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对鱼类生殖生理的研究已经证明:(1)鱼类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活动既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促进,又受到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抑制因素(GRIF)的抑制。(2)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多巴胺具有GRIF的作用,它既能直接抑制脑垂体GtH细胞的分泌活动,亦能抑制GnRH促进GtH的分泌作用。(3)多巴胺的拮抗物或合成抑制剂能消除多巴胺对鱼脑垂  相似文献   

2.
钟岳 《江西水产科技》1998,(3):16-18,26
黄尾密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属鲤科鱼类鲴亚科,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两大水域,摄食水底有机碎屑、附生藻类和水生昆虫等,病害少、易饲养、池养条件下,不与其它养殖鱼类争饵料,并能清除利用各种饵料残渣,素有池塘养鱼清洁工之称。在大、中型水库放养,能形成水库鱼类的资源种群,获得一定生产力,因此,历来为萍乡以及邻近地区群众养鱼的主要混养品种之一。一般情况下,黄尾密鲴产量占池养总产的10-20%。萍乡市1966年突破鲴鱼繁殖技术以来,鱼苗产量供不应求,繁殖生产上用鲤鱼PG作为催产黄尾密鲴的催产剂,年消耗鲤…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直作为我国人工催产鱼类的主要药物。但该药物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成本高,操作比较麻烦;不易准确掌握注射剂量,而且只对少数几种养殖鱼类有较好的催产效果,此外,这些外源的促性腺激素都是蛋白质大分子,注射到鱼体内容易引起抗药性和副作用,严重的还会使鱼死亡。宁波市激素制品厂和广东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实际应用,联合研制成功了新型的高效鱼类催产合剂,该  相似文献   

4.
鱼类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和生殖活动已经证明为双重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所调节,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GtH分泌和多巴胺作为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抑制因素(GRIF)抑制GnRH的作用以及GtH的自行释放。我们先前对养殖鱼类的研究已证明多巴胺受体的拮抗物(如pimozide,PIM),排除剂(如reserpine,RES)和多巴胺合成抑制剂都能显著增强LRH-A诱导GtH分泌和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生殖内分泌生理研究组和加拿大Alberta大学动物系R.E.Peter教授合作,近三年来对鱼类生殖机理的研究,已经证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多巴胺,既能抑制脑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GTH),也能抑制LRH-A对GTH分泌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已证明儿茶酚胺排除剂Reserpine(简称RES)能将多巴胺对GTH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以至消除,从而显著增强LRbI-A促进GTH分泌和诱导排卵作用。根据上述理论,结合前二年实践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和浙江宁波市激素制品  相似文献   

6.
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催产胭脂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工繁殖是增殖其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笔者曾对高效鱼类催产合剂3号催产成功作过报导。但目前市上合剂3号不如2号易于购到。我们于1998年4月用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进行了胭脂鱼的催产试验,也取得了成功。1材料和方法催产...  相似文献   

7.
继鱼类脑垂体和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进行养殖鱼类催产,近年来使用多种GnRH-A及其激动剂的缓释胶囊系统。这些缓释系统由胆固醇、乳酸和羟基乙酸(LGA)的复合多聚体、多酐复合多聚体和非降解的聚乙烯和丙烯乙配复合多聚体制成,催产效果强于1-3次的集中注射。  相似文献   

8.
自从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人们对鱼类生殖、生理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人繁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中,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尤其是催产激素借助于生化制药技术的进步,已今非昔比,高效的LRH—A和HCG等已取代鱼脑垂体和HCG粗制品而大量应用干鱼苗生产中。但是,实践中高纯度激素的催产效果却不如鱼脑垂体稳定有效,在亲鱼成熟度较差,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差别就更大,为什么呢?我们认为鱼类的繁殖需要调动和激发多方面的生理机能才能完成,仅仅使用促性腺激素是欠完善的,为此,我们综合了除促性腺激素以外的其它…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效鱼类催产合剂Ⅱ号是由地欧酮(DOM)和促排卵素2号(LRH—A)组成,也可以由地欧酮和鲑鱼释放激素类  相似文献   

10.
11.
《水产科技》1993,(1):42-42
《鱼类催产灵》是中山大学生物系研制的新型激素,产卵率高,效果稳定,可完全取代常用的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注射时不用研磨,加入蒸溜水或冷开水即直接溶解,一次注射即可诱导产卵。本产品每瓶1万活性单位,“四大家鱼”每公斤剂量为400—600活性单位。经南海、顺德等塘鱼主产区对多种鱼类人工繁殖应用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几种鱼类常用催产剂对锦鲤的催产效果,分别给性腺发育成熟的锦鲤亲鱼注射HCG+LHRH-A2(A组)、PG+HCG+LHRH-A2(B组)、DOM+LHRH-A2(C组)、复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组)和“双生”牌注射用高效鱼用催产剂(E组)进行人工催产,比较不同外源催产激素对锦鲤亲鱼产卵和排精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催产剂均能在水温20~22 ℃下诱导亲鱼排卵、排精。其中,注射两种复合催产剂的D组、E组催产效果最佳,雌鱼效应时间为11~18 h,催产率均为100 %,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3.93±2.31) 粒/g、(22.62±2.81) 粒/g,受精率分别为(86.44±2.9) %、(85.28±3.2) %,孵化率为(79.44±2.70) %、(78.65±3.10) %;雄鱼24 h内的采精量分别为1 461、1 456 mL,精子的寿命分别为(125.34±8.70) s、(125.26±9.40) s,精子的活动强度分别为(48.31±8.90) s、(47.89±8.40) s,且采精率分别为(69.57±5.25) %、(68.74±4.32) %,产后亲鱼的死亡率均为0。各组精子的寿命、采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A、B、C组精子的活动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需注射一定数量的催产剂入体内后。才能在池塘条件下进行人工繁殖,鲤、鲫、鲂等鱼注射催产剂后可提高繁殖效果.因此。合理使用催产剂是提高鱼类催产率和采精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来 ,采用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2 LRH -A3S -GnRH -A等 )和多巴胺颉顽物 (地欧酮马来酸盐等 ) ,催产各种淡水鱼类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鱼类繁殖季节中 ,因早期气温、水温偏低 ,或者气温突然下降 ,使亲鱼的催产率明显降低 ,甚至造成不产 ,往往给渔场带来较大的损失。为解决此问题 ,我们从提高DOM的催产效果着手 ,在合成配方上进行了研究。经反复筛选 ,研制了添加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能促进鱼类性腺成熟的活性物质的新型DOM。1 试验与结果为了检验新型DOM在实践中的效果 ,我们与宁波第二激素厂在广东…  相似文献   

15.
新型DOM(地欧酮)在提高鱼类早期催产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采用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LRHA3、SGnRHA等)和多巴胺拮抗物(地欧酮马来酸盐等),催产各种淡水鱼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鱼类繁殖季节中,因早期气温、水温偏低,或者气温突然下降,使亲鱼的催产率明显降低,甚至造成不产,往往给渔场带来较大的损失。为解决此问题,我们从DOM的催产活性着手,在合成配方上进行了研究。经反复筛选,研制了添加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能促进鱼类性腺成熟的活性物质的新型DOM。1试验与结果为了检验新型DOM在实践中效果,我们与宁波第二激素厂在广东…  相似文献   

16.
纯肽LHRH-A2为高纯度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是宁波市激素制品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为了验证其催产效果,我们于2002年4月下旬,在广东锦记鱼苗场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人工繁殖中进行了其与传统LHRH-A2的催产效果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淡水渔业》1976,(3):22-25
1974年,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合作,首先以小型的团头鲂为材料进行了预备性试验。经过两批共五尾的催情试验就获得顺利产卵、化苗的结果。在技术和剂量方面,为以后四大家鱼试验提供了依据。接着,我们以每公斤2.3毫克的LRH(精品)催产草鱼也获得完全成功。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1987,(5):21-21
不少读者来信询问,使用催产激素繁殖鱼苗效果时好时差,不知究竟是何原因。为此,我们请上海水产研究所朱选才同志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作简答,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外源激素对大黄鱼的催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正凛 《水产学报》1999,23(2):202-205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人工苗种生产中,所使用的一般是经过人工养殖、强化促熟的亲鱼。这种亲鱼需要用外源激素进行人工催产才能产卵。然而,经催产的成熟亲鱼经常出现有时产卵率高,有时产卵率低,有时甚至因滞产而死亡的情况,其产卵效果很不稳定,因而不利于生产。有关外源激素对大黄鱼催产效果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在大黄鱼育苗生产实践中发现,人工催产的成熟亲鱼出现上述情况,除了环境条件,主要与外源激素的种类及剂量等因素有关。本文主要介绍这一试验结果,并就激素对卵巢的成熟、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