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评价向7周龄断奶犊牛早期饲料中添加玉米青贮饲料的效果。研究对象为36头母犊牛和9头公犊牛,处理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牛乳及100%犊牛饲料、25%犊牛饲料、75%玉米青贮饲料或100%玉米青贮饲料。每天记录犊牛的饲料摄入量和健康值,2、4、8周时,测定血清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清β-羟基丁酸含量,2、4、8、52周测定体质量、肩高和臀部高度。9头公犊牛(3头/处理组)在8周时宰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水平黄芪多糖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早期断奶母犊牛30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黄芪多糖,试验A组和试验B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5 g/头和10 g/头的黄芪多糖,正试期为60 d,测定早期断奶犊牛的生长性能并采集血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 g/头和10 g/头的黄芪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母犊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降低发病率,10 g/头的黄芪多糖改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效果优于5 g/头(P0.05)。说明在早期断奶犊牛日粮中添加5~10 g/头的黄芪多糖可以降低早期断奶犊牛的应激危害,提高其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周龄补饲燕麦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选取75头初生重(35.6±2.3) kg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3组饲喂同样的巴氏杀菌废弃乳+开食料,对照组不补饲燕麦干草,试验组分别在第2周(2wH组)和第4周(2wH组)补饲燕麦干草。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2wH组的犊牛断奶前期(1~6周龄)和断奶过渡期(7~8周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wH组(P0.05)。2wH组和4wH组的犊牛断奶前期、断奶过渡期、断奶后期(9~10周龄)以及全期(1~10周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wH组和4w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wH组和4wH组的犊牛断奶体重和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wH组和4w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70日龄时,2wH组和4wH组的犊牛体斜长和腹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wH组与4wH组犊牛1、56、70日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3)2wH组的犊牛躺卧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wH组(P0.05)。对照组的犊牛开食料采食时间显著高于2wH组(P0.05),但总采食时间显著低于2wH组和4wH组(P0.05)。2wH组和4wH组的犊牛反刍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较4周龄添加燕麦干草相比,2周龄添加燕麦干草能有效促进犊生长发育,减少犊牛的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改善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粉增强剂对饲喂奶粉犊牛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新生犊牛28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14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奶粉,试验组饲喂90%奶粉+10%奶粉增强剂。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在6~8周龄阶段试验组母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各处理对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0~10周龄阶段试验组母犊体高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期试验组公犊的体高变化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公犊、母犊10周龄的体躯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体长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腹泻率比为1:2.25,发热率比为1:4.5。综上可知,在奶粉中添加奶粉增强剂可提高犊牛日增重,改善犊牛体尺,降低犊牛哺乳期的腹泻和发热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荷斯坦犊牛反刍行为的发育规律及其与采食之间的相关性。选取18头初生体重[(42.1±5.4) kg]相近的新生荷斯坦母犊牛,单栏饲养至84日龄。通过视频观察并记录犊牛断奶前后的行为活动,统计各周龄犊牛的反刍、躺卧、站立和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每日总时长、平均持续时长和发生次数,并记录每天采食量。结果表明:1)反刍行为每日总时长、平均持续时长和日发生次数随周龄增加逐渐增加(P<0.05);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每日总时长在断奶前随周龄增加逐渐增加(P<0.05);躺卧行为每日总时长在第3、12周时显著低于其他各周龄(P<0.05);站立行为每日总时长在断奶后(第12周)显著高于断奶前(P<0.05)。2)犊牛反刍行为每日总时长与总干物质采食量(DMI)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7,P<0.01),且与饲粮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犊牛反刍行为的发育受DMI的影响,固体饲料DMI、NDF和peNDF是引起犊牛瘤胃发育和反刍行为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早期断奶对放牧牦牛及其犊牛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7岁左右、体况相近、产犊日期相近的健康带犊母牦牛及其犊牛各26头,母牦牛随机分为断奶组和对照组(13头/组),每头母牛相对应的犊牛归为断奶组或对照组。试验期间对犊牛及母牛进行血常规检验,犊牛采血时间为第-5、2、6、12、19天(断奶当天为第0天);母牛采血时间为第-5、5、14、21、28、42、56、70、84天。结果表明:断奶后的第2、6天断奶组犊牛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犊牛(P0.05);第2、12、19天断奶组犊牛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犊牛(P0.05)。断奶后第5天断奶组母牛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牛(P0.05);第56天对照组母牛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断奶组母牛(P0.05);第56、70、84天断奶组母牛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牛(P0.05);第70天断奶组母牛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牛(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早期断奶会让犊牛和母牦牛在短期内都产生一定的血液生理应激反应,但又可以很快适应新的社会关系或者环境,断奶犊牛的生长性能不会受到影响,且有助于母牦牛体况的维持,顺利度过冷季枯草期。  相似文献   

7.
犊牛实行早期补饲断奶技术,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将分娩之后2 d内的6头公犊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头。试验组采取早期补饲断奶技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结果表明,120 d断奶犊牛体重比180 d断奶犊牛体重增加11.7 kg,增长了6.52%。补饲的犊牛其母在产后70 d~85 d就可表现发情,做到提前配种;而未补饲的犊牛,其母在犊牛断奶后1个月~2个月才表现发情。补饲的犊牛,养殖者在1个周期有316.48元的收入;未实行补饲的犊牛,养殖者在1个周期内亏损1318.56元。  相似文献   

8.
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早期和断奶后8周消化道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头犊牛,试验1、2组犊牛分别饲喂Na型和N1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饲喂的牛奶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连续饲喂直到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各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余下4头犊牛继续饲养,8周后屠宰,称胴体重。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断奶早期瘤网胃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犊牛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早期皱胃pH显著下降(P0.05);试验1组犊牛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十二指肠长度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回肠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此外,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还可显著降低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食糜的pH(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7):51-56
为了研究采用不同培育技术对延边黄牛犊牛生长性能、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况相近延边黄牛犊牛60头,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对照组,3组分别采取完全分离技术(产后母子分离不喝母乳45日断奶)、定时母子分离技术(定时哺乳60日断奶)和随母哺乳(全天哺乳45日断奶),分别测定犊牛1~4月龄生长性能和3~9周龄免疫相关指标,由试验结果可知:母子分离犊牛培育技术可以提高延边黄牛犊牛的日增重,促进体尺的发育,并且在45日龄进行早期断奶,可以加快4月龄前犊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增强延边黄牛犊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豆乳替代部分母乳对断奶前犊牛生产性能和断奶成本的影响。试验选用27头新生荷斯坦犊牛(18头公,9头母)作为试验动物(体重:41.6±1.6 kg)。所有犊牛出生后3 d内饲喂初乳而后转为过渡期哺乳。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全母乳)、75%母乳 25%豆乳组(S25)和50%母乳 50%豆乳组(S50),哺乳量为犊牛体重的10%(湿重基础)。犊牛日采食开食精料量达到900 g时,视为断奶标准。试验期前2周,各处理组犊牛采食开食料量和粪值间无显著差异,此时S25日粮组,犊牛体重接近于全母乳犊牛体重。在犊牛49日龄时,S25日粮组犊牛体重仍与对照组相似。S25和S50日粮组分别提前对照组10 d和12 d达到断奶标准。犊牛饲喂豆乳促进了犊牛对开食精料的采食量,因此相对于对照组哺乳量有降低现象。由于牛奶成本高于豆乳和开食精料50%之多,因此犊牛饲喂豆乳代替部分母乳可降低断奶成本近35%。虽然新生犊牛对非乳蛋白和植物抗营养因子及其敏感,但本试验中,犊牛在2至4周龄时,即便豆乳替代母乳高达50%,仍维持了犊牛的生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豆乳可作为经济有效的代乳料,益于提高犊牛饲养效价。  相似文献   

11.
选择体质量和出生日期接近的26头犊牛,其中6头母犊,20头公犊。10日龄开始补充苜蓿干草、精饲料自由采食,60日龄断奶。分别在断奶前(-1d)和断奶后1,3,5,7,14d采集血液,测定血清中代谢物、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断奶影响犊牛的消化代谢,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尿素氮、甘油三酯含量变化显著(P〈0.01)。断奶造成犊牛血清皮质醇、急性反应蛋白、T3、T4、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显著变化(P〈0.01),使免疫球蛋白、γ-IFN、IL-1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因此,断奶不仅降低了犊牛的免疫力,而且对犊牛产生了严重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我们对选定的120头怀孕母牦牛进行补饲,同时在犊牛产后3个月对犊牛进行隔离断奶,补饲试验于2010年3月初开始:100头母牦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 50头母牦牛隔离断奶后进行同期发情和定时授精处理;Ⅱ组50头母牦牛隔离断乳.不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母牛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冻精液为荷斯坦和野牦牛冻精。配种45d后进行怀孕诊断。Ⅰ组发情39头,发情率为78%(39/50),怀孕34头妊娠率为68%(34/50);Ⅱ组发情31头,发情率为62%(31/50),怀孕27头,妊娠率为54%(27/50)。相同草场放牧50头适配母牦牛作为对照。对照组母牛和犊牛不进行隔离和短期断乳;对照组发情率为12%(6/50),妊娠率为6.32%(3/50)。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带犊的母牦牛实施隔离断奶,能够明显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组织成年母牦牛200头,试验群母牛100头,对照群母牛100头,分群放牧管理,犊牛全哺乳。试验群母牛所产犊牛4月龄断奶,对照群母牛所产4月龄不断奶。断奶20 d后试验群和对照群同样投放种公牛各10头,自由交配。结果试验群和对照群成活率分别为71%、50%,试验群比对照群成活率提高21%。说明牦牛犊早期(4月龄)断奶,完善饲养管理,能提高牦牛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我们就犊牛早期断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有计划、科学的犊牛早期断奶是可行的。下面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如下:1实验材料与方法1.1实验犊牛的选择。在郑州市某奶牛场选出出生日期接近,体况良好的母犊30头,其中20头作为早期断奶组,10头作为传统断奶对照组。1.2实验方法。实验组饲喂方案:对照组的饲喂方案:对实验犊牛和对照犊牛进行体重、体尺测量,掌握犊牛生长发育情况,并适时调整日粮结构,作好两组牛的出生重、三月龄和五月龄的称重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组牛的性成熟月…  相似文献   

15.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前后瘤胃发酵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犊牛瘤胃中可能的作用机理。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分为试验1、2组及对照组。试验1、2组犊牛直接饲喂N1型和Na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当各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剩余12头犊牛继续饲喂,8周后屠宰。结果表明:①在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②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早期3组犊牛瘤胃食糜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差异不显著,而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时试验组犊牛瘤胃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而断奶后8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断奶早期试验2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氨氮浓度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差异;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整个试验期对照组犊牛瘤胃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两试验组(P<0.05),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各组犊牛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说明在犊牛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饲喂效果不尽相同。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瘤胃的发育,从而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24头新生荷斯坦犊牛母犊,研究营养盐产品达可R防治新生犊牛腹泻的效果。选择1~2周龄荷斯坦健康犊牛16头和腹泻犊牛8头,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健康处理组(B1组)和腹泻处理组(B2组),每组8头。A组给饲新鲜常规牛奶,B1组和B2组分别给饲达可300g,分3次进行,每次间隔8h。试验犊牛分别在给饲前后直肠取粪,对其评分,并测定含水量和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计数,同时记录生理指标和血液学参数。结果表明,达可产品能够显著(P0.01)降低健康犊牛和腹泻犊牛粪便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表明具有预防和治疗犊牛腹泻的效果,而对犊牛生理和血液指标及血液pH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农村中,犊牛断奶的传统方法是母犊分开,强制断奶.但由于犊牛的恋母性和恋奶性很强,母犊分开往往会造成犊牛哞叫不安,影响其生长发育,有些恋奶性强的犊牛即使母犊强制分开1、2周后,重新  相似文献   

18.
从犊牛出生后第30天或42天断奶为早期断奶.在培育黑白花奶牛母犊牛时应提倡早期断奶.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限制哺乳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健康的安格斯初生犊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随母哺乳,试验组限制哺乳(试验Ⅰ组每日哺乳2次,试验Ⅱ组每日哺乳3次),犊牛10日龄早期补饲,35日龄开始限制哺乳,90日龄断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们试验推广了仔猪5~6周龄断奶技术并取得成功。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厂化猪场的兴起,普遍推行了4周龄断奶技术,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猪场又开始推行3周龄断奶,业已取得明显成效。13周龄断奶的益处1.1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年产仔数传统的60日龄仔猪断奶,使母猪完成1个繁殖周期共需181天(即哺乳期60天,断奶至再次配上种7天,怀孕期114天)。如果一切顺利的话,1头母猪1年只能生产2胎,即生产20头仔猪(假定平均每胎生产10头);而3周龄断奶,繁殖周期为142天(21+7+114),年产2.5胎,仔猪25头。可见,缩短哺乳期可使母猪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