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计算机犯罪的现状,总结计算机犯罪的原因以及通过分析计算机犯罪的特点,从而制订出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特点,提出了防止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使社会发展加快速度;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计算机犯罪。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硅谷,而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至今,其犯罪类型大幅度增加,发案率大幅度上升,逐渐由单机犯罪演变为网络犯罪,并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洗钱是国际化的重要犯罪活动之一,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的正常发展,成了全世界各国政府和金融界的心病。随着我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洗钱犯罪活动也日趋猖獗,成了腐败、贩毒、走私等各种犯罪活动的销赃渠道。为此探讨了我国洗钱犯罪的现状、特点,并对其犯罪特点作出了具体分析,以更加有助于制定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技术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随着计算机的问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犯罪形态──计算机犯罪也悄然出现,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计算机犯罪是传统犯罪形态以外的一种新的犯罪形态,是刑法上的新课题,也是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新挑战。这涉及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对受到人为破坏或计算机病毒感染的计算机数据的修复,以及对犯罪痕迹的追踪等方面的问题。1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分类从广义上讲,计算机…  相似文献   

6.
王能武  韩玲 《农业考古》2008,(6):125-126
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青少年团伙犯罪现象,本文就我国农村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及成因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一现象提出预防农村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对策,希望能为遏制这种公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顾一莎 《甘肃农业》2005,(11):174-174
从刑事法学的观点出发,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一部分。但是,青少年犯罪又不同于一般的犯罪,在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青少年犯罪有其独特的原因及特点,在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特点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其预防对策才具可行性和可能性。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预防或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犯罪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息网络化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人类也深深为其所带来的信息犯罪所困扰,网络犯罪日益猖獗,我国信息安全面临极大挑战,我国信息犯罪现状令人堪忧,信息犯罪的特点、趋势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遵守其发展规律,制定预防和打击信息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淑瑛 《甘肃农业》2004,(12):84-84
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 ,伴随该技术而带来的各种新型犯罪 ,也越来越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 ,困扰人们的生活。本文浅析计算机犯罪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 ,并且对计算机犯罪和防控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新刑法第三十条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客观描述,但并没有揭示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没有定义项和被定义项,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单位犯罪的定义。如何界定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理论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论述。笔者在对各种论述简要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国家机关、私营企业、村民委员会是否应属于单位犯罪主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在刑法学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学者们的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化的刑法立法观和消极化的刑法立法观。通过对目前我国的刑法立法现状审视不难得出,积极化的刑法立法才是当前我国立法者所选择的立法模式。不同于部分刑法学者所推崇的风险刑法,积极化的刑法立法不是要将刑法的犯罪化推崇到极致,而是主张适度的犯罪化,符合我国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诚然,积极化的刑法立法所导致的犯罪圈的扩大会引起我国社会的犯罪标签化,实际上并不利于罪犯重新回归社会。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存在的价值,而应努力提高立法用语规范化、减少象征性立法、合理划定犯罪圈、解决犯罪标签负效应,最终实现科学化的刑法立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是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结果,也引发了一系列与农村留 守儿童犯罪有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财产型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 应的预防措施来合理有效地避免农村留守儿童财产型犯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法持有犯罪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以购买、携带、藏匿、保管、借用或其他方式持有管制物品的行为。而刑法所追究的并不是导致该种状态出现的起始行为,也不是可直接构成其他犯罪的事实上的控制、支配关系的情况,而是以持有本身为追究非法持有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的上升势头得到了遏制,但城市农二代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本文运用泉州地区城市农二代未成年人犯罪的数据,分析这类人群犯罪的成因,探寻其犯罪特点,进而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农二代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然而经济的发展没有使农村的犯罪率随之下降,农村犯罪依然比较猖獗。农村的盗窃抢劫案件使广大农民对自身的人身权产生很大的担忧,黄、赌、毒案件向农村社会蔓延渗透,这些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根据农村犯罪特点进行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打击和预防工作,并通过扩大进城农村人口规模,减少农村犯罪增长压力。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犯罪情况的调研,对农村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女性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犯罪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对农村女性的心理环境和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求找到能预防控制农村女性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洗钱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所得并使之成为表面来源合法的所有犯罪活动和过程的总称,它是洗钱犯罪的新形式、新类型。由于兼顾“网络”与“洗钱”两个因素,与传统洗钱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匿名性,涉及范围更广,社会危害性更大,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网络洗钱犯罪,必须从网络证据的法定化、网络证据刑事管辖权的界定、扩大网络洗钱上游犯罪的范围、明确网络洗钱犯罪主体等方面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青少年犯罪趋势的上升,如何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公认的难题。文章科学地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相关举措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其自身的努力的角度,切实有效地加以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根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中暴力、色情、犯罪信息的传播、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而其中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首先从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找寻原因,从而得出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四方面论述了影响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几大直接根本原因,从根源上阐述作者对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青少年占全省人口总数比重较大,仅在校学生就2460万人。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全省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重分别是45.1%、40.7%和35.9%。其中,2000年上半年17岁及其以下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犯罪的6.1%,比上年同期上升9.9%,还不包含不负刑事责任和不完全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触犯刑法的情况。可见,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特点非常必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务非常繁重。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概括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