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生菌(L.wingfieldii)对苏格兰松病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纵坑切梢蠹Tomicus piniperda的主要伴生菌Leptographium wingfieldii在六种温度下的生长胃及对苏格兰松Pinus sylvestris的侵染力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南京和日本两地松材线虫的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自日本和中国南京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人工接种雪松Cedrusdeodara、湿地松Pinuselliottii、火矩松P.taeda、黑松P.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结果表明,对5种供试寄主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差异。前者对雪松和湿地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后者对黑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而对马尾松和火矩松则表现出与前者相似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幼虫病原真菌—粉拟青霉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肖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相似文献   

4.
古柏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增普  丛生 《林业科学》1996,32(1):44-49
经Koch's法则检验证明,AlternariatenuisNees(细链格孢霉)是北京地区古柏赤枯病的病原菌。它引起古柏针叶及嫩梢的大量死亡。2—3年生桧柏及侧柏苗经人工接种证明,该病菌有较强的致病力,它还侵染某些种类的杨树。该病潜育期为5—6天。对病菌生物学特性也作了研究。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F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适pH值为6;葡萄糖、淀粉、蛋白胨、谷氨酸为该菌纯培养的优良营养源。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区板栗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山东、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西等板栗主产区的腐烂栗实中分离出146个分离物,经鉴定归属于11个属。不同产区栗实的自然带菌情况各异,带菌量和带菌种类有所不同,南方板栗产区的病原菌种类多于北方产区。回接实验研究了其中分布较普通的6个属优势菌的致病力,表明不同菌的致病力强弱有较大差异,在相同培养条件下,Rhixoctoria使种仁的发病程度最严重,致病力最强,Penicillium sp.的致病力最弱。不同接种方式对种仁侵染率的影响不同,种仁有伤接种的侵染率最高,达90%以上,而种皮接种和无伤滚动浸涂接种则不会使种仁发病腐烂。研究中还发现,不同病原菌所致板栗腐烂的病斑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编号为920909—Z26)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松褐天牛筛选致病性强的白僵菌菌株,把来自不同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分离、纯化后,分别接种在PDA和松褐天牛虫体培养基上进行生长速度,产孢能力测定,从中选出8株培养性状好的进行致病性试验。再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B1和B2生产高孢粉,用于做室内对松褐天牛致病力及防治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B1致病力优于B2,注射菌液法的防治效果优于撒菌粉法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经致病力测定,比较出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松褐天牛幼虫毒力的差异,并结合菌株的发芽率,优选出僵死率达8/96%的B1,B2菌株作为林间应用菌种。由皖东微生物制剂厂生产出高孢粉。采用纱布袋撒菌粉和侵入孔注射菌液两种方法秋季野外布菌,翌年松褐天牛羽化期过后,劈样调查,结果显示;撒菌粉的僵死率为18.3%,13.4%,占死亡百分比为41.3%,32.7%;注射菌液的僵死率为10.5%,10.7%,占死亡百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e在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云南松木段和活树上的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5-20℃温度范围内,真菌的生长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云南松韧皮反应区长度逐渐增大;在20-35℃温度范围内,真菌的生长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韧皮反应区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变化使真菌的生长力与云南松的抗性之间的对比力量改变,从而导致真菌的生长长度和韧皮反应区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毛竹叶斑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竹叶斑枯病是由竹独足座菌〔Coccostroma anundinariae (hara)Teng〕的侵染所致。菌落在PDA和竹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最适pH值为6.0。子座及子囊孢子的形成需要经光诱导,并且需要较低的温度(10 ̄15℃),pH值3 ̄11均能产生子囊孢子,pH值8.5时产生子囊孢子的能力最强。在自然水条件下子囊孢子的萌发率(39.2%)较高,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杨树上普遍存在着冰核活性(INA)细菌,经测定它们能在-4℃~-6℃温度下产生冰核活性。它们分属于3个属5个种或变种,即:菠萝泛生氏菌(PantoeaananasSerano1928)、噬夏孢子欧文氏菌(Erwiniauredovora(Ponetal.)Dye1963)、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VanHal1902)、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Bryan)Dye1978)和丁香假单胞菌未定变种(P.syringaepvs.)。自然条件下INA细菌增加了杨树的冻害;冻害的主要时期是在早春杨树萌芽阶段。在由真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多;而同一真菌引起的水泡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少。在杨树干上接种INA细菌并经冷冻处理后,增加了D.gregaria的侵染,形成大斑型溃疡。证明冻伤和其它伤口是D.gregaria形成大斑型溃疡病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INA细菌造成的杨树冻害和真菌性溃疡病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 ℃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 ℃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 ℃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天牛幼虫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云南的松针红斑病病原菌形态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在云南寄生于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加勒比松P.caribaeaMorelet,湿地松P.elliottiiEngelm和火炬松P.taedaL.上的松褥盘孢菌Doth-istromapiniHulbary形态鉴定,该菌侵染导致松针的衰弱死亡后,进行死体分解的菌是乔松攻斑壳Lophodermiumpini-excelsaeAhmad、星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用蜡、杀菌剂和高酸钾处理采后的油梨果实(Perseaamericana),然后用聚乙烯袋和纸袋包装,分别置于冷藏温度和室温条件下来延长油梨果实的货架寿命。在室温条件下油梨果实6d内成熟而用聚乙烯袋包装的果实在10℃下可贮藏21d。用纸袋包装分别在室温(28℃—30℃)和10℃下,贮藏效果不好。用苯菌灵、克菌丹和高锰酸钾处理的果实在10℃下仍能保鲜。不同条件和包装材料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苗木生长和长势。  相似文献   

15.
体细胞离体培养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新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叶桉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病原菌活体接种与添加致病毒素二种方法进行了离体条件下抗青枯病细胞无性系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致病毒素为抗病愈伤无性系选择压力时,所需致病毒素提取液的加入最适浓度为130 m L/L培养基,最适选择时间为培养后15 天;三种活体接种法选择抗病愈伤无性系时,培养基混菌法较为切实可行,加入浓度为50 m L/L菌液培养基为宜,选择时期为培养后10~12 天。愈伤组织的继代年龄对选择剂的加入量与选择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接种后培养3~5 天的材料作为选择对象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经致病力测定,比较出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松褐天牛幼虫毒力的差异,并结合菌株的发芽率,优选出僵死率达96%的B1、B2菌株作为林间应用菌种。由皖东微生物制剂厂生产出高孢粉。采用纱布袋撒菌粉和侵入孔注射菌液两种方法秋季野外布菌,翌年松褐天牛羽化期过后,劈样调查,结果显示:撒菌粉的僵死率为18.3%(B1)、13.4%(B2),占死亡百分比为41.3%(B1)、32.7%(B2);注射菌液的僵死率为10.5%(B1)、10.7%(B2),占死亡百分比为29.4%(B1)、25.4%(B2),都比对照高,但持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圆柏锈病—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圆柏胶锈菌( Gym nosp orang ium asiaticum , G. yam adai)的重寄生菌柄锈生痤孢( Tuberculina vinosa)的寄生及形态特征。在 P D A 上,该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 H6~9,荧光可促进产孢。田间接种该寄生菌于梨、苹、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锈病菌上均表现了重寄生现象,其寄生率在梨、贴梗海棠及垂丝海棠达 90% 以上;该寄生菌以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从性子器和锈子器侵入,潜育期 7 天~12 天。自然条件下在其寄生部位越冬, P D A 试管菌种在 10℃以下保存 5 个月仍有 80% 以上的孢子萌发率。该寄生菌的控病机制为阻断锈病的侵染循环,显示出生物防治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在云南寄生于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加勒比松P.caribaeaMorelet、湿地松P.elliottiiEngelm.和火松P.taedaL.上的松褥盘孢菌Doth-istromapiniHulbary形态鉴定。该菌侵染导致松针的衰弱死亡后,进行死体分解的菌是乔松散斑壳Lophodermiumpini-excelsaeAhmad、星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tella-ta(Belk.&Curt.)H.T.SumetCao、污斑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foedans(Sacc.&Ell.)Stey.,它们加速了死亡部分的分解而使症状更加显得严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广东发现的杉木枯梢病是由二极霉引起的为害杉苗的严重病害,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试表明,分子孢子在水滴中萌发最好,20℃为萌发最适温度,菌线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并在pH3~7的范围内都生长正常,病菌入侵杉梢组织以伤口为主,潜育期2~4天,在合适条件下10~15天便可再次侵染,较强光照有助于刺激孢子产生,该病害在每年春季多雨季节开始发生,6~8月流行迅速,10月以后逐渐减轻,病菌可以菌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科的Steinernema属10个品系和异杆线虫科的Het-erorhabditis属1个品系室内外控制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的试验结果。通过11个线虫品系对星天牛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Beijing和S.carpocapsaeM.K.为最佳品系,能寄生中、老龄幼虫,蛹及成虫,4~6天幼虫死亡率可达94.4%~100%。以1万条侵染期线虫/每天牛为最适剂量。林间采用带线虫的海绵块塞虫道,效果达90%~9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