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竺葵的应用和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竺葵是牻牛儿苗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肉质,基部木质,多分枝,通体被有细毛和腺毛,有鱼腥气.叶互生,圆肾形,基部心脏形,直径7~10 cm,波状浅裂,上面有暗红色马蹄形环纹,伞形花序顶生,花多数,未开前,花蕾柄下垂,花柄连距长2.5~4 cm,花瓣红色、粉红色,白色,下面3片较大,1.2~2.5 cm,蒴果,成熟时5瓣开裂,果瓣向上卷曲.原产非洲南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另有马蹄纹天竺葵,叶面上有显著的马蹄纹.大花天竺葵,叶面上无显著的马蹄纹.  相似文献   

2.
双孢菇在生物分类学上隶属于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俗称洋蘑菇,简称蘑菇.双孢菇质地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无污染,为绿色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及、产量最大的菇种之一,2796双孢菇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高产,优质、高效食用菌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其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在市场上售价4~6元/kg,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广言 《花卉》2010,(8):1-1
近几年,南方人来到北京,华北,西北的城市,也许都有种亲切的感觉:无论是北京,哈尔滨,以至西安,银川,乌鲁木齐,也无论是在政府部门,在单位,新建居民小区,以及街道上,  相似文献   

4.
1减产原因 1.1定植苗弱或带病 苗床土壤松软度不一致,不平整,播种后浇水时,土层下陷导致高低不平,使植株不能均势生长;育苗畦由于选择在地势低的地块,当雨水多时,排涝不及时,土壤中氧气不足,导致根系坏死;播种过密,分苗不及时,幼苗拥挤,徒长,根部染病;拔草不及时,草大伤苗.  相似文献   

5.
加工萝卜新品种武渍一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渍一号萝卜是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新育成一个加工专用型品种,中晚熟,花叶,浅绿色,株高50 cm,开展度51 cm,叶片数26,肉质根长圆柱形,根长58 cm,横径4.5 cm,出土部分20 cm,皮白色,肉白色,致密,含水量少.生育期80天,每667m2产量4 000 kg.  相似文献   

6.
大樱桃发展的形势、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苹果、梨、葡萄等大宗水果过剩,价格下降.随着果业结构调整,小杂果不断升温,发展大樱桃热潮迭起,一些历史上栽培大樱桃很少的地区,把发展大樱桃作为重点,规划千亩、万亩基地,大批量从大樱桃主产区调人苗木,或在当地大面积育苗.随着大樱桃生产的发展,问题也不断出现,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桔,又称蓝莓,蓝浆果,属杜鹃花科,越桔亚科越桔属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果肉细腻,甜酸适度,具清淡芳香,风味及口感极佳,被视为保健食品而倍受关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引入,因其对环境和栽培技术要求较高,至今栽培面积较小,市场紧俏,经济效益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了解蓝莓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技术,对推动蓝莓产业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秋八步豇豆     
秋八步豇豆系海安地区农家品种,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1特征特性 秋八步豇豆属秋豇豆类型,蔓生,主侧蔓同时结荚,主蔓第五节开始结荚;叶为三出复叶,互生,叶色深绿;蝶形花,总状花序;嫩荚白色,长圆棍形,上下粗细均匀,色泽一致,荚长28 cm,荚粗1cm,单荚重20g,单荚籽18粒,荚面不平,籽凸出,无筋,皮肉厚,籽粒肾形,胭脂色.播种至收获45~50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甜瓜在柳州市广泛种植,只有在棚室设施条件下,种植才能成功.播种时期主要在春夏季,成熟期主要在夏秋季,正是柳州市的高温多雨季节,气温16~32℃,加上棚室设施的特殊生态环境,利于多种病虫害的繁殖和为害,随着连年的种植,病虫害种类增多,为害日益加重,成为生产中的重要障碍,给甜瓜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上犹县引进试种美少女小型西瓜,采用大棚避雨抗热栽培的方式,通过搭架吊蔓密植,获得高产.美少女西瓜为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下属种业机构育成品种,瓜圆球形,果皮深绿色,有明显黑皮斑纹,外观玲珑优美.单瓜重1.5~2kg,果皮极薄,肉色深红,肉质细嫩多汁,中心糖度14度左右,梯度小.从几年的种植情况来看,美少女适应性强,作为高档礼品西瓜,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它适宜春、夏、秋不同季节种植,尤以夏、秋抗热栽培效益更佳.每667 m2产量2500kg左右,最高产量可达3 000 kg.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5年~2017年间,首次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记录了野生食药用菌46属共58种,其中食用菌39种、药用菌9种、食(药)用菌10种;优势种类14种,珍贵种类9种,并提出了持续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柳江县蔗区2008年元月13日至2月5日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造成的甘蔗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未砍收的15300hm^2甘蔗全部受到冻害,其中叶片干枯、生长点和侧芽被冻死,蔗茎组织严重变质的甘蔗有2100hm^2,叶片大部分干枯,生长点和侧芽严重冻伤,蔗茎内组织大部分变质,且有轻微酒味的有8600hm^2;生长点和侧芽受冻伤,但茎内组织没有明显变质的有4700hm^2。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甘蔗品种耐寒性有很大的差别,新台糖22号耐寒性表现比较差,而桂糖21号、桂糖98/296等品种的耐寒性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猪苓生长土壤与自然土壤(非猪苓生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从猪苓生长土壤和自然土壤中各自分离得到6种主要类型的菌,猪苓生长土壤中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菌落数较多,霉菌次之,放线菌、酵母菌较少。自然土壤中细菌的菌落数较多,放线菌、酵母菌、霉菌次之,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猪苓生长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比自然土壤高3个数量级,固氮菌高2个数量级,霉菌高1个数量级,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则低1个数量级。而后又从2种土壤中各自分离纯化出5种已知的霉菌,分别为青霉属、交链孢霉属、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以及未鉴定出的其他霉菌,并且猪苓生长土壤中各霉菌数量都高于自然土壤,青霉属最为明显。猪苓生长土壤中合理的微生物比例,对猪苓人工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杏品种授粉生物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果胡安娜、塞买提等8个新疆杏品种进行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自然授粉结实率在5.1%~13.4%之间,自然结实情况较好;自花结实率较低,在0~7.1 %之间,其中大果胡安娜、黑叶杏、塞买提自花不实;各品种自然授粉结实率均比自花授粉结实率高;其中阿克西米西自然结实率和自花结实率均最高,分别为13.4%和7.1%;异花授粉与自然授粉结实率相比,在各杂交组合中,结实率较高的组合是佳娜丽×黑叶杏、佳娜丽×塞买提、阿克牙克勒克×塞买提和阿克牙格勒克×黑叶杏,分别为15.5%、9.6%、8.8%和7.3%,即黑叶杏和赛买提异花授粉树比自然授粉坐果率有显著提高,而佳娜丽和阿克牙格勒克相对下降.其他组合的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鞍山海城地区的南果梨和沈阳苏家屯地区的苹果梨初果期和盛果期适宜采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南果梨在海城地区初果期和盛果期最适采收期分别在9月20日、9月15日左右,一级果主要生理指标是:种子变黑指数分别是96.7、95.2,可溶性固形物是16.6%、16.1%,果实自然落果率分别是1.89%、1.26%。苹果梨在苏家屯地区初果期和盛果期最适采收期均在9月30日左右,一级果主要生理指标是:种子变黑指数分别是95.7、96.1,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是13.1%、13.4%,果实自然落果率分别是1.98%、2.38%。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挖掘灵芝优越的保健功效,本研究以灵芝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和调制工艺,经接受性检测,确定灵芝醋饮料加工工艺,切片灵芝按固水比1:100加水,100℃下煮制浸提2h。过滤;每100毫升滤液添加蔗糖16g,调配pH4.0,接种迪发酵母菌O.20g,32℃下发酵144h;发酵液接种沪酿1.01醋酸茵0.2g,120r·min^-1、320C恒温发酵14d,抽滤获得灵芝醋酸发酵液;将灵芝醋酸发酵液和浸提液按1:1混合,每100毫升添加蔗糖7g、葡萄糖0.6g、食盐0.04g调配成灵芝醋饮料,然后包装灭菌,开发出一款具有灵芝独特风味的新型保健灵芝醋饮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从国内外搜集的126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单一接种条件下,枯萎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61份,感病种质15份,高感种质1份;白粉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9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72份,感病种质3份。复合接种条件下,筛选出甜瓜双抗种质1份,种质名称为PI164331,引自印度。通过两种接种方法相关性分析可知,复合接种鉴定结果与单一接种鉴定结果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和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01株细菌,其中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分离到内生细菌86株,从土壤中分离到细菌215株。以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污染菌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等4种共8株木霉菌株以及蘑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Lentinul aedodes)等14种不同食用菌为实验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木霉有拮抗作用而对食用菌拮抗性弱甚至无拮抗作用的细菌75株。采用传统分类法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中作用效果最好的5株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5株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 subtilis。在实验中还发现,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更容易分离到木霉拮抗菌。  相似文献   

19.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0.
对甘肃省陇南地区、甘南高原区、陇中黄土高原区、河西地区主要林区及天然草原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收集和分类鉴定。收集资源699份,分类鉴定出隶属于2亚门、5纲、12目、38科、92属种类346种。对其优势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优势科为红菇科、多孔菌科、白蘑科、牛肝菌科,种类分别为51种、50种、46种、29种,优势属为红菇属和丝膜菌属,种类分别为42种、27种。其中陇南地区有278种,为全省大型真菌资源的优势分布区,优势科为红菇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白蘑科和鹅膏菌科,种类分别为53种、50种、32种、28种和17种,优势属为红菇属、鹅膏菌属、乳菇属和牛肝菌属,种类分别为39种、16种、14种和12种;甘南高原区优势科为白蘑科,种类15种,优势属为小菇属、铦囊蘑属,含种类6种和5种;陇中黄土高原区优势科为白蘑科,种类14种,优势属为杯伞属、枝瑚菌属、马鞍菌属、蘑菇属、牛肝菌属,种类在4种~7种之间;河西地区优势科为丝膜菌科和白蘑科,种类28种和16种,优势属为丝膜菌属,种类2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