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防治荒漠化,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一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变革──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随之带来的是上地退化和工业污染。在即将跨入新世纪之前,人类不得不冷静地审视一下自己同地球及大自然的关系,如果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就必将被自然抛弃,人类必须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环境革命道路,建造与大自然共生共荣的绿色文明.才能实现真正繁荣,维持世代祥和,(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质是生态系统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的本科人才以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适应生产实际的技能培养。针对实际工作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要求,探索了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体现了“激趣、求异、探究、迁移”的方法理念,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参观和认知性、技能操作训练、综合运用、技术创新4个层次,相应地提出了建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3方面构建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较为复合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创新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首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其次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习质量;第三,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第四,重视毕业实习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行业技能、岗位知识的有机结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14所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课程学时和课程顺序的安排等现状的分析发现,课程设置存在课程分类不统一、主干课程的数量和学时院校间差异悬殊和课程安排欠合理等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遵循相似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科学处理好“厚基础”与“宽口径”的关系、加强和优化实践教学、综合性等原则,提出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南京林业大学通过强化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不断创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科研方面,加强水土流失预测预报基础理论的研究,研发的新的积分公式法提高了水文观测测流堰流量的计算精度,提出的适合中国大别山区以及同类地区坡度耕地的ER-USLE土壤侵蚀模型提高了农业旱作耕地年土壤侵蚀量的预测精度,提出的适合中国大别山区以及同类地区林地的FUSLE土壤侵蚀模型提高了林地年土壤侵蚀量的预测精度,从而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简洁、高效的服务工具;建立面向社会基层群众的广泛的产学研联盟,提出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构建理论与技术以及指导安徽山区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建设的系列措施,抒发了精彩论文书大地的情怀;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水土流失监测精度。同时,促进科研过程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并将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的关键性、基本性问题开展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于社会最基层的思想素质;针对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实践,培养学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毅力。  相似文献   

7.
“土力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服务于“水土保持工程学”。从“土力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及专业特色入手,针对此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课时数不足、课堂教学呆板、实践与实验教学乏力、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1994年国家高等院校专业调整后确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以后,关于荒漠化概念的争论基本结束,《公约》阐述的荒漠化概念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政府的普遍认同。分别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然而,荒漠化是一个区域概念,针对荒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具有类型的内涵,专指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就成为一个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国唯…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加大,并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专业知识面狭窄、实践环节薄弱、考试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习、改革考试形式等措施,对提升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质量,加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力度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加大,并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专业知识面狭窄、实践环节薄弱、考试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习、改革考试形式等措施,对提升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质量,加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力度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点,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近年来的就业趋势,介绍了毕业生就业的主流行业,确立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方案:要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设计;结合专业进行就业指导;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方案;了解所从事行业必备的资格证书等,以此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生将来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行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作培养、高校与校外基地协同培养、实践训练与资质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在充分考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培养环节入手,对当前试行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对解决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专业硕士学位地位的认识问题、专业硕士学位名称的设置和培养方式灵活性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赋予培养单位较大的人才培养自主权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同时它也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教学缺少与水保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学时偏少、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材缺乏时效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的改...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拥有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和内容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展现了最新的水土保持理念与技术,符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能够提供气象学、测量与遥感、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土保持工程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水保经济林、灌溉与排水工程、水土保持植物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条件。因此,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作者根据多年"水文与水资源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特色,制定了"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的基本方针,构建了"水文与水资源学"的课程体系,探讨了"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以及实习实验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了第一个全球防治荒漠化行动纲领。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10月1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1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在《公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7.
在对14所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有分歧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主干课程与课程体系、主要的实践环节和专业的学分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已成型的方案结构框架,修订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点,提出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当代专业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必须遵循目标性、全员性、系统性和全程性的原则;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建立由校方、教育主管方和用人单位组成的"三方一体化"的组织体系,对教学管理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实施"三元一线"式的全程监控;要分别制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类专业课程、方向类专业课程和综合应用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并规范学生评教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研讨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从4个方面提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突出鲜明的学科特色、构建合理的团队结构、建设坚实的教研平台、施行积极的人才战略等,从而为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不同视角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指导,确定了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扎根基层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生态建设科技人才.同时,针对特色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即面向水土保持企业和基层环境管理单位培养生态建设人才、重点培养服务地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进本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根据特色专业的实际,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材、教学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最后,基于特色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包括领导高度重视,全院师生积极参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引进本土的高层次人才和培养青年教师为契机,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学团队;根据区域特色,致力于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