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正> 前言阔叶树与针叶树比较起来,其种类繁多,树木的性质与形状复杂,利用范围广泛。根据用途的不同,阔叶树可分为用材树种,薪炭材树种,特用树种,防沙防风树种,环境绿化树种等几大类。用材树种的种类很多,其中山毛榉、柞、青冈栎、柯树等,山毛榉科的蓄积,约占日本全国阔叶树总蓄积的1/3。由于近几年来扩大人工造林的结果,阔叶树大径材越来越少,而有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全国硬阔叶树种类面积只占用材林总面积的5.8%,蓄积占5.5%;杂木类面积占用材林总面积的1.4%,蓄积占1.1%。至于楠木、樟树等珍贵用材树种,不过是风毛麟角。在现有中幼龄林中珍贵阔叶树种所占比例也很低,结构很不合理,  相似文献   

3.
阔叶树与针叶树相比较,其种类特多,树木的性质、形状也是多样的,且有各种各样的利用方法。把阔叶树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时,可以分为用材树种、薪炭树种、特用树种、防砂树种,环境绿化树种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本文总结了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并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近2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增进了人们对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了解,必须重新评价其林学特性和重要性.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依据生境异质性和树种特性细致规划林地,使用良种壮苗,适时调控林分密度,运用多树种混交,通过抹芽修枝培育无节良材,实施择伐和林隙更新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本文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小兴安岭林区为东北三大林区之一,是我国主要工业用材基地,盛产大量的阔叶树材。以往,虽然有不少研究单位曾对东北阔叶树材进行过材性研究,但就小兴安岭林区的水曲柳、(Fnaxinw mandshuzrica Max.)、核桃楸、(Juglans mandkhuzica Rupr.)、黄菠罗、(Phellodendnou amulenol Rupz.)紫椴、(Tilia amuzekio Rupn.)、糠椴、(Tilia mandshurica Rupr.et Maxim.)、柞木(Quercus mongoliea Fisch)及色木(Acer mono Maxim.)等七种重要阔叶树材尚未做过,缺乏必要材性试验数据。这些阔叶树多与红松混交呈阔叶红松林,分布广,蓄积多,生长好,树干直,径级大,为我国重要工业用材和国防用材树种。为了制定我国主要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合理利用木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对印江县林木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表明,印江县林木树种结构主要由马尾松、阔叶树、杉木及柏木组成,其中马尾松是主要用材树种,杉木是次要用材树种,阔叶树是主要生态树种,柏木是石漠化治理主要树种。由于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分析不同立地条件和生长阶段林木蓄积、胸径生长量状况,并就林木生长状况提出森林资源管理与森林培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开展了鄂西山区主要乡土阔叶大径用材树种选择,对银鹊、鹅掌楸、檫木、漆树、大叶杨、山桐子、桦榛、白辛、珙桐、香椿、亮叶桦、玉兰、锥栗等乡土阔叶树种田间试验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6年生现实增益银鹊和鹅掌楸平均材积比11个阔叶树种平均材积提高28.4%,比其它9个阔叶树种平均材积提高37.1%。银鹊和鹅掌楸最适宜鄂西山区(海拔1000~1800m)生长,以期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营造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思茅松是我省蓄积量仅次于云南松的一个用材树种,根据“四、五”清查资料,其面积和蓄积均为我省森林总面积和总蓄积的百分之十一。虽然如此,但由于对思茅松的开发利用比云南松迟,因此到目前为止,景谷等县尚有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森林面积为252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8%。在有林地中,天然林1640万公顷,人工林700万公顷以上,竹林约20万公顷。日本森林有400多个珍贵的乔木树种,其中包括日本赤松、柳杉、扁柏、库页冷杉、鱼鳞松、日本落叶松、巨冷杉、日本铁杉、山毛榉、橡树、白蜡、杨树、桦木等。在天然林中,通常阔叶树占优势,与此相反,人工林以柳杉、扁柏、日本落叶松、日本赤  相似文献   

11.
日本林业科技点滴一、用材阔叶树经营模式日本飞高山地区寒冷多雪,自然环境恶劣,营造日本花柏及日本柳杉等针叶树人工林,难度是很大的。而另方面,这里阔叶树资源却很丰富。由于阔叶材是家具、木工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要求营造阔叶林的呼声很高。但近年来飞地区阔叶树...  相似文献   

12.
柳杉既是高山速生用材树种,又是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为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天然柳杉资源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大径阶柳杉急剧减少。因此,开展人工造林十分重要。章介绍了柳杉的生态学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省柳杉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亚热带山地组成天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树体高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性,是阔叶树种中主要用材树种。由于林业生产进入到以针叶树为主,忽视了阔叶树种的发展,这些树种是优良的基因型,将有灭绝的危险。为了遵循森林群落多树种结构的自然规律和森林多效益的特点,保护和发展优良的阔叶树种,挖掘阔叶树种优良基因型是现代林业发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森林面积为2,52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68%,其中天然林为1,620万公顷,人工林为700多万公顷,竹林约为20万公顷。全国有400多种珍贵的木本树种,如日本赤松、柳杉、扁柏、远东冷杉、鱼鳞松、日本落叶松、橡树、山毛榉、白蜡、杨树等。天然林中阔叶树种占优势,人工林中则相反,主要为针叶树种——柳杉、扁柏、日本落叶松、日本赤松、日本黑松、鱼鳞松和远东冷杉。  相似文献   

15.
很多软硬质树种都能在日本各岛生长,其中有很多常见树种,像针叶的云杉、柳杉、日本柏,阔叶树的橡树、山毛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林业遭受到严重摧残。战后,随着当局的支持,林业得以恢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对木材的需要日益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林业的管理和发展。现在,日本全国的森林中有40%是人工林,60%是天然林。80%的人工林不大于二十年生,其余的20%中有一大部分为二十五年生,这些森林将完全可以提供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森工企业1980年和1986年两次森林资源清查材料的分析,指出到2020年森工企业有林地蓄积将剩下1980年的一半多一点,特大径木和大径木的比例到1995年将趋于零;优良用材树种所占比例也将大幅度减少。并对解决森工企业资源利用失控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叙述珍贵的阔叶树用材树种青钱柳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其播种繁育与插条繁育的繁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特点是干燥、风沙大、降水量少、冬季漫长 ,长达 7个月之久。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 ,适生树种不多 ,长绿阔叶树种根本不能生存 ,落叶阔叶树只有几个树种可以成活 ,树种单调。前几年光肩星天牛猖獗危害 ,杨柳树种几乎全军覆灭 ,这几年城市街道大量栽植国槐。针叶树油松和圆柏为全市街道主栽树种 ,几十年一成不变。为了加快呼和浩特城市绿化和树种多样性 ,几十年来呼和浩特树木园在针叶树引种方面取得成功 ,培育出种类繁多的常绿针叶树 ,现介绍一些适合于本市推广栽植的针叶树种。1 杉松冷杉产我国东北长白山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外贸事业发展的需要,胶合板生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胶合板生产用材树种单一,只限椴木、水曲柳等几种阔叶材树种,远远满足不了胶合板工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寻求生产胶合板的新途径——扩大胶合板生产用材树种试验研究课题就提到了日程上来。因此,一九七三年九月,我们根据农林部指示,在省林业局的领导下,共同组成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试验小组,开展了扩大胶合板生产用材树种试验工作。一年来,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试验进展较快,基本达到了予期效果。本试验选定落叶松、杨木、榆木为试验树种。这三种树种都是我国东北林区主要针、阔叶树种之一,在木材生产中都占有相当比例,蓄积量较大。其中尤以落叶松资源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南方发展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适应了我国木材需要,是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列举了南方珍优阔叶树种28科75种,分析了保障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发展的科技和政策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