葱育苗,马铃薯收获后定植一茬大葱,每667 m2纯效益可达5 500~8 600元。其中6月中旬马铃薯产量2 500~4 000 kg,纯效益2 500~4 600元,大葱每667 m2一般产5 000 kg左右,每667 m2纯收入3 000~4 000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在淡季供应上市,大葱可以补充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4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秋季还田比春季好。秋季将风干的稻草粉碎成长10cm左右的碎段后均匀地撒在稻田里(500kg/667m~2),再配施草量1.0%~1.3%的纯氮(尿素10.9~14.1kg/667m~2)以及适量的磷钾肥,然后将草、肥翻埋到耕层。可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增产10%左右,纯增经济效益35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对机插秧和手插秧的产量性状和种植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插秧穗数低于传统手插秧,总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三项指标均比手插秧偏高,产量高于手插秧;从产出情况来看,以机插秧稻作方式较高,为1 353元/667 m2比手插秧方式增43.6元/667 m2,增幅为3.3%。介绍了机插秧生产优势及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技术,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施用量四项主要栽培措施对大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通过产量及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大麦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4个因素中,对大麦产量的影响为:基本苗(K2O(P2O5(N;要获得300 kg/667 m2以上产量和800元/667 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1.610~12.390万/667 m2,施纯N:11.580~12.420 kg/667 m2,P2O5:4.722~5.278 kg/667 m2,K2O:11.580~12.420 kg/667 m2。为良种良法配套、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海南临高蔗区在甘蔗上施用湖南豫园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条件下,(1)施100kg/667m2的生物有机肥产量和品质均不如常规施肥处理。(2)施150kg/667m2和施200kg/667m2的生物有机肥可使甘蔗产量增加,品质变优,但从经济效益分析上,施150kg/667m2的湖南豫园生物有机肥的效益更佳。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体毯状育秧机插新技术应用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对照相比,钵体毯状育秧机插秧苗素质明显增加,伤苗断根少,缺穴少,每穴苗数均匀,增产增效显著。生产上2010年推广面积333.3 hm2,增产4.3%~13.3%,增加效益84.07~243.77元/667 m2;2011年推广面积1.36万hm2,增产3.7%~9.2%,增加效益82.5~198.7元/667 m2。  相似文献   

18.
用辽宁中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鸟牌抗旱拌种剂拌种(药、水、种子重量比1∶50∶75)可增产4.7%,增加纯经济效益24.1~30.4元/667m2;用其抗旱喷洒剂75g/667m2兑水20kg在水稻插秧后分蘖期喷雾可增产9.7%,增效45.3~73.9元/667m2。说明该抗旱剂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