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蚕卵和野蚕黑卵蜂寄生卵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南  胡萃 《蚕业科学》1991,17(3):131-136
用7种方法、11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分析了越冬代和发生代野蚕卵块、卵粒、野蚕黑卵蜂寄生卵块、卵粒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越冬代和发生代野蚕卵块均符合所拟合的Poisson分布,Neyman A型分市及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表明:越冬代野蚕卵块、卵粒、被寄生卵块、卵粒呈聚集分布,发生代则以均匀分布为主。同时还考查了卵块在桑树各部位的分布,并确定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数,制定了发生代野蚕卵块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2.
室内、外试验研究均表明,野蚕黑卵蜂能寄生家蚕卵并顺利生长、发育、羽化。经分别用家蚕卵和野桑蚕卵作寄主连续繁殖3代后,野蚕黑卵蜂种群间并无显著差异产生。寄主卵的长时间冷藏并不影响寄生蜂的寄生和生长发育;家蚕卵和野桑蚕卵中卵浆游离氨基酸、卵浆蛋白氨基酸以及卵壳蛋白氨基酸在各类氨基酸组成上无差异存在,两者均能满足野蚕黑卵蜂的营养需要。总之家蚕卵是野蚕黑卵蜂进行室内大量繁殖的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3.
野蚕黑卵蜂的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细弟  胡萃 《蚕业科学》1989,15(2):95-99
野蚕照卵蜂是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的主要卵寄生蜂,自然寄生率较高。在杭州,主要以一龄幼虫于越冬野蚕卵内过冬,一般4月底5月初开始羽出;在田间养虫室内,一年发生10代。25℃下,一世代的平均历期为18.56天,其中卵期约30小时,一龄幼虫期约2天,二龄幼虫期约3天,预蛹期约1天,蛹期10—13天。25℃下喂20%蔗糖液,雌蜂平均寿命45.37天,雄蜂43.21天。供蔗糖液,以家蚕卵为寄主,25℃下雄蜂平均产卵期20.39天,寄生卵粒51.27粒,产子蜂62.47头,于蜂雌性比平均82.10%。在4℃、76%R.H.下,幼期各虫态具一定的耐冷藏能力,尤以卵期为强。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认为该蜂在野蚕生物防治上很有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4.
水的质量在整个人造卵液配方中起重要作用。试验用深井地下水、自来水、无离子水配制的人造卵液制成卵卡接蜂,在接蜂量和接蜂时间一致的条件下,其寄生率、化蛹卵率、羽化卵率、畸形蜂率均存在差异,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地下水,其值分别为:83.3%,92.5%,94.6%,5.3%;其次是自来水,其值分别为52.5%,80.0%,71.3%,12.7%;无离子水最差,其值分别为45.6%,62.5%,52.4%,21.3%。  相似文献   

5.
野蚕越冬卵孵化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野蚕越冬卵的孵化规律,前人已有报道,但近几年来,各地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5月10日前,野蚕越冬卵的孵化率已超过80%,也有报道4月30日野蚕越冬卵的孵化率已超过50%。总之说法不一。为此,作者于1992年春季对野蚕越冬卵的孵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一.调查材料的准备材料1:1991年10月中旬采集野蚕茧100粒,用两个绿纱笼子罩到催青室内的桑树枝条上,每笼50粒茧子。让其自然发蛾、交配,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广泛应用于多种鳞翅目害虫的生物防治,但是西北干旱地区可利用蜂种较少,因此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的驯化非常必要,同时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内的发育过程研究对其规模化扩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低湿胁迫筛选出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种系,测定其对柞蚕卵的寄生率和出蜂率,并观察了50%湿度条件下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出蜂率随相对湿度下降呈降低趋势;且经低湿胁迫处理后,不会导致松毛虫赤眼蜂产生形态上的明显差异。在25±0.5℃条件下,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内的发育历期为10 d,其中卵期30 h,幼虫期24 h,预蛹期72 h,蛹期106 h,在产卵后240 h时,赤眼蜂羽化为成虫,羽化后即在柞蚕卵内完成交配,最后咬破柞蚕卵壳钻出,与70%湿度(对照)无差异。表明低湿胁迫可降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和出蜂率,但不会导致生长发育和形态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良卵率检验标准明确规定了良卵数或不良卵粒数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但其检验误差的允许值未做规定,因而无法评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极差值估计检验误差,分析了影响成品卵良卵率检验误差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成品卵检查中良卵率的允许极差标准,以此作为衡量和控制蚕卵检验质量的指标,并通过对江苏省近几年成品卵检验的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对卵泡波发育时程的监测,以及比较间隔不同的采卵时间获得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复合物(COCs)质量,并通过孤雌激活的方式验证卵母细胞的质量,从而确定最佳间隔采卵的时间。利用超声波活体穿刺的方法分别对间隔5天、7天和10天的母牛进行采卵,在体外对COCs进行成熟培养后,有极体排放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发现:间隔7天采卵获得28%的桑椹囊胚发育率,间隔5天采卵获得12%的桑椹囊胚发育率,间隔10天获得16%的桑椹囊胚发育率。卵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证实活体穿刺采卵间隔7天是最合适的一个时间,可获得一定数量的优质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水泡法保存繁蜂用卵,方法简便易行.保存效果受泡卵时卵龄和保存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卵龄72~96小时泡卵较为适宜而24小时泡卵效果最差.卵龄72小时水泡后25±1℃中保存10天,平均寄生率为80%,若降低保存温度到15℃以下,20天后寄生率可达3~5℃电冰箱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桑天牛卵啮小蜂对已被寄生桑天牛刻槽(被寄生蜂产卵并被涂抹产卵分泌物的刻槽)的识别行为,通过选择和非选择性试验,调查桑天牛卵啮小蜂对不同处理刻槽的行为反应.结果 显示,选择性试验中,寄生蜂首先接触到已被寄生刻槽(自己寄生或它蜂寄生刻槽)的次数显著少于正常刻槽.无论在选择还是非选择条件下,寄生蜂接触到已被寄生刻槽的时间显著多于正常刻槽,而在已被寄生刻槽上搜索的时间显著少于正常刻槽,且对已被寄生刻槽寄生的比率也显著低于正常刻槽.无论在选择还是非选择性试验中,雌蜂对它蜂寄生刻槽和自己寄生刻槽的行为反应无明显差异.选择性试验中,雌蜂对正常刻槽和它蜂搜索过的刻槽的行为参数间无显著差异.与此类似,雌蜂对已被寄生蜂产卵但未涂抹产卵分泌物的刻槽及正常刻槽的行为参数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在产卵完成后,通过其产卵器在刻槽表面涂抹产卵分泌物即寄主标记信息素对刻槽进行标记,使寄生蜂通过在近距离感知该标记信息素来识别已被寄生刻槽,该结果有望为揭示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机制以及实现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依据 1999- 2 0 0 3年监督抽查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的检验结果 ,分析良卵率和良卵数质量指标的测试成绩认为 :散卵种良卵率≥ 97%的指标比较合理 ,而平附种良卵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4 %~ 95 % ;良卵数 (粒 ) /盒 (张 )连续 5年合格率都在 5 0 %以下 ,说明这一指标不适合目前的生产情况 ,可考虑将这一指标改为规定下限 ,允许有不同的卵量。  相似文献   

12.
周美莲 《江苏蚕业》2005,27(1):26-28
<正>1近几年来江苏省原种卵面调查情况江苏省原种的单蛾良卵粒数几年来逐步增加,不良卵率逐步下降,2003年春制春用蚕种的单蛾良卵粒数较1997年增加了84粒,增长比例达到了19.31%,不良卵率降低了1.21%,原种卵面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见表1)。  相似文献   

13.
杜鹃与其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竞赛理论预测,当卵模拟程度较高时,较低的窝内变异(即宿主自己的卵之间差异很小)有利于宿主识别外来寄生卵。这个假说还进一步预测当宿主识别寄生模拟卵时,窝内卵的变异程度在卵识别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会增加。本研究利用与宿主的卵匹配程度截然不同的人工和天然寄生卵,在大斑凤头鹃(Clamator glandarius)可能的前宿主、同时具备较强的卵识别能力的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中进行实验,通过人工评估宿主窝内卵的变异程度和宿主对卵的区分程度来验证上述推断。西班牙伊比利亚的灰喜鹊依靠寄生卵与自身卵的不相似程度来识别寄生卵:杜鹃模型卵(73.7%)通常比天然的杜鹃卵(44.4%)以及具有更高模拟程度的宿主同种卵(35.5%)更易被拒绝。然而,卵的窝内变异程度与宿主识别这些模拟或非模拟的寄生卵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与理论预期相反,本研究发现无论寄生卵的模拟程度如何,对于那些在卵大小方面变异更大的宿主个体来说,更倾向拒绝卵而不是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寄生系统中卵的窝内变异程度在卵识别中所起的作用随着寄生卵的模拟程度而变化的假说不成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认为卵的窝内变异程度增加,而不是减小,可能会更有利于宿主识别大斑凤头鹃的非模拟卵。  相似文献   

14.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的寄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天牛卵啮小蜂 (Aprostocetusprolixus)是一个新种 ,对桑天牛有较高的寄生率。观察发现该寄生蜂 1年 2~ 3代 ,老熟幼虫以休眠状态越冬。 6月下旬越冬代的成虫开始羽化 ;第 1代成虫 7月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上中旬为盛期 ;第 2代幼虫一部分以老熟幼虫直接越冬 ;第 2代成虫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羽化 ,8月底与 9月初为盛期 ,所产小蜂幼虫从 9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探明了该寄生蜂的羽化时间、交配、产卵、寄生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防治效果,分别在室内与田间进行了螟黄赤眼蜂寄生试验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试验螟黄赤眼蜂对桑螟卵的寄生率为91.67%,螟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为100%;田间试验在每次桑螟成虫羽化高峰期第2~3天后投放螟黄赤眼蜂卵卡,以每667 m2每次投放10 000粒螟黄赤眼蜂卵的生物防控效果最优,投放4次后桑螟虫口减退率可达到100%,防治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将螟黄赤眼蜂用于桑螟生物防治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96年3月下旬至6月中旬荔枝蝽产卵盛期,在广州市海珠区上涌村荔枝园和广东省农科院荔枝园(品种均为怀枝),选取荔枝蝽刚产下的卵块作标记,7天后回收卵块。鉴定寄生蜂的种类并统计其寄生率。农科院的荔枝园多年来实行适量用药和人工释放平腹小蜂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式,调查的当年不施药,不放蜂(下称综防园);上涌荔枝园  相似文献   

17.
Anton ANTONOV  B 《中国鸟类》2012,3(4):245-258
鸟类巢寄生是研究协同进化的模式系统。寄生性繁殖的鸟类进化出非常独特、且相对要厚很多的卵壳。关于厚卵壳的进化,主要有以下假说:1)防止产卵损坏假说,即寄生者在巢上将卵产至宿主的巢中时避免损坏;2)防止宿主啄破假说,即厚卵壳可以有效防止宿主对寄生卵的啄破,使其无法扔掉寄生卵;3)雏鸟生长能量假说,即雏鸟具有排他性,由于其较大的身体肌肉骨骼系统发育需要大量钙质,导致卵壳的钙富集而变得较厚;4)抗菌保护假说,即较厚的卵壳有利于保护寄生者的胚胎免于被宿主巢内的微生物所侵害。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寄生性繁殖鸟类的厚卵壳进化机制的研究,认为这些假说之间并非相互排斥,但都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尽管防止产卵损坏假说和防止宿主啄破假说得到了较多的支持。对于防止宿主啄破假说,如何去量化宿主对寄生卵的拒绝方式如口吞式扔卵、啄破式扔卵和弃巢等,均直接影响到该假说的检验。对此,我们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声波活体采卵技术(ovum pick-up,OPU)对12头纯种雪龙黑牛间隔4d采卵2次,对51头F2代遗传性能优秀的雪龙黑牛每周采卵1次,并对活体采卵与屠宰采卵及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发育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活体采卵第2次卵泡数比第1次多82个,而获得的卵母细胞数第2次比第1次少1 2枚;屠宰采卵优秀卵母细胞率高于活体采卵,并且囊胚发育率高于活体采卵.  相似文献   

20.
李掌林 《中国蚕业》2001,22(4):33-35
<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检验标准明确规定成品卵的张种良卵粒数为25000粒(±500粒),各省对此也有规定,张种良卵粒数允许误差为±2%.多年来,对张种良卵粒数的允许误差为±2%的理论根据及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讨论不多,生产单位如何控制张种良卵粒数,确保良卵总量符合规定要求似未引起足够重视.有些种场在成品卵装量时离规定的25000(±500)粒要求差距甚远,有的甚至超过2000~3000粒.结合2001年春季的成品卵卵量检验工作对检验的数据作一粗浅分析,以认识和把握克卵粒误差与张种卵量误差间的相关关系,以探求张种良卵粒数符合规定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