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RBP4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RBP4基因在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绵羊品种中RBP4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BB和AB,没有检测到AA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40和0.583,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和0.416。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0和0.209,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20和0.791。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索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的高繁殖力遗传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绵羊BMP15基因FecXL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BMPR-IA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BMPR-IA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豫西脂尾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品种中BMPI-lA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AA和AB,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5和0.778,...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HIF-2α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绵羊高原适应的相关性,以54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200只,湖羊340只)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HIF-2α基因第11外显子和内含子部分区段在甘肃高山细毛羊和湖羊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显示:HIF-2α基因扩增片段在2个绵羊品种中共检测到4种等位基因(A、B、C和D)和10种基因型(AA、BB、CC、DD、AB、AC、BC、AD、BD和CD),存在6个SNPs位点,其中外显子11检测到5个SNPs位点(G/A、G/C、C/T、T/C、G/A、),内含子11检测到1个SNPs位点(G/A),甘肃高山细毛羊未检测到DD基因型。2个绵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50%和16.47%。HIF-2α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且等位基因频率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推测在高海拔低氧适应过程中,HIF-2α基因的基因型可能受到了选择,随着长期的高海拔低氧环境的选择,有利于低氧适应的基因型在高海拔绵羊品种中受到选择并富集,携带基因型AA、BB和AB的绵羊可能更加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而携带基因型CD、BD和DD的绵羊对高海拔低氧环境适应的能力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5.
五个地方绵羊种群mtDNA D-loop区系统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国部分地方种群绵羊的起源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对河北小尾寒羊、山东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洼地绵羊、湖羊等5个地方绵羊种群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母系起源。结果表明,5个绵羊种群mtDNA D-loop区序列共发现了135个多态位点,形成了108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74 0~0.998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17 20~0.022 22;全群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0.795。NJ系统发育树表明,河北小尾寒羊与洼地绵羊先聚在一起,再与湖羊聚在一起,最后与苏尼特羊和山东小尾寒羊聚在一起。在所有的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结构图中,均表明108种单倍型聚为3个单倍型群,单倍型群A包括70只绵羊个体,单倍型群B包括48只绵羊,单倍型群C包括13只绵羊。河北小尾寒羊与洼地绵羊遗传距离最近,其次为湖羊、苏尼特羊、山东小尾寒羊。该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与山东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湖羊、洼地绵羊等种群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6.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三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藏绵羊高原低氧的适应机制,选择与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相关的EGLN1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绵羊群体中该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为进一步寻求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采用荧光定量PCR及PCR-SSCP技术检测了藏绵羊和湖羊不同组织EGLN1基因表达量及其intron6-intron7区的核苷酸变异特征。结果显示:EGLN1基因在2个绵羊群体各组织间均有表达且存在组织差异性。其中,湖羊各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藏绵羊,在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差异最大。在2个绵羊群体EGLN1基因intron6-intron7区检测到了6个SNPs、1个碱基的插入和1个碱基的缺失位点,2个群体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藏绵羊优势等位基因B以及优势基因型AB的频率极显著高于湖羊(P 0. 01)。说明藏绵羊EGLN1基因部分外显子及内含子区遗传变异程度高,多态性丰富,选择潜力大,可作为藏绵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将为藏绵羊的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肃境内典型养殖模式下甘肃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藏羊、蒙古羊和滩羊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探讨以PRKAG3为候选基因,提高绵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可能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外显子4,5和内含子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就PRKAG3基因多态性与9月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RKAG3基因2 689 bp处发生了AG的突变,位于第4内含子第23 bp处,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纯合度(Ho)分别为0.67,0.69,0.76,0.69,0.59,杂合度(He)分别为0.333 3,0.306 1,0.244 9,0.307 7,0.408 2,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1.62,1.66,1.69,1.48,1.79,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1,0.32,0.33,0.27,0.34。除藏羊外其他4个绵羊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5个绵羊品种PRKAG3基因此变异位点的3个基因型间失水率性状差异显著(P0.05);BB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重显著高于AA型(P0.05),滩羊为极显著(P0.01),BB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显著大于AA型(P0.05)(藏羊除外)。因此说明PRKAG3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绵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测定Prdm9基因锌指域序列,探索四川3个黑绵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采集黑绵羊群体抗凝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特异扩增Prdm9基因锌指域,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以分析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黑绵羊中鉴定出存在9种锌指,锌指间存在1~5个氨基酸差异,共构成5种Prdm9锌指域,分别定义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B、C、D和E),其中A~D包含8个锌指,这是试验黑绵羊Prdm9锌指域的主要类型,E包含9个锌指且仅发现于盐源黑绵羊中,其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050。这些等位基因形成6种基因型,包括AA、AC、BB、BD、CC和EE,在布拖黑绵羊和普格黑绵羊中均检测到4种基因型,而盐源黑绵羊中有6种,且BB和EE仅在该群体中观察到。Prdm9的等位基因频率和PIC值在3个黑绵羊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其中盐源黑绵羊相对最丰富。3个黑绵羊群体Prdm9锌指域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极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1),提示它们在育种中受到较大的人工选择影响。综上所述,黑绵羊群体中Prdm9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间亲缘关系均较近。  相似文献   

10.
5个绵羊品种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SSCP方法,对不同繁殖力的5个绵羊品种(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美利奴羊、小尾寒羊、藏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均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编码区第846位点发生C→T的突变,出现C/T的杂合。5个绵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基因。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美利奴羊多态信息含量均处于0.25~0.5之间,属于中度多态,小尾寒羊、藏羊属于低度多态(PIC<0.25);χ2适合性检验表明:除特克赛尔羊之外,其余4个绵羊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不同繁殖力母羊群体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以及德国美利奴羊3个品种的绵羊相互之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差异显著(0.010.05)。该突变位点可以作为控制绵羊繁殖力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1.
绵羊繁殖性状主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绵羊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GDF9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及对产羔数的影响,还对根据表型发现的Woodlands基因、Thoka基因、GDF9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根据表型推断存在的Olkuska基因、Belle-Ile基因、NZ Longwool基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生产中利用这些遗传标记作为辅助育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绵羊皮肤组织ESTs开发新型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从国际公共生物数据库检索获得绵羊皮肤组织相关的3295条EST序列中筛选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从绵羊皮肤组织相关的EST序列中搜索到微卫星209个,含有微卫星的序列196 个,占整个EST 序列数据库的6.3% , 其中双碱基重复150个,三碱基重复19个,四碱基重复12个,五碱基重复17个,六碱基重复11个。在这些微卫星序列中,AC/TG重复在双碱基类型中最丰富,占双碱基微卫星序列总数的71.8%。根据筛选到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22对 ,其中18 对引物有扩增产物,且条带清晰, 6对引物在中国美利奴羊群内多态性丰富,平均PIC达0.7001,为后期与毛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毛用性状新型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羊胚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分割、胚胎性别控制及体外受精等胚胎生物技术在养羊业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同品种绵羊在不同放牧环境下的牧食行为差异,在典型草原区沙质草地和高平原草地两种放牧环境下,对四品种双杂交杂种绵羊的牧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环境下绵羊的采食时间和游走时间占放牧时间的80%左右,放牧环境对采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绵羊在沙质草地采食和游走时间占总放牧时间的66.54%和15.63%,在高平原草地为77.49%和7.79%.不同放牧环境下卧息、站立等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诱导幼龄绵羊卵泡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稳定并提高幼龄绵羊卵泡的发育效率。本研究从激素处理方案、激素生产厂家、羔羊日龄、重复处理周期等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产FSH剂量在60IU/只、120 IU和180 IU之间差异显著(P<0.05);国产FSH和加拿大生产的FSH对幼羔卵泡发育没有影响;5-9周龄羔羊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显著高于4周龄和11周龄的羔羊(P<0.05);4-7周龄羔羊首次处理后间隔15~30天再次处理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都没有差异(P>0.05),2次重复处理总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间也没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绵羊卵母细胞OPS玻璃化冷冻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绵羊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对OPS玻璃化冷冻效果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程序化冷冻与OPS玻璃化冷冻的效果。结果显示:成熟培养0h(GV期)、16h、24h、26h的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形态正常数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24h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后,分裂卵数、囊胚发育数与培养0h、16h、26h试验组差异显著(38.3%VS13.3%、26.7%、28.3%;11.7%VS0%、5.0%、8.3%,P<0.05),而培养16h、26h两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程序化冷冻方法(参考胚胎程序化冷冻)、OPS玻璃化冷冻与不冷冻三组试验在形态正常数、分裂卵数和囊胚发育数上差异都极显著(20.0%VS54.1%、100%;6.7%VS37.5%、78.3%;0%VS11.4%、23.3%,P<0.01)。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克隆并分析绵羊intelectin基因;【方法】十二指肠粘膜组织提取总RNA,分别以上游电子克隆的拼接体和下游保守区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化E. coli JM109,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结果】克隆的绵羊intelectin基因与牛、猪、人、大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3%、87%、83%、79% ,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FBG结构域。【结论】成功克隆了绵羊intelectin-2基因,并注册GenBank (Accession. EF624459)  相似文献   

18.
沙葱和油料籽实对绵羊血液、肝脏和胰脏脂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沙葱和油籽对绵羊血液、肝脏和胰脏脂酶活性的影响,为沙葱和油籽用于羊肉品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28只蒙古羯羊,采用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研究精料中添加4%沙葱、3种籽实组合(8%胡麻+2%葵花籽+2%线麻籽)及4%沙葱+3种油料籽实组合(4%沙葱+8%胡麻+2%葵花籽+2%线麻籽)对绵羊血液、肝脏和胰脏脂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添加组均显著提高血清总脂酶活力(P<0.05);沙葱+油料籽实组和油料籽实组显著提高血清HL的活力(P<0.05);沙葱+油料籽实组显著提高血清LPL的活力(P<0.05);3个添加组对肝脏中3个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均显著提高胰脂肪酶活性(P<0.05),其中各项指标均以沙葱+油料籽实组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摘 要: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9个绵羊品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9个微卫星座位共检出137个等位基因,分布在9个绵羊群体中7-23个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20~6.05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分别在0.473-0.746和0.513-0.782之间;通过Nei氏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以及邻近结合法(NJ)将9个绵羊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9个绵羊品种可以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图能客观的反映9个绵羊品种的地理分布、遗传分化特点及亲缘关系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分离方法和绵羊年龄对绵羊卵巢腔前卵泡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从每只羊获得腔前卵泡的总数看,机械分离法(89.5)和酶消化法(103.3)差异不显著,而正常卵泡数和正常卵泡率机械分离法(27.9,31.2%)明显高于酶消化法(19.1,18.5%);采用机械分离法,每只初情期前绵羊获得的腔前卵泡总数和正常卵泡数(125.6,35.1)均高于成年绵羊(60.4,16.1),而正常卵泡率(28.1%比26.8%)差异不显著。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6d,培养液中添加20ng/mL的IGF-I,培养结束时卵母细胞直径增幅为34.8μm,与对照组的29.9μm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