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设置研究样地,在围栏封闭条件下,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双样方随机区组的方法,于1998年5月-1999年9月,对植物进行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时间的刈割研究,观察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不同处理而发生的变化,从而判断对整个群落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群落主要种到整个草群,其处理当年及返青后的高度、盖度、植株数量等指标基本上随刈割强度加大和刈割时间推后而降低,繁殖活动状态也是依相同的顺序而变差,1年1次处理的效果即很明显且有残效。为合理安排草地的利用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设置研究样地,在围栏封闭条件下,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双样方随机区组的方法,于1998年5月~1999年9月,对植物进行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时期的刈割研究,观察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不同处理而发生的变化,从而判断对整个群落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群落主要种到整个草群,其处理当年及返青后的高度、盖度、植株数量等指标基本上随刈割强度加大和刈割时间推后而降低,繁殖活动状态也是依相同的顺序而变差,1年1次处理的效果即很明显且有残效.为合理安排草地的利用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草地早熟禾(Poa ratensis)等植物重要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年一割和常年不刈割处理下草地植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所占比例减少,以退化植物居多的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增加,在漏割带为10 m处理草地的豆科植物增加;刈割处理5年后,不同刈割制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其中漏割带为10 m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5个刈割处理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G3和G4处理草地的群落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16%和5.8%,G1、G2和CK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其中G1下降最大(下降了1.8%),其次是CK(下降1.6%),G2草地下降最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分析表明经过5年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10 m处理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功能群禾本科重要值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茛科和菊科重要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长期高频度刈割会导致草原退化,同样对草原长期不利用也会致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两年一割和漏割带为10 m的连年刈割均可以缓解群落中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比例下降,促进毛茛科植物比例增加;经过5年的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为10 m的刈割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提高,即对草原进行适度刈割干扰(两年一割和漏割带10 m)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云南省马龙县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封育的退化草地刈割后植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刈割1a后,各刈割小区的盖度、物种数以及再生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这说明连续的刈割会导致草原植物群落向逆向方向演替。所以,围栏封育的草地利用应每年刈割1~2次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在不同刈割强度下资源分配特点,对其进行了3种刈割强度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刈割强度条件下稗草的根、茎、叶、花(果)器官的生物量、株高、分蘖数,并对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在各处理条件下,根、茎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上升,叶器官无明显变化规律;盛花期生殖分配比例为:轻度刈割(Y1)>对照≈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结实期生殖分配比例为:对照~轻度刈割(Y1)≈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株高表现为轻度刈割促进其绝对高度的增加,而在中度及重度刈割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重度刈割条件下,单株分蘖数与刈割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能力高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结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苜蓿适宜的刈割次数不超过3次,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耐刈割,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生长季内刈割频次和时间对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草甸植物全年积累的生物量及其氮素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刈割2次(6和7月份每月1次)或3次(6、7和8月份每月1次)比不刈割(仅在生长季末收获现存生物量)显著降低了植物地上和地下积累的生物量,但生长季内多次刈割能增加植物地上部分氮含量和贮量.与不刈割相比,生长季内不论在6、7或8月份刈割1次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氮贮量,而且在8月份刈割1次是所有刈割处理中全年地上积累生物量及氮贮量最高的处理.除6月份刈割1次植物地下生物量及氮贮量显著小于不刈割外,7或8月份刈割1次与不刈割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生长季内多次刈割不利于四川嵩草草甸植物生物量及氮的积累,而在8月份进行1次刈割可获得全年最大的地上积累生物量及氮贮量.  相似文献   

9.
张阳阳  屈楠  马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32-134,17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刈割对无芒稗营养元素(N)生殖分配的影响。[方法]从生殖生态的角度出发,以稻田恶性杂草无芒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在不同程度刈割处理条件下无芒稗N素生殖分配的格局以及生育时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长发育时期的延长,各处理条件下,无芒稗根、茎、叶中的N素含量及分配比例由花期到果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花或果中的N素及分配比例呈现相反趋势;花期无芒稗各器官中N素含量均随刈割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生殖分配比例无明显变化;果期无芒稗营养器官中的N素分配及含量在刈割1/2强度下较其他处理高,刈割1/4强度对N素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杂草的防除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刈割时间、刈割次数和施肥量对热研4号王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在海南夏季6~8月份60 d的生长期内,刈割时间间隔20 d、刈割3次的处理,第2次刈割的鲜草生物量最大,且不受施肥量的影响。但当施肥量为1 563 kg/hm~2时的牧草生物量最大,为41 340.10 kg/hm~2;刈割时间间隔30 d、刈割2次的处理,除施肥量为3 127 kg/hm~2的处理外,第1次刈割均比第2次刈割产量高,且差异显著。在相同施肥量下,就单次刈割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而言,刈割时间间隔越长、刈割次数越低,鲜草生物量就越大,刈割时间为50 d和60 d之间鲜草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在刈割时间间隔40 d时,施肥量为4 690 kg/hm~2比施肥量为1 563 kg/hm~2的产量显著增加。在刈割时间间隔50 d和60 d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三尖叶猪屎豆养分积累、再生性对刈割方式(刈割时期和频次)和留茬高度的响应,为橡胶园覆盖绿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在树龄为3年的橡胶园中设12个处理:年刈割时期和频次为营养期刈割1次和2次、花期刈割1次,每个刈割时期和频次留茬高度为20.0、30.0、40.0和50.0 cm,监测不同刈割方式和留茬高度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及干物质、氮、磷、钾、钙和镁积累量,以及刈割后1~4个月的萌发再生情况。【结果】刈割方式对三尖叶猪屎豆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营养期刈割2次/年处理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显著高于营养期刈割1次/年和花期刈割1次/年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02.44%~159.62%和54.96%~149.71%,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03.19%~161.44%和50.46%~142.72%,氮积累量分别提高102.44%~159.62%和53.58%~209.70%,磷积累量分别提高100.44%~161.62%和-1.52%~65.73%,钾积累量分别提高101.42%~160.64%和-14.95%~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刈割对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设置刈割和不刈割2个处理,用目测法估测盖度,用测量法量取高度,密度为样方中的物种数目,分种齐地面剪割测定植被地上生物量.[结果]刈割对草地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仅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刈割后,植被高度均高于不刈割,禾草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减少,相反,豆科和莎草科增加;刈割处理中,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不刈割处理中,前者没有相关性,后者表现出极弱的负相关性;刈割后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无相关性,但在不刈割处理中,二者均呈极弱的负相关性.[结论]刈割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刈割后在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组成比例上均发生了变化;刈割对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的相关性影响有三种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次刈割时期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二次刈割选择适宜品种与刈割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苏科甜1号和生育期偏迟的YT003和辽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为主区,以收获刈割时期为副区,分别在生长第75(早)、90(中)、105(晚)d头茬刈割,第165 d第2次刈割;以一次收获作对照.收获时测定不同处理甜高粱的农艺性状、饲用产量与品质.[结果]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二次收获时均处于抽穗期或抽穗后期.各品种的株高在二次刈割处理的头茬表现为早<中<晚期处理,二茬则表现为早>中>晚处理.各品种采取二次刈割处理时无倒伏现象.各品种二次刈割头茬与二茬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均较一次收获高,而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一次收获低.除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外,二次刈割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的鲜干重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的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主效应均显著高于二次刈割晚期及一次收获处理(P<0.05),其中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的各产量指标较辽甜1号和YT003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中,采取二次刈割时宜选择偏早熟品种,头茬宜采取早、中期刈割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草原刈割利用是我国最常用的草原利用方式,刈割强烈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甲烷(CH4)的排放,但对草甸草原的影响大小及机制尚未定论。【方法】 文章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连用,分析了刈割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Re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相比,刈割处理组2021年和2022年的Re(P<0.01)和CH4P<0.05)通量显著降低,平均分别降低45.0%和1.2%;2021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Re分别为(10.66±0.24)mg/(m2·h)和(6.05±0.16)mg/(m2·h);2022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Re分别为(11.52±0.38)mg/(m2·h)和(6.29±0.27)mg/(m2·h);2021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CH4排放量为(0.43±0.01)mg/(m2·h)和(0.40±0.01)mg/(m2·h);2022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CH4排放量为(0.43±0.01)mg/(m2·h)和(0.41±0.01)mg/(m2·h)。(2)刈割处理的土壤温度(P<0.05)和土壤湿度(P<0.01)显著增加。(3)函数拟合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与Re正相关,土壤湿度与CH4通量正相关。【结论】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中,刈割处理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呼吸和CH4通量,这对于了解和掌握刈割处理下羊草草甸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准确评估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为草原生态系统碳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刈割次数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田栽培的黑麦草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不同的刈割处理(①:刈割1次;②:刈割2次;③刈割3次;④:刈割4次),比较不同处理黑麦草的产量、再生能力及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黑麦草的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80.3、9.80、2.40t/hm^2),分别为处理①、②、④的2.18、1.02、1.21倍,2.28、1.24、1.47倍及2.79、1.24、1.30倍;处理②、③黑麦草的再生能力较强;处理③黑麦草的营养品质最好,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24.4697%、6.1283%、14.9103%。[结论]刈割3次黑麦草的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刈割频率对皇竹草产量及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每30(T1)、60(T2)、90(T3)、120d(T4)刈割1次4个处理,分析刈割频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刈割频率对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皇竹草的刈割频率对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湛江地区,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产量高低为T3T2T1T4,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同化能力强弱为T3T2T1T4,T3处理的皇竹草产量最高,为最佳刈割频率。  相似文献   

17.
从干扰作用机制和干扰引起生态系统异质性2方面详细阐述了干扰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干扰作用形成的2个假说——中等强度干扰假说和干扰频率假说,并从中等强度干扰假说的2个基本假定说明了中等强度干扰假说的具体理论研究。在干扰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作用方面,重点叙述了火烧、刈割和施肥3方面的干扰,从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力及其产量空间结构、植物养分和草原植物对火的耐受力3方面阐明了火烧干扰对植被的作用研究;火烧干扰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壤火烧后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变化及微生物总数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和刈割干扰对土壤种子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刈割强度对高加索三叶草再生性及地下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T型容器法来观察高加索三叶草根系生长状况,并通过不同留茬高度的刈割来模拟不同利用强度下再生产草量和再生速度以及根重、根长、根系含水量和根蘖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加索三叶草根系从0 cm至70 cm的日平均生长速度为1.59 cm,在栽后34d,日生长量达最大值,为3.29 cm。刈割处理使地上干物质量较不刈割显著增加(p<0.05),各次刈割后,再生草量以第2次大于第3次。各次刈割平均再生速度均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刈割对根系影响显著,根系重量和根系长度在不刈割时最大,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减小,根系含水量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增大。仅不刈割与各留茬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留茬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蘖数目与根蘖长度总体变化趋势一致,0 cm留茬时均最小,在9 cm留茬时均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3种2年生紫花苜蓿品种越冬前后根颈非结构碳氮含量对末次刈割时间的响应。【方法】选择3种2年生紫花苜蓿(WL168HQ、WL298HQ、佳盛),在不同时间(2020年8月11日(C1)、8月26日(C2)、9月13日(C3)、9月27日(C4)、10月13日(C5))进行末次刈割,于2020年10月15日(T1)、11月10日(T2)、2021年3月10日(T3)、4月10日(T4)、5月10日(T5)挖根采样,测定3种紫花苜蓿越冬前(T1、T2)和越冬后(T3、T4、T5)根颈中的非结构碳氮含量。【结果】越冬前随时间推移,3种紫花苜蓿不同末次刈割处理根颈淀粉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越冬前11月份和越冬后3月份,WL298HQ品种C2刈割处理根颈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末次刈割处理(P<0.05);越冬前11月份和越冬后4月份,佳盛品种C2刈割处理、WL168HQ品种C3处理根颈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末次刈割处理(P<0.05)。从秋冬到翌年返青,根颈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晚秋时节(T1),3种紫花苜...  相似文献   

20.
不同防除措施对那拉提草地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措施防除有毒植物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不同防除措施下白喉乌头与草地群落植物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草地生态学、草地资源学的理论及方法,选取7个不同措施处理的典型样地实地调查,2010年7月中旬测定植被相关指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各处理样地中白喉乌头种群的结构各指标在1;、5;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2)白喉乌头种群结构指标最小值均出现在放牧刈割及围栏挖除样地;围栏刈割与放牧挖除两个样地的处理对白喉乌头种群的控制效果次之.(3)各样地中的各经济类群重要值的方差比较显示,围栏刈割处理对草地植物群落有较好影响,样地中单子叶植物重要值能达到0.366±0.031的较高水平,豆科植物重要值达到0.057±0.023;围栏挖除控制毒草重要值的效果最好,能控制在0.02的较低水平;放牧刈割样地控制毒草重要值效果其次,能达到0.03.(4)草场质量指数分析发现,围栏处理及对毒草的各种控制措施对各样地的草场质量均存在1;水平下的显著影响,并且在1;水平下的呈现显著交互作用;草场质量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围栏刈割样地1.296 2±0.049 6,围栏下再配合各种防治手段能较好的提高草地质量.[结论]放牧刈割、围栏挖除处理对白喉乌头种群控制效果较其他处理效果好;围栏刈割处理中草地优良牧草能达到较好水平;围栏挖除控制毒草重要值的效果最好;围栏刈割处理样地草场质量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