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分布及危害.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普遍发生,云南省产区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常见的有褐源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其中褐源灰斑病最为严重.在病害流行年份,叶片受害面积为20%~40%,严重时达80%以上,病株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2.
3.
香蕉叶斑病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大田定点观察和定期大田普查结果表明,儋州地区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种类有香蕉生球腔菌引起的香蕉褐缘灰斑病、暗双孢菌引起的灰纹叶斑病。此外,还有长蠕孢菌引起的香蕉煤纹叶斑病和小窦氏霉引起的香蕉叶斑病。香蕉生球腔菌的无性世代为香蕉尾孢菌。但在3月底之前,香蕉叶斑中只镜检到单生的尾孢,4月初才镜检到丛生尾孢菌(3 ̄10支孢子梗丛生于子座上)。5 ̄10月病害流行季节,褐缘灰斑病的发展蔓延和丛生尾孢的产孢与连续下  相似文献   

4.
5.
防治香蕉叶斑病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4°38'~26°11',东经104°35'~106°32'.  相似文献   

6.
一、病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为椭圆形.直径为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7.
8.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3):F0003-F000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完成的“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项目,于2001年通过成果技术鉴定,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花生叶斑病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发病因素,提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方法等,以为农户种植花生获得高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1 症状病害发生于叶片周缘 ,逐渐发展成扇形或楔形的病斑 ,褐色或浅褐色 ,后呈灰褐色 ,病害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呈鲜明的黄色带。病害后期 ,在叶片正面产生黑色小点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有时呈轮纹状排列。2 病原为盘多毛孢 ,属半知菌亚门盘多毛孢属真菌。3 发病规律病菌以  相似文献   

11.
12.
必扑尔的产品特点: 杀菌谱很广必扑尔可以有效杀灭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的病首;  相似文献   

13.
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对香蕉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对香蕉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是一个防治香蕉叶斑病优良的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腈菌唑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16.
<正>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果实,以果实被害为主。幼苗得病,茎基部出现梭形褐色凹陷斑,并生有黑色小颗粒,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幼苗猝倒、立枯。下部叶片受害,叶片出现灰白色水浸状圆形斑点,渐变褐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叶片干裂穿孔、脱落。茎多在基部受害,病斑纺锤形,边缘褐色,中央灰白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密生黑色小点,病斑环茎1周  相似文献   

17.
2%丙烷脒水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丙烷脒水剂对香蕉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宜稀释倍数为250-500倍,持效期在10 d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海南香蕉的叶斑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详细阐述当前危害海南香蕉生产的叶斑病主要种群及其特征。并报道两种新的叶斑病病原菌:Brachysporium sp和Sphacelloma sp。  相似文献   

19.
玉米灰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为害性很大的病害。重病地块叶片大部分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1991年该病首先在辽宁丹东、庄河等地突然大发生,现已成为东北三省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年在我省保山地区部分  相似文献   

20.
广东香蕉叶斑病的发生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