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库区中部移民安置区土壤养分特征及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移民迁建对三峡库区中部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本研究在库区中部不同地貌类型移民安置区选择3种(耕地、果园和林地)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内梅罗指数法,揭示1998~2015年各区域的土壤养分特征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库区中部移民安置区的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地貌类型区及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及变化存在差异性,整体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2008年、2012年是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的最低和最高点,条状低山区土壤养分指数最高,浅丘区次之,单斜深丘区最低,但变化幅度较大;耕地土壤养分指数变化较显著,而林地、果园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黄宇  苏以荣 《土壤与环境》2000,9(4):281-283
为了解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特对移民迁入前和移民迁入后第3年示范区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耕层土样的8个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肥力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又有差别,并且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变化也存在差别,宜林类用地土壤肥力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条件下表层施磷对小麦吸收下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分层隔水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状况下,土壤表层(0-15cm)施磷对冬小麦吸收利用下层土壤(15-35cm)中氮磷钾养分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降低了土壤磷、钾的有效性,严重抑制植株生长。不施磷肥时,小麦根系下扎量高于施磷处理,能从富含水分和养分的下层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加生物量。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小麦对上层土壤养分的吸收量增加,同时由于扎入下层土壤中的根系量增多,因而也能利用一部分下层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  相似文献   

4.
不同经营类型红松林对汤旺河流域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实地调查与试验分析,研究了汤旺河流域4种经营类型红松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无论土壤pH、土壤有机质,还是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质,白桦与红松天然更新形成的混变林和白桦与红松人工造林形成的混交林都较红松人工纯林优越,维护林分土壤地力及涵养水分的功能强。而红松人工纯林较原始红松林和两种白桦红松混交林维护地力及涵养水分功能弱。研究结果为汤旺河流域森林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GPS和SMS技术的土壤养分水分速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精确施肥中对高密度、全面的农田土壤信息采集、数据无线传输和施肥决策的需要,本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数传技术(SMS)对GPS、GIS和土壤养分水分速测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一方面通过AT891v55单片机,使差分GPS和土壤水分测定仪有机集成,实现土壤采样、水分测定、定位一体化;另一方面研制开发了集成针对石灰性褐土的速测值向常规值转换模型的土壤养分速测仪,并利用BENQ M22 SMS数传模块实现土壤养分速测系统与土壤养分管理决策系统的远程数据通讯和资源共享;同时利用Visual Basic和MapObjects控件集成GIS,实现具有空间属性的土壤养分数据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的理化性状及对水分的蓄积效果2个方面,分析了朝阳地区多种植被类型保持水土的效果。结果表明:纯林及混交林均可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对水分的积蓄效果,其中油松—小叶锦鸡儿、油松—刺槐等混交林的效果更为明显,可在朝阳地区及其他立地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延安市旱作梯田水分有效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安地区坡耕地上水土流失引发的水分亏缺和养分下降是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坡耕地的水分、养分是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中流失掉的。梯田是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措施,通过扩大梯田面积,加大农田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粮食单产,是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主攻方向。因此,认为梯田是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与粮食生产矛盾的结合点。通过对延安地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实现作物对有限水分高效利用为核心,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挖掘作物抗旱节水潜力二者同时并举,传统旱作技术与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以品种改良、土壤培肥、覆盖栽培与抗旱节水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旱作梯田水分有效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关于亚热带地区夏覆盖作物对水分及养分保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覆盖作物改良土壤的效果也不相同。美国弗罗里达州进行了夏季覆盖豆科作物对水土保持及营养影响的研究。结果是:大多数的覆盖作物都产生了大量的生物量,使休耕地在夏季水分和养分流失较少。不同的覆盖作物休耕地中水分及养分淋溶总量的多少与根生物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根生物量越高,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越强。有覆盖作物的休耕地上不但使N淋失量减少到最小,而且还聚积了大量养分。豆科覆盖作物在生长期生产大量的生物量,使土壤中大多数的N分离在作物中,仅有很少部分可利用的N(P)可能被淋溶。豇豆、黎豆、印度麻分离的P为12~25 kg/hm2、苏丹草为10.5 kg/hm2。可利用P淋溶较少。  相似文献   

9.
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61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的典型坡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部位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坡面地形部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下坡位土壤物理结构性能较好,而人工林与坡耕地、荒草地相比较,人工林更能增强土壤的结构性。土壤养分分异特征表明,在不同利用类型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氮素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在人工林中含量最高,且与其他两种利用类型中的含量差异显著,有机质、碱解氮和CEC三者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坡面位置中,与上坡位,中坡位相比,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要高,其中CEC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CEC与土壤粘粒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在坡面上的分异特征是山地坡面利用类型与地形部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杨树单行混农林、双行混农林、速生丰产林及“小老树”的生长量及根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混农林年均生长量最大,混农林根系分布更合理、更均匀、更有利于土壤空间,水分、养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酸枣护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土高原地区有许许多多的梯田坎埂,对于保持水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田埂,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一方面,保护好田埂,有利于农田保水保土保肥: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和开发田埂资源,可使这些荒废土地创造出一定的物质财富,增加收入。酸枣耐旱、耐瘠薄,繁殖容易,扩展迅速,在干旱的田埂上有很强的生存能力。为进一步了解酸枣对田埂土壤的养分、水分及一些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酸枣护埂的研究,旨在为利用酸枣资源、发展酸枣护埂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分别在黄土台原阶地试验区陕西乾县枣子沟流域和山西临汾地区进行。在乾县,主要测定了着生酸枣的田埂土壤的养分、水分  相似文献   

12.
以澜沧江中下游河岸带为案例研究区,针对4种河段生态系统类型,对比研究了水电开发对河岸带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电开发是澜沧江中下游河岸带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受水电开发的影响,河岸带土壤主要养分因子含量和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均趋向规律性分布,横向上随距离增加呈上升趋势,纵向上在漫湾库区出现峰值;漫湾库区和小湾样带土壤养分综合质量随距离变幅较小,漫湾坝下和景洪样带土壤养分综合质量随距离变幅较大;已建库区的植被恢复和小气候改善对库区及坝下河岸带土壤养分条件产生正面影响,工程施工对在建电站河岸带土壤养分条件产生负面影响,且负面影响强度与施工规模和施工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与河道距离的增加,水电开发的影响强度呈幂指数减小趋势;总体来看,养分条件较好的样点主要集中在已建库区和自然河段以及距离河道50m以外的远岸处,养分条件较差的样点主要集中在在建电站以及距离河岸50m以内的近岸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生长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采集了元谋干热河谷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包括灌丛、草地、森林、新开垦农田(新农)、常年耕作农田(常农)、侵蚀裸地(裸地),并利用盆栽探索了土壤酶活性和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生长对氮(N)、磷(P)、氮磷(N+P)处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生物量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处理双重因素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生物量具有显著作用。(2)除农田土壤(新农和常农)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上植物生长受到养分添加的显著影响,其中添加P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 而N+P处理又显著高于单一的P添加; 而新农和常农不同养分处理间植物生物量差异不显著。(3)土壤酶活性受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但是不同养分添加处理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土壤酶活性与植物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干热河谷土壤中植物生长的限制养分主要为磷,然而土壤酶活性则不受氮磷养分的限制,其活性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二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土壤肥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新垦地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菜园土和水稻土相比较,红格移民安置区新垦地土 壤有机质含量极低为4.08~4.39g/kg,腐殖质仅占有机质含量的3.73%~7.15%,微生物数量少;土壤粗骨性强,<0.01mm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团聚度仅为10.4%~28.9%,土粒分散性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水性弱,水分蒸发损失大,土壤干旱较其他区域土壤更为严重;各种养分包括全N、P、K和有效N、P、K,微量元素B、Mo、Cu、Zn、Fe、Mn缺乏或严重缺乏。以土壤培肥和节水、抗旱为核心的高产高效综合农业技术的应用是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移民稳定安置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将  李勇  邓富银  付绍红 《土壤学报》2005,42(3):473-478
三峡移民工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需要建立在查清区域土壤营养元素背景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之上,作者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性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试分析、数理统计,探讨了三峡库区表层土壤中N、P、K、Ca、Mg、S、B、Fe、Mn、Mo、Cl等植物生长必需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含量分布特征,以紫色土为例探讨了不同分布高度、不同坡度、不同植被条件对其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土是营养元素最丰富的土壤,黄壤是营养元素最低的土壤。母岩对土壤元素分布影响明显,灰岩母岩区土壤营养元素最丰富,砂岩母质区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最低;同为碎屑岩类的泥岩、粉砂岩、杂砂岩、砂岩母岩区的土壤相比,泥岩类母岩区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粉砂岩母岩区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居于泥岩与砂岩母岩区土壤之间。随紫色土分布区地形坡度变化,紫色土Ca、Mg、K元素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随地形坡度变缓,N、S、Mo含量明显增高,Fe、Mn、P含量有增高的趋势;随海拔高度降低,紫色土P、S含量增高,Mn、Mo含量有增高的趋势,而其他元素含量无规律性变化。紫色土在相同的母质、气候及相似的地貌条件下,植被覆盖类型不同,土壤中不同元素分异特征差异明显。总体来说,土壤类型是土壤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土壤类型的元素含量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元素差异性显著;紫色土的元素分布除受土壤类型控制外,还受地形坡度、高度、植被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的因素及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根土系统中的根系水力提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土系统可看作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的子系统, 根土间存在着内在优化协调的动态机制以更大限度地为SPAC 过程提供水分和养分。植物根系的水力提升现象是根土系统对水分分异的根土环境中土壤水资源优化利用的过程, 是植物根系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现象。植物根系的水力提升作用利于植物对土壤水分利用最大化, 同时也促进了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及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可以从系统优化的观点对这一现象的存在进行理论解释, 其发生受一定的条件制约, 是必然中的偶然。根系水力提升量不容忽视, 在一些环境的植物中, 水力提升提供了很大比例的蒸腾水分, 不仅对植物蒸腾耗水有利, 更存在广泛的生理生态意义。研究根系提水的应用对干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修复有着潜在的价值, 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与土地退化的土壤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地介绍了土壤微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在农业生态与土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回顾了近20a的国际土壤微形态研究的内容与进展,在过去的20a中,土壤微形态学在概念,现象的解释,分析技术以及应用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特别在样品脱水方法,荧光分析,图象处理及定量分析技术上得到很大的发展,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结构的关系,土壤改良对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利用土壤微形态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根系与根际的生态过程,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过程,人为活动对土壤退化,熟化的微形态指标,以及利用微形态指标评价人为因素的现代土壤过程中的作用等,是土壤微形态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8.
桂西北环境移民安置区新垦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对桂西北环江县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 ,新垦中坡蔗地、下坡蔗地、谷地蔗地及未开垦的自然植被 4种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的定位观测 ,弄清了新垦蔗地 0— 6 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 ,同时探明了不同季节一次性降雨对土壤有效水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型有机职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在旱坡地形成适宜香蕉生长的良好的水分和养分供应环境,有利于肥料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从而促进香蕉的健壮生长,减轻水分胁迫的影响,并可节约灌溉水,与香蕉专用肥比较,增产13.9%,增收4425元/hm^2,节水25%。试验结果预示着保水型肥料在旱坡地香蕉生产中应用是一项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豫东平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土壤耕层养分特征分析,论述了不同农田利用和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硝态氮的累积特性。由于“重氮磷、轻有机肥,忽视钾素补给”,土壤养分变化以退化趋势为主,钾素耗竭性明显。硝态氮累积表现为从上向下递减、由上至下递增和相对积累于土体某-深度3种变化趋势,提出了土壤持续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