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齐齐哈尔西部半干旱区的节水效果,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计常规种植和原垄坐水两个处理,分析原垄坐水处理对土壤容重、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土壤容重在0~10和10~2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在20~30 cm土层中,原垄坐水处理土壤容重较常规种植低2.24%。而原垄坐水处理,在成熟期土壤容重在10~20 cm土层较常规种植下降4.23%,其他土层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播种前和抽穗期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差异。苗期和拔节期时,与常规种植相比,原垄坐水处理土壤0~20 cm含水量高4.13%和11.32%。原垄坐水处理比常规种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30%、出苗率提高6.34%、籽粒含水量降低4.23%,产量增幅为9.11%。  相似文献   

2.
宁夏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感、GIS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地区2000~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和动态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836.88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3.03 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草地的增加幅度最大,为382.58 km2,其次是林地和建设用地。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城县历史上罕见旱灾之年气象形势及灾情的剖析,全面阐述了设施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等农业科技在大旱之年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苟艳丽  殷碧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56-158,160
通过对泗水县域水资源情况的调查,提出了泗水县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应采取的对策和适宜采用的技术模式。通过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可以有效地解决该县缺水问题,提升该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涛  梅昀 《农业与技术》2010,30(3):88-93
本文根据公安县1996-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近13年来公安县耕地的变化情况,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人口压力与经济发展动力、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影响是公安县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了促进公安县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4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瑶  田沁  朱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88-18191
以兰州市1996~2005年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2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兰州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减少的主要是未利用地和农用地;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但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速度不大;社会系统因素对兰州市的土地利用的影响的总趋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根据保定市区2008~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保定市土地利用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 ~ 2013年保定市区的耕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保定市区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率均小于0,保定市区土地利用程度正处在调整期或衰退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社会因子是导致保定市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宋鄂平  荆青青  宋岚  曾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91-6592,6594
通过对1996~2002年武汉市耕地动态变化分析,探讨造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并结合这7年的统计数据,对未来武汉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总人口数、非农人口比重及耕地面积进行预测,用以指导武汉市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及合理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9.
旱作节水技术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大省,又是土壤水分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因此要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反映了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将有助于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该文收集1998-2010年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对指导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洛阳市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面积数据为基础,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洛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快速,林地面积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耕地和园地面积呈增多趋势;2005—2010年洛阳市土地利用程度水平增长较快,且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社会因素与经济因素对洛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近2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动态模型表明:农用地总体在减少;耕地和草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园地面积增幅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较为显著;未利用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GDP的增长不是...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万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重庆市万州区土地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万州区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全区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会宁旱作条件下,开展了谷子半膜覆盖微垄膜侧沟播、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双垄集雨沟灌、全膜双垄旧膜穴播、露地条播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观测了各处理对谷子生物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年旧膜覆盖穴播谷子效益最佳,产量6947.0 kg/hm2,纯收益高达11145元/hm2,产投比10.12。  相似文献   

15.
节水旱作农业的关键是解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而采用先进科技的载体一农业机械正是解决旱作农业节水问题的最佳选择。从1985年开始,磐石市农机部门积极研究与试验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独具特色的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行走式机械节水播种技术(当地群众称机械一条龙坐水播种技术)和行走式机械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也是农业用水大户 ,传统的水稻栽培管理方式耗水多 ,每年常有不少地方因水源不足 ,或不能及时插秧、或受旱、或改种旱粮 ,造成减产或失收 ,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水稻旱作是一项新型栽培技术 ,我们经过 1 998~ 2 0 0 0年 3年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现已获得成功。它是采用常规的水稻品种旱育秧、旱移栽、旱管理 ,像旱作物一样种稻 ,不须泡田插秧 ,全生育期以雨水利用为主 ,辅以人工灌溉 ,灌溉不建立水层 ,渗漏少 ,需水量很小 ,它具有节水、耐旱、分蘖力强、高产、抗病、省种等特点 ,对水源不足的高亢地…  相似文献   

17.
耕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驱动力研究则是耕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在分析其耕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滁州市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研究表明,影响滁州市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专题数据分析了常熟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其驱动力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常熟市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供求失调,人增地减趋势明显,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经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交通是影响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立安 《中国农垦》2003,(11):29-30
内蒙古海拉尔垦区现有20个农牧场,总耕地面积430万亩,年播种面积280万亩。2002年末,垦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4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和收获机械总动力17.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25台,小型拖拉机6391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9316台(件),垦区机械化生产水平达95%以上,农机综合生产能力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市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研究揭示了该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分析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20多年来,烟台市的非农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②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是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