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光行 《作物杂志》1996,12(6):34-35
再议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性的鉴别方法薛光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我国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简称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证明,光敏核不育性的育性转换主要受光周期条件制约,也受环境温度、光温互作及背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相关蛋白产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立军  薛光行 《作物学报》1995,21(2):251-253
寻找与光敏不育基因表达特异相关的蛋白产物是近年来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光敏核不育现象是外界环境因子中光周期、温度、光周期与温度互作等多因子参与调控的综合结果。目前通常以花粉败育度及自交结实率来判定败育程度,但这两者仅为植株整体水平的和生理过程最终的表现型。所以,利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知特定时空点光敏不育基因的分子水平表型,即特异相关蛋白产物,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在其表达的生理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仅凭群体不育株率、不育度、不育期与可育期结实率评价光敏核不育种质是不充分的,应当注重依据已知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温度效应指数(TE)、完全败育临界日长值等育性转换参数以及育性转换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4.
陶华  薛庆中 《作物学报》2005,31(12):1586-1592
应用AMMI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9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2个对照不育系(培矮64,浙农大11S),在9个播期环境下花粉和种子育性的变化动态。从AMMI两维图可直观看到基因型与播期的交互模式,根据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IPCA1值和花粉育性平均值将不育系分成3个集团。第1集团是培矮64(1),浙大21S(10)和浙大22S(11),具有较低花粉育性平均值和较高IPCA1值,表明它们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且有较大的负向互作效应。第2集团是浙农大11S(2)、浙大4S(3)、浙大7S(6)、浙大8S(7)和浙大9S(8),其花粉育种平均值和互作值相对较低,变动在0.013-0.276间,暗示花粉育性对播期敏感度低。第3集团是浙大6S(5)和浙大10S(9),花粉育性平均值高,互作效应大,该2个不育系尚有分离,且花粉育性对播期反映敏感度高。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不育系而言,基因型IPCA值大小主要反映它们对光周期和温度敏感性强弱。花粉和种子育性在基因型、播期及其互作效应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本文还提出利用育性相对稳定性的定量指标Di界定光温敏核不育的育性稳定性,分析表明,Di值与育种实践结果较为接近。基于AMMI模型的基因型主效应和互作效应分析可以明确划分不育系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并将水稻光敏型温敏型不育系区分开,因而该模型可为不育系应用于种子生产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议光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薛光行  申岳正 《作物学报》1995,21(2):198-203
雄性败育度(设为纵坐标)随敏感期内日照时数(设为横坐标)的增加呈“S”状曲线增加。该曲线是水稻光敏不育性表现的特征曲线。在温度单因子的作用下,“S”状曲线的坐标沿纵轴方向上下浮动;由于光温互作的存在,温度对临界日长值的修饰可导致它沿横坐标轴方向的左右移动;作为日长对温度效应水平制约的结果,该曲线地形状发生改变:即近短日端变幅较大,近长日端变幅较小。光周期、温度、光温互作等因子对雄性育性的作用是耦合  相似文献   

6.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雄性育性光温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粗厚山羊(Ae.crassa)细胞质普通小麦异质系进行2a人工控光试验及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异质系具有光敏雄性不育特性,温度对育性亦有一定效应;不同异质系的光周期敏感性与核供体品种的光周期敏感性相关;六倍体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异质系与四倍体异质系育性的光周期反应有差异,前者对光周期较为敏感由于异质系育性的光周期反应是核质素作的结果,同时又受到了温度的影响,因此,有可能选育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光温敏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7.
试议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光敏核不育水稻遗传异质性主要表现:(1)高世代群体的育性尚在分离;(2)同一样本内个体的PE(光周期效应指数值),TE(温度效应指数值)及PE与TE的组合是具多样性;(3)同一样本内个体的败育临蚧日长值不一致。建议从提高个体育性转换的整齐度入手解决异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薛光行  陈平 《作物学报》1992,18(6):429-438
在北京(N39°56′)自然变温和人工控温条件下分别对比观察光敏感雄性核不育(pgms)水稻的育性对10小时、16(或15)小时两种光周期的反应。试验结果指出: 1.在适宜水稻发育的温度范围内,pgms水稻均有因光周期不同而发生的育性转换。而且光周期效应远大于温度不同所引起的育性变化。 2.温度变化可诱发长日光周期状态下pgms水稻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姚克敏  储长树 《作物学报》1995,21(2):187-18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是由抽穗前5至15-20天的光温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育期内育性表现为一偏向高温(长日)的单峰型曲线,其数量关系可由结实率量化模型表达。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变化由温度主控,光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在日长大于最适日长时由日长主控,短于最适日长时由温度主控,光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由温光条件共同作用。温光当量可作为比较温度和日长对育性影响大小的具体量值。育性转换是一个可逆连续过程,其恢复和  相似文献   

10.
徐艳  盛焕银 《种子科技》2009,27(11):32-33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是用水稻的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统称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与恢复系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生产杂交种子的活动。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最大特性是存在育性转换的现象.导致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温度(籼型)和光照(粳型),气候条件(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两系制种的关键因素。所以,与三系法制种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11.
水稻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育性光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815S及其同源株系通过12种人控光温组合处理、短日遮光处理以及分期播种试验,就其育性光温特性、发育感光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起点温度低,均在23℃以下。在长沙自然长日条件下没有明显不育向可育的转换;在长沙短日条件下,育性出现轻微波动。其育性受光温双因子共同作用,且这种作用的程度与发育感光性强弱似乎存在密切联系。提出了光温敏不育系光温双因子互作量化的光温效应连动假设。这一假设能提供每一光长条件下与之对应的育性转换温度,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制种和繁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李润根  苏生春 《种子》2006,25(3):52-55
反光温敏不育水稻是与长光高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型两用不育系,包括短光敏雄性不育、低温敏雄性不育等多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提出以“短光敏不育性典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即诱导不育上限温度较高”为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选育目标,采用当地和异地、正季和异季自然生态条件与人工光温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性状鉴定方法选育短光(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在控制光长和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说明它对光周期反应强,光周期反应日数为107天;在长光照(14.5小时)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稳定,植物在稻穗雌雄蕊原基分化前长光照对穗发育有不利作用,但分化后对长光照反应不敏感。温度对7001s稻穗发育和小穗育性亦有一定的影响,在20℃低温抽穗延迟,但每穗总小穗数  相似文献   

14.
因具有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以及短日条件下可育的特性,光敏核不育水稻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接受光周期信号决定育性转换的水稻叶片和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在自然长日照条件下,对光敏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的不同叶片和部位套袋遮光作短日处理,探讨对育性转换的敏感部位。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敏感期,NK58S最上两个叶片接受的光照长度决定其花粉育性,其中尤以心叶对育性的贡献最大,将倒二叶及叶鞘和心叶同时遮光可增加NK58S育性恢复的稳定性。对叶片的不同部位遮光有效应差异,对叶片的上半部分遮光不能使育性转换,反之对下半部分遮光能使育性转换。另外可观察到遮光短日处理育性恢复的植株,其抽穗期比育性未恢复及整株长日处理者提前约10d。表明水稻开花的光周期和雄性育性的光周期反应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N5088S是一个实用性好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长光周期条件下的不育临界温度较低,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30天左右),制种的风险性小;在短光周期条件下可育的临界温度较高,育性转换明显,繁殖产量高。N5088S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易于制种。其配合力较强,先后与R9—1、R187、1514等配制的粳杂组合,1993年示范8万余亩,平均亩产427~590kg,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N5088S投入生产将促使两系杂交粳稻进入大面积生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光敏色素与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育性转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蔚  周瑞阳  徐俐 《作物学报》2006,32(4):597-600
利用红光(R)/远红光(FR)逆转的标准试验技术,对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进行长暗期(14 h/d)光间断处理。结果表明R间断诱导雌性败育,延迟现蕾和开花;而FR可以逆转R的效应,使雌性可育;暗间断对雄性的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暗示光敏色素是PFSR雌性育性光敏性的光受体。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在长日照(LD)条件下,表现完全的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SD)条件下表现为可育。这种受日照长度调控的育性转换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石明松、冯云庆、卢兴桂等的研究报道都认为光敏核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还存在具修饰作用的微效基因,朱英国则认为光敏核不育  相似文献   

18.
两系不育系的繁种是两系杂交水稻生产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4个北方粳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海南不同年份间的育性表现,研究不同光温背景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及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育性转换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其中温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育性恢复程度,在育性敏感期间,适时低温有利于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提高,而高温对自交结实不利。针对海南地区的生态条件,选育临界温度适当、光温互补性强的不育系类型,以降低繁殖风险。  相似文献   

19.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对变动低温忍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彬  胡振大 《种子》1995,(1):5-8
1992年和1993年系统观察了3个不同类型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在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同时结合人工遮光试验,对光(温)敏核不育系在盛夏“高温──低温──高温”条件下变动低温的忍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起点温度的变动低温诱导下,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愈低,对低温敏感的幼穗分化时期愈早,育性波动时间愈迟,波动幅度愈小。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和生产制种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多数早、中籼型光敏核不育系水稻在自然较长光照条件下对低温反应敏感,而温度条件在一定地区又存存相当程度的非规律性变化,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盛夏低温的影响,导致了籼型光敏核不育系不同程度可育,从而降低制种田杂交种的纯度。在尚未获得可供生产上应用的育性对光周期敏感,对温度钝感的籼型不育系的情况下,如何将现有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