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棉0436是荆州农业科学院以荆02469为母本、荆456为父本经多年系统选育定向筛选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对荆棉043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荆棉46(原代号荆04-36)是湖北省荆州农科院以荆02469为母本、荆03078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2009年参加江西省杂交棉预备试验,2010-2011年通过江西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为产量高、纤维品质较好、抗病、高抗棉铃虫等优点,2013年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3)第076号。2014年12月通过江  相似文献   

3.
鄂荆92是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用锦州3208与荆棉4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1983年通过省级鉴定,1986年湖北省种植面积达186万亩。该品种已被四川、湖南、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引种推  相似文献   

4.
以荆118S作母本、粤光S作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荆11-2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配合力强、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性。对荆11-2S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组表现及繁殖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杂交后代花部性状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荆杂棉88号(原代号荆03-88)由湖北省荆州农科院选育而成.该品种2005年参加了湖北省杂交棉预备试验,2006-2007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7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荆杂棉88号,审定编号:鄂审棉 2008002.  相似文献   

8.
龙糯496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选育的常规糯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我镇2004~2006年参加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试与生产试验,2007~2011年在各村多点示范推广,表现产量高(一般亩产450~550千克)、糯性好(米质优于荆糯6号)、生育期适中(比荆糯6号  相似文献   

9.
籼糯新品种荆糯六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糯六号是湖北荆州地区农科所于1981年采用高能伽马射线3.5万伦琴辐射处理桂朝二号干种子,经加代连续选育于1984年定型的高产多抗优质籼型糯稻新品种。荆糯六号经3年全省、2年全国区试及南方14省近500点(次)引种试种,产量高于高产籼稻桂朝二号,亩产可达500千克以上,比各地当家糯稻荆矮糯、科丘糯、滇瑞313、云农糯高30—50%。在福建三明,广东高  相似文献   

10.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  相似文献   

11.
荆州农科院选育成功的棉花新品种鄂抗棉9号(原代号:荆55173)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南阳等长江流域适宜棉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甘薯新品种泉薯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薯 11系泉州市农科所 1996年以金山 1255(金山 513为母本,集团杂交 )为母本,泉薯 218(荆薯 4号为母本,集团杂交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000- 2001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联合区试. 2002年在惠安、莆田和霞蒲福建省农作物中试基地进行生产示范,并通过福建省薯类专业组现场验收与技术鉴定. 2003年 2月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1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杂棉28号。  相似文献   

14.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鄂杂棉4号(区试代号"荆1029”)亲本来源于荆55173/P16.荆55173是鄂抗棉9号的原代号,表现丰产、优质、多抗;P16表现铃大、铃多、早熟、衣高、抗病性强.经双列杂交分析,该杂交棉表现配合力高、杂种优势显著.1994年以来对鄂杂棉4号坚持连年进行亲本保纯和重配组合.1995~1999年在该院枯、黄萎病自然病圃参加了五个正规组合鉴定和两个大区比较试验示范,其F2代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同时进行F1、F2代生产试验示范,2000年8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审办组织专家现场评议,2001年3月1日通过湖北省审定并命名. 2 历年组合比较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鄂荆一号是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用(锦州3208×荆棉4号)F_2×安通SP21复合杂交,经5年6代筛选育成,其显著特点是丰产性好,籽大易全苗,铃大衣分高,纤维综合品质优良。1987年全省种植面积200万亩。1983—1984年参加湖北省区试,籽、皮棉  相似文献   

16.
研究6-苄氨基腺嘌呤(6-BA)以及萘乙酸(NAA)对大花型红花蝴蝶兰组培的影响,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0436’(Phalaenopsis‘Red Swan’)以及‘阿里山姑娘’(Phalaenopsis‘Alishan Guniang’)三种典型的大花型红花蝴蝶兰为试材,筛选出最适宜蝴蝶兰组培外源激素种类和比例。主要结论如下:(1)增殖试验中,3个品种最适培养基均为MS+4.0 mg/L 6-BA;(2)促壮试验中,三个品种最适培养基均为1/2 MS+1.0 mg/L NAA;(3)生根试验中,‘大辣椒’和‘阿里山姑娘’的最适培养基是1/2 MS+4.0 mg/L6-BA+0.2 mg/L NAA,1/2 MS+5.0 mg/L 6-BA+0.2 mg/L NAA最适合"0436"生根。本研究为不同品种的大花型红花蝴蝶兰组培建立了完整的快繁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7.
鄂抗棉4号     
鄂抗棉4号1品种来源:原代号荆56357,由湖北省荆沙市农科所选育。1996年经湖北省品审会审定通过。2主要特点:2.1产量高。1992~1993年省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m2产皮棉78.4kg,比对照中棉12号增产8.4%。2.2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蝴蝶兰花梗休眠芽萌发的影响,以及花梗腋芽不同木质化程度对于休眠芽萌发率的影响,以3个大花型红花蝴蝶兰品种‘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0436’(P.‘Red Swan’)以及‘阿里山姑娘’(P.‘Alishan Guniang’)的含休眠芽的花梗节段为试材,对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统计外植体休眠芽萌发率以及生长情况。研究表明:(1)花梗腋芽半木质化时休眠芽萌发率最高,可达100%。(2)在所试用的培养基中,MS+6-BA 5.0 mg/L培养基最适宜品种‘0436’以及‘阿里山姑娘’的休眠芽萌发,MS+6-BA 4.0 mg/L培养基最适宜品种‘大辣椒’的休眠芽萌发。试验成功获得了3个品种最适宜花梗休眠芽萌发的外植体木质化程度,以及花梗休眠芽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种类,为不同品种的大花型红花蝴蝶兰组培快繁生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78(6)9-2是我院1978年用74(4)73与荆高选(荆早21变异单株系)杂交,经6年选育而成,是一个较好的小麦“早源”亲本材料。 特早熟 半春性,耐寒性较好,越冬性比一般半春性品种好。1983年10月21日播种,于1984年5月25日成熟,全生育期217天,比弱冬性江东  相似文献   

20.
荆杂棉142(原代号荆142)是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用鄂抗棉9号为母本.荆079为父本组配的杂交棉新组合.2001年组配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组合比较试验:2004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筛选试验: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7月获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007号: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