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种子育苗存在种子处理困难的问题,采用 野山楂种根繁殖苗木研究,开展种根平埋、斜埋、直埋对出苗率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处理 野山楂出苗效果,结果显示:采用3~5cm 长的种根平埋的繁殖方式,2a 的平均出苗率可达到 83.82%,与杨明霞等采用种子暴晒法处理后播种育苗64.67%的出苗率提高了19.15%,3 种处理之 间2a 平均的出苗率,平埋法为83.82%,斜埋为67.91%,直埋只有25.16%,经多重比较分析,这3 种 不  相似文献   

2.
1、为了解决玉米种子的不足,可因地制宜采取省种精播技术加以解决。搞好种子处理,提高发芽出苗率通过播前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或者种子包衣等处理方法,可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出苗率,从而达到在节省用种的前提下,实现苗全苗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学勇  刘巧哲  李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71-16672,16675
[目的]探讨黄连木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方法]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不同覆土深度进行试验.[结果]黄连木种子吸水性较好,浸种48 h吸水就达到31.4%,接近种子饱和吸水量;经100、20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12 h,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1.6%和28.6%,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去除外种皮后,再用草碳土对种子进行揉搓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种子发芽率可达45.1%;加盖地膜和覆土深度1 cm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结论]该试验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4.
激素处理对麻黄种子发芽及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麻黄。[方法]用赤霉素和生根粉分别处理麻黄种子,采用对比法研究激素对麻黄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结果]用赤霉素、生根粉溶液浸泡种子1 d后分别有27、21枚麻黄种子发芽,砂藏后激素处理的种子5 d内发芽结束。激素处理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发芽率,集中了出苗时间,且赤霉素比生根粉更能促进种子发芽。激素处理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出苗率。生根粉处理的麻黄种子出苗率、幼苗的根长与对照差异均显著。[结论]激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麻黄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和成苗率,增加了麻黄幼苗期的根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种子浸泡法和根状茎顶芽滴液法进行白魔芋多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出苗率和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液法对材料的毒害性更小,经同一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出苗率和植株形态变异率均高于种子浸泡法,但诱变加倍的效果不如浸泡法。实验中获得一株纯合四倍体植株,由0.20%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种子48h诱变得到。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豆杉种子不同处理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熊亮  鲍燕群  程燕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102-102,135
南方红豆杉种子的4种不同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层积砂藏法贮藏种子和进行催芽的种子出苗率较高,达80%以上;其当年采摘的种子采用刺激处理,出苗率由21%提高到86%以上。  相似文献   

7.
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是黄瓜重要病害之一。本文以黄瓜种子为研究材料,接种镰刀菌后经药剂浸种,研究了常规药剂通过种子处理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接菌后的种子萌发率及出苗率都明显低于清水对照;药剂处理后,均可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其中3%甲霜·噁霉灵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达到79.9%和81.1%,并且对苗期枯萎病的防效可达到70.6%;其次为多菌灵,其发芽率、出苗率和防效分别达到73.3%,64.1%和66.2%。对带菌黄瓜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有效防治苗期枯萎病。  相似文献   

8.
层积处理时间对棠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层积处理时间对棠梨(Pyrus betulae folia)种子出苗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层积处理30d的棠梨种子出苗率最高。处理少于30d的种子出苗率随时间减少而降低,其中层积处理少于25d的种子出苗率下降幅度更大;层积处理时间超过30d的棠梨种子出苗率亦料30d者为低。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棉花种子出苗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种子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棉花出苗率低的主要原因;二是栽培技术不当造成棉花种子出苗率低;三是气侯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棉花种子的出苗率.主要解决对策是提高种子质量;对棉花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32-18733
[目的]为玉竹种子育苗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玉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玉竹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HKL-4浸种时间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启动天数,而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却不明显;HKL-4浓度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40倍HKL-4母液浸种6 h,玉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为78.9%和72.9%,较对照提高了42.9%和43.6%。[结论]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玉竹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率,最佳处理浓度为40倍母液。  相似文献   

11.
栾树种子处理出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栾树种子进行处理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栾树种子在砂藏过程中种子吸水率相差很大,据此将其分为"软实"和"硬实"两种种子类型,随着栾树种子砂藏时间的延长软实率逐渐提高.不同类型种子两年的播种试验表明,软实种子出苗率可达64.5%,而硬实种子出苗率仅为13.5%.对砂藏硬实种子用100℃水处理可显著提高硬实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文冠果大地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文冠果种子处理、发芽率、出苗率、生长量的观察,从采种→播种→播后管理等主要育苗技术环节入手,初步总结了文冠果大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连翘播种出苗率,发展连翘产业。通过不同处理方法播种对连翘种子出苗率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春播以惊蛰后播出苗率高,秋播以9月下旬播出苗率高;连翘果实9~10月成熟,以10月中旬充分成熟的种子播后出苗率高;晒干和阴干的种子以阴干种子播后出苗率高;成熟合格的种子播后以砂壤土出苗率高;在播前冬季种子沙藏处理后播出苗率高;种子用萘乙酸(NAA)200 μg/g溶液催芽处理后播出苗率高。对连翘种子出苗率的试验研究为商州区连翘播种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加速老化法测定谷子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活力水平不同的谷子种子,按照国际种子检验标准进行了加速老化法测定种子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加速老化法能反映种子在活力水平上的差异;谷子种子加速老化处理的最佳温度是41℃,最适时间是48h;加速老化后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用老化后的发芽率为变数,按回归方程y=2.1685+0.9359x可直接预测田间出苗率。本文还对谷子种子活力测定的不同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牡丹,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牡丹不仅花大而美丽,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而且其根皮(丹皮)又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所以,栽培牡丹一举两得,牡丹繁殖可用种子育苗繁殖和分株繁殖。但在种子育苗繁殖时,由于牡丹种子表面有一层坚硬的蜡质层包附着,所以,如果不采取除蜡处理,一般很难出苗,所以必须要掌握除蜡方法,但费工费时。如果牡丹种子采用趁湿育苗法,就不需脱蜡,具有省工省时、出苗率高的特点,比常规育苗法其出苗率提高30%左右,出苗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对牡丹种子萌发及出苗率的影响,探讨牡丹种子辐射剂量问题,为开展牡丹品种诱变改良奠定基础,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及200 mg/L GA3处理牡丹种子,统计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以及出苗率。结果表明:牡丹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40 mm的百分率以及出苗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GA3的辐射防护作用使得牡丹种子的最佳辐射剂量变大,26.28 Gy时,牡丹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40 mm的百分率及出苗率最高。同时低辐射也可提前打破牡丹种子的休眠,8.76 Gy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种子质量是西葫芦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基础,建立适宜的种子综合处理技术是提高西葫芦种子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应用软X-射线成像技术分析了西葫芦种子结构,应用比重选和引发处理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X-射线成像法能够从种子形态上区分正常种子、畸形种子和死种子,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8.2%、27.3%和65.9%,全部种子的正确识别率为86.0%;比重选可以将西葫芦种子发芽率由83%提高到90%,引发处理能提高种子萌发速度和整齐度,发芽势由75%提高到90%,以处理7天为最佳条件;比重选后再进行7d引发处理的种子不仅出苗率显著提高,与种苗生长相关的多个生理指标也得到改善。综上,软X-射线成像法可用于区分西葫芦种子类别,比重选和种子引发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西葫芦种子质量,该技术可在种子企业中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北苍术种子出苗及生长发育的适宜覆盖物。对不同覆盖(地膜、稻草、松针)处理北苍术种子出苗及植株生长状况进行研究,测定了出苗期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各覆盖物处理中,出苗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是地膜覆盖松针覆盖对照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处理最好,土壤温度高,种子出苗早且出苗率高达72.8%;稻草覆盖处理土壤温度最低,种子出苗率也最低;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根粗、根重、单株重(P0.05)。温度是影响北苍术种子出苗的主要因素,覆盖处理通过改变土壤温度能明显影响出苗。  相似文献   

19.
以樟树种子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单株樟树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进行评价,分析保存方法、赤霉素以及化学型对樟树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樟树种子之间的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苗率均不高,大部分都低于60%,出苗率最好的分别是GZ-GY-009、GZ-GY-011和JX-YX-001。不同单株樟树子代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幼苗生长都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P0.05),苗期生长较好的是HN-CL-008、JX-YS-005、JX-YX-001和GZ-GY-006。不同保存方式对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差异显著(P0.05),湿沙层积保存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较好,是樟树种子适宜的保存方式,其次是4℃低温保存,-20℃低温保存的出苗率最低。赤霉素(GA3)能够打破樟树种子休眠,诱发种子发芽,400mg/LGA3处理樟树种子的出苗率较高,与湿沙层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化学型樟树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差异显著(P0.05),柠檬醛型樟树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明显优于脑樟。  相似文献   

20.
以10个大豆品种新种子和相应人工老化种子为材料,进行半粒种子发芽试验,测量胚根长度,并将胚根长度划分为4个范围,即<1cm、1~2cm、2~3cm和≥3cm。同时进行标准发芽试验,并将半粒种子发芽试验、标准发芽试验结果与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新种子胚根长度≥3cm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胚根长度<1cm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老化种子胚根长度在1~2cm内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新种子、老化种子的发芽势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则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半粒种子发芽法稍优于标准发芽法,因此,初步认为,半粒种子发芽法作为大豆种子活力测定的一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