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魏璐璐  李静  程佳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04-7107
从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利用的可行性、功能与规模的角度,对城市公园地下空间利用指标体系的作用、构成、量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  相似文献   

2.
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要素,也是市民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区分公园内外的入口空间,是表现城市公园形象的展示地带及城市街景的重要节点,为此城市公园入口设计的好坏就至关重要。城市公园入口的打造离不开景观各个要素的配合,要解决现下城市公园入口存在的硬化过度、空间散乱、景观呆板等问题,需要在设计中更加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笔者就植物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寻求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收集利用雨水既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又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城市公园具有雨水管理、净化和再利用等多重功能,是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流砥柱。以城市公园内的基本要素作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从雨水利用技术结合铺装、绿地、水景和建筑4 个方面进行逐个分析。总结得出各项技术的可行条件及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公园关于雨水利用技术的建设的不合理、管理的不完善和后期维护不全面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展望未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趋势必将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并且雨水利用技术不再单一使用,而是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来达到城市公园雨水收集最大化。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绿地对于城市空气、气候、污染、秩序和空间格局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山东省青岛市的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区县、不同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鉴于公园绿地对城市空气、气候、烟尘、噪音和城市景观格局的重要作用,借助于Arcgis平台提取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位置、面积大小和形状等各类基础信息,运用等效替代法、碳税法等多种方法对城市公园绿地固碳服务价值等11个城市生态功能系统服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年份、不同区县和不同街道等多方面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比较,从而综合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崛起和城市的发展,人类活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面临当前的严峻形势,低碳发展刻不容缓。城市的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有限的土地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飞速发展的需要。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能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用地功能布局,还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基于低碳视角对地下空间利用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有效的措施促进地下空间利用往低碳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巩固城市战略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制化建设。地下铁道建设作为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方式,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就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应加强法律规制以充分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对艺术的品味在不断提升,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除了对规划的宏观调控以及对建筑的把控外,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城市居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城市公园这一载体。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肺,也是现阶段城市中最直接的小型生态系统,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城市公园主要的构成因素有植物配置、水系、公共空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排列组合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一大亮点,是凸显整个城市公园的内在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巩固城市战略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制化建设。地下铁道建设作为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方式,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就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应加强法律规制以充分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以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公园周边人口密度及交通条件为调查对象,结合大数据,着重分析城市道路网数据、市民活动密度数据与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合理性关系。结果显示,盘龙区城市公园整体空间分布合理,设施较完善,公园功能发挥较好,能较好地服务了周边居民。但部分城市公园周围的交通便利性较差,存在公园资源浪费的隐患,服务设施仍有待改进,应成为后期城市公园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是一项基础调查作业,涉及到城市有机发展,城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条件,调查植物观赏属性及生长状况用以提供其他类似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选择。生态文明城市的兴起,将城市公园从传统观赏游憩休闲功能发展到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均衡有序可持续发展,为磁湖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提供良好的时代背景,对整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增加社区级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增加社区到达绿地空间的便捷性。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模式能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及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支撑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的实施,为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运用地质调查、地理信息分析评估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5 473 km~2范围内地下空间现状进行了研究、评估,并实现了该范围内地下空间多源数据的综合管理.结果表明:①多源地下空间数据综合分析,才能有效地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实施提供依据;②综合地质条件分析发现,该区域约80%的区域适宜进行地下空间开发;③截止2017年底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规模约为7 151万m~2,其中地下交通设施占比约为90%;④利用多源地下空间三维数据集成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区域内地下空间现状数据的宏观管理,更能通过可视化模拟分析指导实际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对泗县目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公园绿地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功能品质有待完善、附属绿地发展出现失衡现象、生产绿地功能不能实现、防护绿地树种过于单一等问题。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结合泗县现状,提出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与范围、目标、绿地指标和绿地空间布局结构及特色塑造。  相似文献   

14.
王璐艳  刘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52-12753,12806
由《城市公园的反思:公共空间和多元文化》打开一种审视城市公园的新思路。把人类学引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思路,为我国城市公园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该书的介绍和评价,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从城市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用人种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公园或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多样性,关注使用行为和不同的文化特征,思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尊重生态和公园的环境建设,协调好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我国的城市公园应反思的不只是文化,还应注意怎样在尊重文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市民的利益,这也是公园规划、建设、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均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的困境。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人地矛盾突出,地下空间土地利用成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截至2008年,武汉地下空间建设总量约为2 200万m2,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土地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地下空间土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总结武汉市地下空间土地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武汉地下空间土地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晓倩  陈展川  陈旭  王宁  邓涛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3):353-360,367
在城市中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及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公园是构成城市海绵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城市雨水的调节利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仅重视公园的景观体验而忽视公园绿地的调蓄雨水能力。笔者通过对海口城市公园的调查,在分析海口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的雨水管理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避灾绿地可达性可以间接反映城市地形特征及布局。用实地勘察、文献检索等方法,对贵阳市自然环境、绿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对贵阳市地形及居住点、绿地分布、服务范围及可达性进行研究,分析地形对绿地避灾可达性和有效避灾面积的影响。通过对贵阳市17个城市绿地的研究发现:1)基于1998—2018年遥感影像分析,发现贵阳市1998—2018年期间城市绿地呈现减少趋势,累积减少136.61 km2;2)对避灾可达性的影响:公园可达性在5 min内能够到达的只占总可达面积的1.65%;10 min可达占比4.36%;20 min可达范围占比13.18%;60 min占比63.67%。3)黔灵山公园等6个公园的有效避灾面积占比不足1%,观山湖公园等8个公园的有效避灾面积占比不足10%。同时还发现:城市广场占比较高,但数量较少,难以满足贵阳市总人口的避灾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