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1990年,对3515hm2残次毛竹林试验区进行4年2度的砍杂、全垦、全垦结合施肥3种不同的作业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均比试验前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其平均立竹量由1716支/hm2增加到3075支/hm2,平均胸径由6.67cm增加到8.91cm,平均度产新竹由3780kg/hm2增加到15090kg/hm2,平均度产竹笋由570kg/hm2增加到2430kg/km2,度产值由795元/hm2增加到3235.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7.08。3种作业方式的比较,以全垦结合施肥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与苏柳无性系可作为我省在海涂、河滩地发展短轮伐期纸浆林的主要栽培树种,3年生高密度林分平均胸径大于5cm,树高8m,蓄积100m3/hm2以上,纯收入1000元/hm2,杨树造林密度可选择(1×3)、(2×2)m,柳树(1×1.5)、(1×2)m,3年生林分已达到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  相似文献   

3.
对参试的35.6hm2天然阔叶林伐后迹地进行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通过树种选择、清杂、去高桩、补植、抚育、施肥等措施,4年后,幼树密度由2250株/hm2增加到7500株/hm2以上;活立木蓄积由1.5m3/hm2增加到42m3/hm2,平均生长量达10.1m3/hm2·a。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干旱河套黄灌区群众杨人工用材林的适宜灌溉量的研究表明,在林木生长后期增加灌水次数,可使胸径生长增加0.25~0.42cm。树冠生长指标和根系生长量均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1500、4500、7500、22500m3/hm2·a灌溉量的平均叶面积分别是19.3、24.5、30.5、43.4m2;平均叶干重分别是1.1、1.3、1.5、3.9kg;平均叶面积指数分别为0.97、1.23、1.53、2.18。林木蒸腾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年蒸腾耗水量分别为1259.7、1527.7、1988.4、4986.1m3/hm2。在一定范围内,林木材积生长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年产材积量分别为3.04、4.08、4.51、8.73m3/hm2。虽然22500m3/hm2·a灌溉量的产材量最高,但材积需水系数最高,其耗水量是其它灌溉量的3~15倍。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内蒙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灌溉量以7500m3/hm2·a为宜。  相似文献   

5.
苏北京杭大运河堤杉木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苏北京杭大运河堤引种种栽培杉木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林分,19a时H12.30m,D1.319.1cm立木积量224.0m^3/hm^2,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47.d12t/hm^2中径材51.1%,小径材占46.65;集约管抚林分,13a时H11.90m,D1.315.1cm,立木蓄积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204.73m^3/hm^3和111.05t/hm^2,中小径材各占48.4%。广西融水  相似文献   

6.
对参试的35.6hm^2天然阔叶林伐后迹地进行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通过树种选择,清杂,去高桩,补植,抚育,施肥等措施,4年后,幼树密度由2250株/hm^2增加到7500株/hm^2以上;活立木蓄积由1.5m^3/hm^2增加到42m^3/hm^2,平均生长量达10.1m^3/hm^2.a。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垂直结构与演变动态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澜港的红树林在保护较好的条件下具有乔灌两层,乔木层高4~8m,灌木层高0.4~1.2m。上层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垂直分布随树体部位增高而减少,0~2m占50%,2~4m占40.3%,4m以上占9.7%。乔木群落被破坏后,面积锐减,27a减少1611hm2,且形成仅有单层结构的灌丛,其生物量和生产力很低,分别为9.6~14.3t/hm2和1.1~2.0t/(hm2·a)。本项研究测定了木榄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91.5t/hm2和4.7t/(hm2·a),预测以后第6年的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将是350.7t/hm2和13.5t/(hm2·a),为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尖相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持续6年,面积达23.67hm ̄2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适于云南引种区采用的马尖相思育苗、造林技术。在普文引种试区马尖相思生长迅速,6年生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31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9cm,活立木蓄积289.04145m ̄3/hm ̄2,年均生长量48.173575m ̄3/hm ̄2;4.5年生的马尖相思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05.6t/hm ̄2,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马尖相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持续6年,面积达23.67hm^2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适于云南引种区采用的马尖相思育苗、造林技术。在普文引种试区马尖相思生长迅速,6年生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31m,胸径年龄生长量为2.9cm,活立木蓄积289.04145m^3/hm^2,年均生长量48.173575m^3/hm^2;4.5年生的马尖相思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05.6t/hm^2,有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油麦吊云杉,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主要优质用材造林树种之一,28年生人工林主要林分因子胸径13.4cm、树高12.5m、蓄积285.79m^3/hm^2,其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48cm、0.45cm和10.2m^3/m^2.28年生人工林林分养木层生物量为174.96t/hm^2,平均净生产量达7880.8kg/hm^2,year。这表明该树种人工林具有较高生产 在适生地区大力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马尾松产区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区马尾松生产力指标的差异,考虑到马尾松潜在生产力,将广西马尾松栽培区区划为三个产区和一个引种区,即Ⅰ类、Ⅱ类、Ⅲ类产区和引种区,Ⅰ类产区分两个亚区,Ⅰ1亚区,平均地位指数18以上,蓄积年平均生长量12m^3/hm^2以上;Ⅰ2亚区,平均地位指数16-18以上,蓄积年平均生长量10.5m^3/hm^2以上;Ⅱ类产区,平均地位指数14-16以上,蓄积年生长量9m  相似文献   

12.
黧蒴栲人工林生长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常规法对黧蒴栲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年和10年生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60.754t/hm2和94.725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根>枝>叶;其生物量空间密度地上部分为5.347~8.184t/hm2·m;地下部分为55.08~91.67t/hm2·m。林木叶面积指数为6.55~8.13m2/m2。树干年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12年生达最大值11.73t/hm2·a。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磴口河套地区4a灌溉试验表明:(1)采用目前生产上的15000-22500m^3/(hm^2.a)灌溉量,使土壤表层的含盐量由灌溉前的0.5g/kg上升到1.0g/kg以上。(2)按合理灌水定额公式计算,年灌溉量以7500m^3/hm^2为宜;最佳含水率下限19.99%;在灌水期地下水位为1.97-3.02m,变幅1m左右(3)年灌水次数应控制在8-12次。  相似文献   

14.
黧朔栲人工林生长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法对黧蒴栲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年和10年生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60.754t/hm^2和94.725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根>枝>叶;其生物量空间密度地上部分为5.347~8.184t/hm^2.m。林木叶面积指数为6.55>8.13m^2/m^2。树干年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12年生达最大值11.73t/hm^2.a。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与推广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省现有毛竹林10hm^2,85%的为低产林,1992~1996年,通过办占示范,推广采用护笋养竹,合理砍伐,劈山除杂,松土施肥,竹林保护等技术措施,对5.5万hm^2低产竹林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经测定验收,平均每年立竹增555株/hm^2,胸径比增1.8cm,新增林价总值1.69亿元,取得了明显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年多点进行菇木多树种育苗造林试验,3年来共育苗11hm2,营造试验林20.8hm2,示范林68.5hm2,树种19个。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水稻田育苗,通过间苗补植等措施,使合格苗达80%以上;选择山坡谷地的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段造林,其成活率达85.8%~98.3%2年生桤木幼树,平均树高3.93m,平均地径4.1cm。初步看出桤木、杜英、马褂木是良好的速生菇木树种。  相似文献   

17.
徐振我  刘庆河 《林业科技》1997,22(1):23-24,27
直升飞机吊桶灭火技术研究徐振我翟淑清徐安兆(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刘庆河(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我国及省内的林区现有道路数量不多,省内平均为1.0~1.2m/hm2,在偏远山区更为不足,如内蒙大兴安岭只有0.2m/hm2。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发生在边远地...  相似文献   

18.
薄果相思的生长特性及其改良土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对薄果想思进行了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薄果想思对于旱瘠立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有固氮作用,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3年生时为胸径生长高峰期,连年生长量为1.03cm,树高在1年生时为生长高峰期,年生长量为1.52m;7年生林分蓄积和生物量分别为25.0m^3/hm^2和29.2t/hm62,单株生物量为14.69kg/株,可采用萌芽和根蘖两种更新方式,两者采伐效果与采伐时的  相似文献   

19.
在保定郊区建立4种密度的香椿矮化密植园,根据4年的研究,1~4年内以最高密度(3.8株/m2)和高密度(2.5株/m2)的产芽量最高,第4年采完芽后,对最高密度应进行疏伐,保留2.5株/m2;中密度(1.74株/m2)和低密度(0.83株/m2)5~10年内可以不疏伐。结合采芽进行两种方式的整形,即矮干多侧枝型和灌丛型。前者的总产量较高,且可提早1年采芽。采芽3年后,两种整形方式的年产量已无显著差异。采芽与整形相结合,可以促进侧枝和树冠的形成。但是,高密度严重抑制侧枝形成和存活,以至不能形成树冠。矮化密植香椿园第3年的产芽量最高可达5200kg/hm2,年均纯收益为38940元/hm2。  相似文献   

20.
在半干旱的伊盟达旗周围有井灌的条件,建立农业与林业复合的农用林生态经营体系具有高效、持续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 10 年来在试验区所进行的农林复合经营试验体系的建设表明:(1)农用林生态系统中,林粮间作比纯粮单作净收益增加 2090 元/hm 2 ·a,提高幅度达到 41.4% 。(2)林粮间作农用林系统与纯林单造相比,其净收益增加 5605.9 元/hm 2 ·a,提高了 8.63 倍之多。(3)利用综合评判,农用林复合生态系统间作类型经济效益以林粮间作 1.5m ×6m 密度型最佳,各种复合类型经济效益综合排序为:林粮间作 1.5m ×6m 型> 林粮间作 1m ×6m 型> 农林间作 2m ×6m 型> 农林间作 2m ×8m 型> 林草间作带式> 林草间作 1.5m ×10m 型> 纯粮单作(小麦)> 纯林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