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 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害症状加剧.以春季和秋季采用37 ℃/27 ℃(昼,夜)处理幼苗4 d后调查其热害指数,可以显著反映出普通白菜各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而夏季采用自然温度育苗后在37 ℃/27 ℃(昼,夜)下不能显著区分普通白菜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 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害症状加剧。以春季和秋季采用37 ℃/27 ℃(昼/夜)处理幼苗4 d后调查其热害指数,可以显著反映出普通白菜各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而夏季采用自然温度育苗后在37 ℃/27 ℃(昼/夜)下不能显著区分普通白菜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然高温条件下黄瓜耐热性成株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黄瓜耐热成株期鉴定的形态指标,建立耐热性预测方程,以6个已知耐热性的黄瓜品种为试材,以春茬黄瓜为对照,以夏茬为处理,测定自然高温条件下黄瓜成株期主要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高温条件下黄瓜耐热品种有徒长趋势,而热敏感品种的生长被显著抑制;茎粗的加粗均被抑制,叶面积、株节数因品种耐热性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X1)、茎粗(X2)、叶面积(X3)、株节数(X4),根瓜节位(X5)、化瓜数(X6)、主茎雌花数(X7)与耐热性显著相关,可作为筛选耐热种质的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株高(X1)可作为黄瓜苗期耐热性鉴定的简易指标,采用回归方程Y=-0.7958+1.0028X1可以预测黄瓜品种资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地区种植的优质耐热青菜新品种,选择了10个品种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开展耐热性、产量等性状的综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寒月在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好、产量较高,是适合夏季高温季节栽培的优异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经京津地区多年夏季露地自然高温下筛选出的不同耐热性的8个芹菜品系为试材,在高温胁迫下,分析比较其膜稳定性、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处理以后,耐热品系的膜稳定性高于不耐热品系,而丙二醛含量与耐热性呈负相关。保护酶变化各不相同,CAT活性与耐热性呈正相关。POD活性在高温下发生变化,随着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POD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同一高温处理下,耐热品系POD活性升高幅度小于不耐热品系;SOD活性品系间有显著差异,但和耐热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选取9份青菜商品种,对其在自然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进行比较,通过产量、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及耐热性比较,综合考虑,正大青秀F1、青冠、三伏,3个品种的耐热性好,产量较高,且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是适用于夏季高温季节栽培的优质、耐热青菜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对大白菜耐热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6个大白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大白菜在高温胁迫前后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活性、电导百分率的变化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引起了呼吸强度减弱,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电导百分率升高,品种间这些生理指标在高温处理前后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大白菜的耐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扬州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易导致不结球白菜生长受阻,影响其周年供应。为筛选出适宜扬州地区夏季种植的不结球白菜品种,本研究于2023年对12种不结球白菜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产量、感官品质及耐热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差异较大,其中‘NJAU-001’耐热性、产量表现、感官品质均优于对照,综合性状优异,适宜扬州地区夏季高温时期栽培。  相似文献   

9.
电导法鉴定番茄耐热性与田间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生长发育不良 ,严重时甚至受害或死亡。大多数品种在昼温 34℃ ,夜温 2 0℃以上或有 4h左右 40℃的高温即受严重伤害 ,引起大量落花。番茄耐热性鉴定方法的研究是番茄耐热性育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耐热材料筛选和品种耐热性检验的关键手段。目前 ,多采用在田间或温室高温条件下测定番茄经济性状的变化来鉴定番茄的耐热性 ,相对耗时费力。本试验用电导法测定耐热性不同的番茄同龄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 ,再与夏季田间自然鉴定的结果相比较 ,分析其吻合程度 ,以探讨电导法鉴定番茄耐热性的可…  相似文献   

10.
选择大花蕙兰垂花型、软枝型、硬枝型共7个品种,进行离体叶片高温胁迫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探讨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大花蕙兰品种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增长率高于耐热性较弱的品种。高温胁迫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增长率,可作为判断大花蕙兰品种耐热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8个夏季保护地栽培瓠瓜品种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高温栽培条件下,各品种脯氨酸含量差异明显。5号品种(组合)高温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含量中等,产量高,商品瓜短、粗,肉质较糯,符合目前由传统长瓠转向较短类型和品质好的瓠瓜消费需求,可作为夏季高温设施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2.
细胞膜热稳定性及保护酶和大白菜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吴国胜  曹婉虹 《园艺学报》1995,22(4):353-358
耐热性强弱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细胞膜热稳定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经28~38℃的短期(1天)高温锻炼能提高细胞膜热稳定性,而常温的脱锻炼又能使细胞膜热稳定性发生可逆变化。持续10天32和36℃的高温处理在提高细胞膜热稳定性的同时,也使植株产生明显的热害症状,耐热性弱的品种比耐热性强的品种更为严重、对保护酶系统酶活性的研究表明:高温导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耐热性强的品种POD活性高于耐热性弱的品种,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高温下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耐热性不同的“夏抗40”和“种都冬青”两个莴笋品种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以22℃/15℃(d/n)为对照,32℃/28℃(d/n)、37℃/30℃(d/n)高温胁迫期间以及随后的恢复过程中植株叶绿素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高温胁迫条件下,莴笋幼苗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低于对照;MDA含量则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热敏品种上升幅度大,37℃/30℃(d/n)条件下差异显著;高温胁迫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高于对照,解除胁迫后,都能恢复对照水平;脯氨酸(Pro)含量在高温胁迫下比对照有明显增长,32℃/28℃(d/n)处理48h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ro含量的增加与耐热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夏季高温时间较长,温度较高,平均气温28℃左右,7、8月份时,白天温度可达35℃以上,不适合普通蔬菜生长。因此,生产上可选择种植耐热性较强的蔬菜来解决夏季伏缺问题。用耐热豇豆和叶菜类蔬菜品种进行套种,比较适合苏南地区高温季节的蔬菜栽培。叶菜类蔬菜生长中期,豇豆已经上架,其叶片比较宽大,可以形成遮阴效果,田间小气候相对比较适宜,有利于畦间叶菜类蔬菜在高温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白菜品种耐热性品比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菜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广泛栽培,为解决海南夏季高温气候下白菜生产出现的产量降低、耐热性差的情况,引进了11个白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各品种的生长势、耐热性、熟性、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品种7("新极品快菜2号")、品种5("四季白菜")、品种10("536小白菜")的综合农艺性状突出,表现较优,适合夏季在海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春结球白菜引种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球白菜是原产我国的重要园艺作物,也是人们普遍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栽培面积在4万hm2以上,春结球白菜的栽培进一步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更好地解决了蔬菜的周年供应.但目前我国育成适宜的春结球品种较少,所栽培的品种均由南韩和目本引进.由国外引进的品种,均为杂种一代,结球快、结球率高,具有抗寒耐热性,在短时间低温和夏季高温条件下不会抽苔、开花.但存在后期软腐病较重和有的年份抽苔较重等生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引入品种在黑龙江省的适应性和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甘蓝耐热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比较了在不同高温条件下 6个甘蓝育种材料的热害表现 ,对其进行了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测定、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以及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 ,结果表明 ,电解质渗透率测定、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基本能反映甘蓝耐热性差异 ,但难以区分耐热和较耐热品种的差异。而以甘蓝叶片发黄萎蔫为热害指标的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方法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甘蓝的耐热性差异 ,并确定在 36 .5℃恒温下对甘蓝幼苗进行 6d(天 )的处理是甘蓝耐热性选择的适宜压力  相似文献   

19.
电导法鉴定小白菜耐热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白菜喜冷凉气候,生长适温为18-20℃,耐热性一般较差,在25℃以上的高温环境下长势弱,短缩茎易伸长,叶片变薄变窄,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内外已育成一些耐热性较强,可以在高温季节栽培的小白菜品种。本试验用电导法测定耐热性不同的小白菜同龄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注:本文作者顺序为周伟华,陈兴平,黄贞。再与夏季田间自然鉴定的结果相比较,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电导法鉴定小白菜耐热性的可靠性。l材料和方法五.豆供试材料6个夏季田间自然表现有较明显差异的小白菜品种:矮脚黑叶白、l号小白菜、华冠青梗白、矮脚清…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通过对电导法、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叶绿素测定法的鉴定结果与夏季自然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前两种方法能基本反映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叶片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及热害指数与高温结球率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高温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变化率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作为一个耐热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