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宁南县委业局针对本县人少、地多、养蚕分布面厂,技术指导不易到位、难度大的特殊情况,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形成以共育户为依托的养蚕技术服务体系,其主要特点: 1.共育户的产生:养蚕共育户是以养蚕技术全面、具备相应的养蚕设施和努力、服务态度热情的农户为对象,通过农户和共育户自行选择(即双向选择),经县蚕业局同意,同的给予一定经济支助而产生。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蚕桑生产,已经从以前所谓低标准养蚕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不仅是尽可能地节约经费、节省原材料,同时也强调蚕作的安定和生产出优质的蚕茧,以求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意味着要对生产不易安定、茧质又比较低下的,例如养蚕环境较差的早秋蚕饲养、统饲养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秋蚕上蔟阶段能避开20℃以下的低温和绵雨.我区的养蚕布局,经过五十年代初期的一年只养春季一次蚕到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年养春、秋两次蚕,六十年代一年养春、夏、正秋、晚秋、晚晚秋5次蚕,七 相似文献
4.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6.
<正> 养蚕布局,包括一年的养蚕次数,各次养蚕的时间、数量等。合理的养蚕布局应当是:养蚕用叶与桑叶的适熟高产相吻合,养蚕期(特别是5龄期)能避开30℃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和农业使用农药的高峰期,并尽可能减少与农事大忙的劳力冲突,各次养蚕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我省夏秋蚕生产发展较快,夏秋茧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百分比由7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到80年的38%,在保证有利桑树生长发育前提下,多养夏秋蚕是充分利用桑叶,增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条途径。同时,养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丝,随着夏秋蚕比例的增加,努力提高夏秋茧的出丝率值得作为方向性的问题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以抓基地建设,典型引路为主,以点带面,适度规模,利用好现有桑树资源,以蚕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培育小蚕专业户,推广省力化技术,搞好蚕桑综合利用,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 实现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既是我们蚕业工作者长期奋斗的战略任务,又是蚕业部门实施科技兴蚕,建设优质蚕茧基地,振兴蚕业的重点和当务之急。它关系到蚕业的兴衰和存亡,势在必行。只有全行业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抓好蚕茧生产“三提高”,四川丝绸事业的兴旺发达才有希望和出 相似文献
10.
<正> 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亦是桑树的同化器官。要想多养夏秋蚕,就必须从提高夏秋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入手。而桑叶产量的形成与桑树生长发育的状况,又是由桑叶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同化率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决定的。如果采叶过度或是方法不当,就会妨碍桑树生长,降低当年夏秋叶和来年桑叶的产量。因此,只有按照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四川丘陵蚕区的特点,在传统养蚕技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总结提出了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综合养蚕配套技术体系模式。模式推广应用,全面完成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提高长江流域原料茧品质的综合养蚕技术研究》规定的五项技术经济指标。亩桑产茧从1985年的33.1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80.93公斤;上茧率从67.74%提高到93.46%;解舒率从56.46%提高到69.19%;鲜茧出丝率从13.50%提高到17.21%,蚕病害损失率从13.89%降至4.21%。纳溪县的实践向人们展示了综合养蚕配套技术在当今农村科技兴蚕科技扶贫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我省蚕桑生产的技术优势,是蚕桑科研和生产部门储备了不少优良桑、蚕新品种和配套的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而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千家万户养蚕量小面宽,多数蚕农文化程度不高,加之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科学栽桑养蚕知识普及程度差,多数蚕农缺乏管桑、养蚕技术。当前,我省 相似文献
13.
小蚕饲养是养蚕生产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小蚕饲养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养蚕生产的成败。自前农村饲养小蚕普遍存在“三差”;即桑叶质量差,保温保湿差和防病卫生差。不能满足蚕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条件、气象条件和卫生条件,蚕病发生率高,蚕头损失严重,结茧率低。面对当前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养蚕 相似文献
14.
<正> 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被称为蚕茧生产“三提高”。它是蚕业科技工作者和蚕农的主攻目标。由于蚕茧生产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而受着自然条件、市场情况、生产设备、科技水平、领导重视程度等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相互促进和制约,要实现“三提高”并非易事。笔者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浅见与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千阳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蚕桑生产,提出了建设蚕桑之乡、创建西北蚕桑大县的目标。我们从旱地高产桑园栽培技术和优质蚕茧生产技术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蚕桑标准化养蚕水平,坚持引进与试验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普及蚕桑实用技术,提高了蚕桑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了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环节,收烘环节,技术改造方面分析了影响蚕茧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推广方格蔟,加强蔟中管理,严格收烘技术,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县的蚕业生产历史悠久,但起步较晚,近两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县投产桑团现有213公顷,今年到10月上旬已养蚕种6610张,产鲜蚕茧180吨.饲养量和产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4%,这些成绩是在茧价滑波,农民出现挖桑改种苗头的情况下取得的。蚕农对蚕茧价格十分敏感,县领 相似文献
18.
丽水地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土地面积2591.35万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蚕桑生产是个新区,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发动和支持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区现有桑园6.7万亩,1992年产茧2240吨,投放茧款2046.2万元,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区亩桑产茧量和蚕茧质量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利于蚕桑生产的巩 相似文献
19.
20.
<正> 我市目前全年饲养春、夏、中秋、晚秋四期蚕,为更好地提高养蚕生产的效益,我们从1990年以来,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收蚁时间和各季养蚕数量上进一步作了调整,做法是适当推迟春蚕的收蚁时间,增加春蚕饲养量,养足春蚕;适量饲养夏蚕;适当推迟中秋蚕收蚁时间,平衡中、晚秋蚕发种量。实践证明,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茧质,使国家、企业和蚕农三满意。我市在各批蚕的收蚁时间调整上,主要是将春蚕和中秋蚕收蚁时间,分别往后推迟了3—5天(表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