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感染小鹅瘟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服感染40只雏鹅小鹅瘟病毒,在不同感染阶段剖杀雏鹅,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及病理特征。接种后第1天,小肠绒毛顶部上皮首先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脱落向绒毛基部发展,同时,固有膜也相继发生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小肠的坏死和炎性渗出逐步加剧,最后发展成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并在小肠的中下段形成特征性的凝固性栓子,堵满肠腔。实质器官普遍发生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肝、胰、脾、胸腺、腔上囊,发生灶性坏死。电镜观察,病毒首先损害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基质变空,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溶解  相似文献   

2.
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非洲马瘟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传染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地方性流行病。传播媒介是库蠓的某些种类,其中最重要的是拟蚊库蠓(Culicoides.Imico-la)。本文概括了非洲马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感染小鹅瘟的病理形态学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5日龄雏鹅口服感染小鹅瘟强毒,观察感染后6、12、24、48、72、96、120h及发病致死鹅的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心、肝、肾、胰、脾、腔上囊等器官组织的病变发展规律。其结果为肠道最先出现病变,在感染后6h,即见十二指肠少量绒毛顶端上皮发生脱落;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脱落向绒毛基部发展,绒毛和粘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增多。病鹅死之后,整个小肠绒毛上皮及肠腺上皮均发生脱落和坏死,固有层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发生凝固性坏死。心、肝、肾、胰、脾和腔上囊等实质器官在感染初期主要表现为郁血、水肿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后期则表现为实质变化,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局灶性坏死。电镜观察表明:肠道病变依次从十二指肠发展至空肠和回肠;感染初期,病毒主要引起肠绒毛顶端上皮的坏死脱落,以后逐渐向绒毛基部发展,固有层裸露,最终绒毛变形,结构消失。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常对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收检的鸡马立克氏病病例,通过病理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其病变特点进行了整理和描述,以供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一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器官组织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后7,14,21d.骨髓明显黄化.造血组织面积减少,各系造血前体细胞数量均减少.透射电镜观察,CIAV感染后7,14d.骨髓原始红细胞和前体细胞胞浆线粒体等细胞器肿胀、空泡化;胞核和胞浆内均可见髓样小体.胸腺皮质细胞间解离、淋巴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断裂,呈现细胞程序性死亡;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和髓样小体多见,核染色质致密或断裂、溶解.研究结果表明,骨髓、胸腺和肝脏等器官均呈现明显损伤变化,并是CIAV侵害的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长期饲养和使役于黑龙江省高氟地区的慢性氟中毒病马4例做了病理形态学观察;详细记述了本病的特征性变化(牙齿与骨骼)及非骨组织(内脏器官)的规律性变化;对本病的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慢性地方性马氟中毒病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工作对马瘟病畜进行了血液学检查。在病程的高热期和症状明显期时,马瘟病畜的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加快,高热期时病畜血液的嗜酸粒细胞数量减少,其数量于降热后稍有回升,但仍少于接种前的数值。马瘟时血液内未见有担铁细胞出现。病畜血液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未见变化,但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呈现左移。病畜血清胆红质试验时,间接反应增强并出现直接迟缓反应。病畜在高热期时红细胞脆性轻度增高。  相似文献   

10.
11.
以弓形虫强毒株静脉接种2—3月龄仔猪的结果表明,仔猪感染弓形虫强毒株后,淋巴结的动态病理过程表现为单纯性、坏死性和增生性淋巴结炎的变化规律,并可见肺门淋巴结损伤较其他淋巴器官为重。在疾病经过的严重期,淋巴结、脾、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同时,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由胞膜突起、凹陷和断裂到染色质的聚集、崩解等不同程度的质的改变。从免疫形态学上表明,在恢复期病例,体内出现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巨噬细胞与虫体的相互作用在不同阶段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以及巨噬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猪丹毒病特急性型96例,急性型16例,慢性型5例,发现只有特急性型脾脏白髓边缘区(Margiral zone)有“红晕”。为了进一步证实“红晕”病理形态学特征、出现规律和诊断意义,于1978年和1988年做了人工感染试检和电镜观察。确定了特急性型的病程为1—4天,红晕出现率98.9%,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红晕”病变固定,形态特殊。病变本质是猪丹毒病的急性出血性脾炎,其性质是出血性脾小体炎时的边缘区出血,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精养鱼池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精养鱼池中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使池水有效磷由10微克/升以下提高到30微克/升以上,有效氮明显下降,有效N/P保持在35~50:1,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试验地浮游植物数量(Y)与总铵(NH_4-N+NH_3-N)(X_1)、NO_3-N(X_2)、PO_4-P(X_4)呈如下关系式:Y=55.94-0.67X_1-11.61X_2-47.95X_4(r=0.73,n=28,P<0.05)达到了增施磷肥,促进氮肥利用和浮游植物增殖,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的目的。施用“鱼特灵”后,池塘平均净产增长11.6%,其中鲢、鳙净产增长13.7%。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仔猪伪狂犬病内脏器官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头3周龄仔猪分成三组,分别用三种伪狂犬病毒株从脑内、鼻道和肌肉感柴。结果有13头仔猪出现明显症状,12头死亡。内脏器官充血、出血、发炎和坏死。在扁桃体、淋巴结和肺内发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毒株和接种途径不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