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家蚕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分析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蚕种产质量的影响,蛹期遭遇28℃以上高温,会使不产卵母蛾、少产卵母蛾增多,不受精卵增加,良卵率降低,不受精卵率和生种百分率增高,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家蚕母蛾产卵时间对产卵数量、蚕卵质量和蚕卵孵化整齐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母蛾产卵规律则是蚕种保护及蚕种人工孵化的重要依据。为了给蚕种繁育中母蛾投蛾、收蛾、蚕种保护和蚕种人工孵化处理等提供时间依据,对云南省目前生产上常用的两广二号、菁松×皓月和云蚕7×云蚕8等3对品种的12个原原种母蛾产卵情况进行了研究。羽化成熟的蚕蛾按照品种规定形式交配4 h后拆对,母蛾投蛾后1~11 h内每小时调查产卵量,以11h内的产卵量为100%,采用EXCEL2010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原原种母蛾在各个时间段的产卵量存在差异,但是产卵主要集中在投蛾后6 h内,而产卵高峰主要分布在第2~4时间段,第6~10时间段产卵量依次有所减少,而到第11时间段产卵量均有所回升。在调查的12个原原种中,云蚕7A产卵速度最快,投蛾后1 h达到产卵高峰,2 h内产卵量超过总产卵量的50%,4 h超过80%;云蚕8B产卵速度最慢,产卵高峰期为第8时间段,7 h总产卵量超过50%,9 h超过80%。生产上可根据各品种的产卵规律及产卵时间确定投蛾、收蛾以及蚕种保护和蚕种人工孵化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3.
桂蚕N2在繁育过程中,中系原种存在不良卵较多的问题,使蚕种折净率低,蚕种产量、质量受影响。为了探明所配雄蛾对产卵性能的影响,设计两个中系亲本分别与不同品种雄蛾交配的试验,调查各处理所产蚕种的无效卵圈、产卵量和不良卵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C9C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数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和良卵率的影响显著;NC99R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影响显著,但对良卵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学军 《四川蚕业》2012,40(2):51-52
<正>在蚕种生产上,尤其是多丝量品种的繁育中,从种茧调查至发蛾产卵期间的病死蛹发生率较高,是蚕种生产上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我场生产实际,提出病死蛹防治方法。1病死蛹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 在蚕种正常生产中,一般都在发蛾当天早晨4时感光,促进羽化。但在实践中,常有不少母蛾在收蛾结束后,还在继续产卵。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设想,把感光时间提早,促使雌蛾提早羽化,使母蛾充分成熟,提高交配效果,可能会促使母蛾在一定时间内产出卵多,留存卵少,达到提高产卵量、增加制种效益和降低蚕种成本的目的。本着这一想法,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诱导三眠种与普通种的饲养对比试验浙江省蚕种公司金爱娟,张庆芳,叶秀珍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陆雪芳用生理活性物质—金鹿三眠素诱导原蚕三眠化制造三眠蚕种,可增强原蚕体质,减少不产卵、少产卵蛾、不受精卵和残存卵,提高公斤茧和担“桑制种量,提高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四川省几个现行家蚕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全茧量与产卵性状相关关系的调查,明确了其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依性状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各项成绩的统计学分析及多重比较,明确了产卵成绩的最佳区域在雌全茧量平均数周围,具体范围因品种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和蛾区逐日羽化蛾数、生种发生率的调查,明确了全茧量轻的个体及蛾区羽化偏早,重者羽化延迟,全茧量轻者生种发生率高的现象。本试验的结论充分说明,在蚕种生产中必须通过加强饲育管理提高各品种全茧量的总体水平,同时加强过大过小(尤其是过小者)蛾区和个体的淘汰,加强对苗尾蛾的淘汰,以挖掘品种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种成绩和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场秋3在杀蛾时,尚有部分母蛾产卵很少和未产卵的情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日产卵者与翌日产卵者之饲育及制种成绩,在生物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为此,在蚕种生产过程中,提出两条具体措施,以顺应秋3的产卵特性,可分别提高10%和20%左右的制种量。同时,研究还表明翌日产卵者对当日产卵者的净增蛾率,依系统而异。  相似文献   

9.
家蚕雌蛾冷藏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养蚕制种时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对交亲本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生产上主要依靠在种茧保护期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或对雄蛾进行冷藏来达到对交目的,但有时由于对交批次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差太大,形成雌蛾提前大批涌出无雄蛾可用或因雄蛾交配能力差不能二交而缺乏雄蛾,给蚕种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一般蚕种场的做法是将雌蛾静置待第二日交配产卵,这样做会出现雌蛾未交配大量产不受精卵和产卵前死亡.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春季我们进行了雌蛾的冷藏产卵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冷藏完全可行,并有部分品种在产卵上较正常雌蛾交配产卵优.  相似文献   

10.
我区的桑蚕种生产实行产卵母蛾抽样集中统一检疫已经三年多了,在实行集团磨蛾统一检毒的过程中,大多数蚕种场母蛾抽样送检工作合乎要求,做得较好,对提高蚕种质量.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些蚕种场不够重视,有章不循,不按规定抽样产卵母蛾,已影响到检疫工  相似文献   

11.
冷藏雌雄蛾对雌蛾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雌雄蛾冷藏不同时间的处理,调查雌蛾产卵情况,结果表明雄蛾冷藏3d内、雌蛾冷藏1d对蚕种和制种无显著影响,雌蛾冷藏2d不受精卵率、遗腹卵率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新九×7532(两广一号),自从八○年在我省佛山地区农村扩大试养以来,经过生产验证,抗逆性能比广农五号较好,是适合我省二、六造饲养的二化品种.但经过几年的繁育实践,在蚕种生产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同一品系的7532,在同一环境处理下制种,7532×新九比7532原种担茧制种量低,单蛾产卵量少,遗腹卵多,不产卵蛾多,不  相似文献   

13.
黄扬文 《广东蚕业》2009,43(3):16-20
本文主要介绍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中,蚕种生产应注意降低蚕微粒子孢子感染率,原蚕点选择,品种投放比例,种茧及蛹的保护,化蛾调节,产卵室温湿度调节等几个问题,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 正常情况下家蚕母蛾腹中卵量约为600—800粒,按照常规的普种生产方法,母蛾只能产出400粒左右。用冷藏的方法处理常规制种后的母蛾能使其继续产卵,增加制种量,提高蚕种的劳动生产率。一、供试品种:795、796。二、试验方法:将产卵后10小时的母蛾从群体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试验所  相似文献   

15.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杨培 《蚕学通讯》2005,25(1):11-12
在蚕种生产中,黑死蛹对制种成绩影响较大,造成较大的损失.本试验探讨削茧日期不同与黑死蛹的产生和产卵时死蛾数量与制种成绩的相关影响,以供种场同仁们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两广二号四个亲本为材料,通过试验,探讨一次交配与二次交配对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交配比一次交配的雌蛾产卵量都减少,不受精卵率增加。其中湘晖·7532的产卵量降低最少;芙蓉·932的产卵量明显降低;湘晖·7532和932·芙蓉的不受精卵率增加最多,7532·湘晖次之,芙蓉·932的不受精卵增加最少但良卵率最低;932·芙蓉的死卵率最低但空圈数最多。本文通过试验,探讨蚕种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提高蚕种质量以及尽可能避免原原种制种中出现二次交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在蚕种生产过程,雄蛾管理好坏对蚕种质量优 劣和母蛾产卵量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 产实践中,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多次的探讨,现简述 如下。 1 雄蛾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1.1 调节失误 原蚕对交品种收蚁上蔟后进行发育调节往往因 自然气候影响和人为加温失误而造成雌雄蛾发育比  相似文献   

19.
三眠蚕诱导效果与蚕品种的食性有关.一般多化种高于二化种,中国种高于日本种.三眠种的每蛾产卵数减少10%,但是不产卵蛾区和少产卵蛾区很少,因此产卵效率高.由于原蚕三眠化可以提高生命率,对于难饲养的蚕品种的保存有利.蚕种生产上应用三眠蚕诱导剂可以节省制种劳力,节约用桑,减少原蚕发病,提高单位用桑量的产卵数.三眠种下代在农村饲养,各种经济性状与四眠种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推行蚕种生产、经营认证制度及蚕种市场逐步放开的新形势下,柞蚕制种生产中如何提高蚕种质量、降低成本和增加制种效益,是蚕种场占领市场、谋求发展的关键.鲁山县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每年一次的制种效益,直接关系到每个蚕场的命运.为此,我们在制种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蚕种质量,加快技术革新,大胆尝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近几年,我们在部分蚕场的制种生产中,对关键环节技术进行了革新试验,有效地提高了雌蛾单蛾产卵量、第一夜产卵量和蚕卵孵化率.其中,在鲁山县瓦屋场现已全部采用此项技术,三年内一步一个台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