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验证FAO的CROPWAT模型在非充分灌溉中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将民勤棉花和春小麦非充分灌溉的试验方案及当地气象资料输入模型,分析CROPWAT模型在模拟作物蒸发蒸腾量和非充分灌溉对产量影响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棉花各生育期日平均蒸发蒸腾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规律,但模拟值整体高于实测值0.15~1 mm;模拟非充分灌溉对棉花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时,模拟值和实测值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棉花和春小麦的RMSE、EF、CRM分别为20.62%和10.35%、0.98和0.856、-0.00051和-0.0155,说明CROPWAT模型总体模拟效果较好,但模型的执行值较实测值偏高。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非充分灌溉的研究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但为了使模拟结果更准确,使用前需根据当地实测资料对Kc、Ky等参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2.
渭北地区苹果高产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6年 ̄1998年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流域试验区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在小管出流灌水条件下,苹果耗水量与产是,质量的关系,根据苹果全生育期水量平衡原理,确定耗水量,并结合理论公式推算不同频率年的耗水规律,分析确定了最佳耗水量与最佳灌溉定额,最后提出渭北地区苹果高产的灌溉制度;灌水定额330m^3/hm^2,灌水次数最多8次,最少1次。  相似文献   

3.
籽瓜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88 ̄1992年甘肃民勤县的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籽瓜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了籽瓜的最佳耗水量与最佳灌溉定额。建立了籽瓜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及产量与各阶段耗水量的关系,分析了籽瓜高产的阶段耗水量,最后提出了民勤籽瓜节水高产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Jensen模型的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压砂地西瓜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灌溉制度问题,于2008年和2009年采用试坑对比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分析了压砂地西瓜耗水规律及需水关键期,并用Jensen模型对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压砂地西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为79.6~409.9 mm;(2)西瓜需水关键生育阶段顺序为"苗期开花坐果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伸蔓期膨大后期";(3)压砂地西瓜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系数λ_1=0.6171,λ_2=0.2707,λ_3=0.0355,λ_4=0.1097,λ_5=0.1390,λ_6=0.1106;(4)通过灌溉制度优化发现:供水量范围为80~240 mm时增产效果最明显,供水量达到320 mm时,压砂地西瓜可获得高产。最优灌溉制度为:苗期灌水20~30 mm,伸蔓期灌水50~55 mm,开花坐果期灌水40~45 mm,膨大初期灌水70 mm,膨大中期灌水60~70mm,膨大末期灌水60~65 mm。  相似文献   

5.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夏玉米生长模拟及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并寻求最佳的灌溉制度,对夏玉米在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下的生长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利用校验后的模型研究了3种不同降雨年型以及11种灌溉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qua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关中地区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下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模型模拟的产量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符合度指数(d)和纳什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919、0.249 t·hm-2、4.112、0.977和0.915;对于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RMSE、NRMSE、d和ENS分别为0.860、0.977 t·hm-2、6.407、0.933和0.694。利用校验后的模型分析了试验区内3种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11种灌溉模式的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依据模拟结果及夏玉米生理需水规律,同时为了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得出不同年型的优化灌溉制度为:若能保证出苗整齐,湿润年可不灌水,此时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推荐在拔节期灌水60 mm,能节约50%水资源,亦能保证稳产;干旱年推荐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各灌水60 mm,可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幼龄期压砂地枸杞灌水效率,保障枸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3水平灌水定额(300、225 m3·hm-2和150 m3·hm-2)的田间对比试验,采用综合指标增量最优方法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枸杞5月上旬萌芽期耗水以土壤蒸发为主,日耗水量0.6~1.2 mm,6月中旬进入夏果花期耗水量增大,日耗水量2.5~3.7 mm,7月中旬枸杞夏果期耗水量继续增大,达2.4~4.3 mm,7月下旬日耗水量最大,为3.2~4.7 mm,8月中旬耗水量下降,日耗水量3.0~4.2 mm。灌水定额对枸杞产量影响显著(P<0.05),灌水定额30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1 402.65 kg·hm-2;灌水定额225 m3·hm-2时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和黄酮较高,含量分别为4.56%、0.15%和0.41%;灌水定额150 m3·hm-2...  相似文献   

7.
有限灌溉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防雨池栽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有限灌溉对两个燕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为7个灌溉处理,副区为品种(内农大莜1号,白燕7号).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过分亏缺或后期灌水过量均显著影响到燕麦干物质积累;内农大莜1号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以及粗蛋白产量均为E处理(底墒水 拔节水 抽穗水)最高,而白燕7号的以上三种产量是以F处理最高;两个品种均是E处理具有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过度干旱(处理A)或后期灌水过多(处理G)均显著影响燕麦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内农大莜1号具有更强的抗旱性,而白燕7号则对水分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长安区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西安市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需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它们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冬小麦的灌溉定额为2060~2450m3/hm2,夏玉米的灌溉定额为2250~2775m3/hm2;并制定了3种一年两作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高产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DSSAT模型陕西杨凌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SSAT作物模型模拟了不同降水年型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对比分析不同生育期灌水对产量、WUE以及土壤蒸发量等的影响,从而确定关键灌水期;并在综合考虑产量、WUE、总灌水量、灌水次数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1) 冬小麦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四水中以返青水最为关键,其次为拔节水,最后为越冬水和灌浆水;当不灌返青水时,冬小麦产量和蒸腾量显著降低,土壤蒸发量显著升高;(2) 不同降水年型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产量、WUE、作物蒸腾量等表现为丰水年略大于平水年,二者显著大于枯水年;而灌水边际效益表现为平水年>枯水年>丰水年;(3) 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的冬小麦最优灌溉制 度分别为枯水年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水75 mm和50 mm,平水年返青期灌水75 mm,丰水年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水25 mm。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河套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的耗水量规律,用Jensen模型建立了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在苗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弱,此时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拔节—抽雄、抽雄—花期和花期—灌浆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此时期亏水将会减产。对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优化得出:灌溉定额为275~325 mm,玉米的产量较高;对灌水量的分配为苗期—拔节灌水量为20~40 mm,拔节—抽穗的灌水量为40~60 mm,抽雄—开花的灌水量为115 mm,开花—灌浆的灌水量为80 mm,灌浆—乳熟的灌水量为20~40 mm,较本地常规地面灌每公顷节水2 546.25~3 296.25 mm,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绿洲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洲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各生育期耗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以Jensen模型为基础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马铃薯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块茎膨大期马铃薯水分敏感指数最大,块茎形成期次之,苗期和淀粉积累期较小;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对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块茎形成期中度调亏、块茎膨大期轻度和中度调亏对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的水分利用效率比块茎形成期中度调亏、块茎膨大期轻度调亏和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分别提高了6.2%、8.3%和6.7%;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产量随耗水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随之降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比块茎膨大期中度水分调亏耗水量增加22.4%,产量增加20.4%,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4.0%。采用遗传算法并结合水分生产函数进行灌溉制度优化,结果表明:河西绿洲区膜下滴灌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25 mm时,产量最高,为43.86 t·hm-2,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9.5 kg·m-2;灌溉制度为苗期灌水20~30 mm,块茎形成期灌水70~75 mm,块茎膨大期灌水100~115mm,淀粉积累期灌水20~25 mm,灌水间隔为7 d。因此,膜下滴灌调亏在降低马铃薯耗水量的同时,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调亏不影响产量,可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东部干旱年份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通辽市丰田灌溉试验站3年野外实测试验,对该地区干旱年份玉米需水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干旱年份玉米拔节期与抽雄期耗水量占玉米整个生育期的50%以上,耗水强度依次表现为抽雄期拔节期灌浆期苗期,各生育阶段日耗水强度介于0.79~6.50 mm·d~(-1)之间;玉米干旱年份苗期、拔节期水分胁迫处理减产率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抽雄期水分胁迫造成的减产量最大,多年平均达10%以上。干旱年份随着玉米耗水量的增加,产量持续增加,而水分生产率先升后降,合理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干旱年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数学模型与动态规划,提出了干旱年份玉米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非充分优化灌溉制度,干旱年份应首先保证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各灌水1次的要求,每次灌水约600 m3·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10年—2011年秋冬季温室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秸秆生物反应堆对秋冬茬温室番茄的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秸秆生物反应堆条件下秋冬茬温室番茄的适宜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生物反应堆明显增加了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的耗水强度,其增幅分别为27.01%~50.50%和15.87%~76.32%。秸秆生物反应堆条件下的番茄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区番茄,其增幅为18.38%~35.97%。水分利用效率亦表现出秸秆生物反应堆高于对照区的规律,其增幅为8.31%~29.08%。当土壤水分苗期在60%θf~70%θf、开花坐果期在70%θf~80%θf、结果期在70%θf~80%θf时,对提高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滴灌大豆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295 mm、345 mm、395 mm、445 mm这4个不同的灌水处理;同时设置1个沟灌处理为对照,对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大豆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及大豆田间耗水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在石河子地区,滴灌大豆适宜的灌溉制度参数为:灌溉定额为395~445 mm,灌水定额为35~45 mm,苗期和成熟期取下限,灌水周期为7 d;花荚期和鼓粒期取上限,灌水周期5 d,整个生育期灌水13次.  相似文献   

15.
宝鸡峡灌区多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宝鸡峡灌区缺水现状,从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对宝鸡峡林家村枢纽工程和4个灌区水库、魏家堡渠首进行优化调度研究,通过优化配水,充分发挥蓄水工程的调蓄功能,使水资源的利用量最大。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中的目标规划法,用模拟技术生成子系统非劣解集,提出目标规划模拟方法,建立以供水量最大为目标的多水库供水系统目标规划模型,进行了灌区多水库优化调度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阿克苏苜蓿灌溉制度制定为例进行了研究,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通过建立作物生长天数与作物需水量的函数T-ET,构建了T-ET函数法作物灌溉制度模型。结果显示:采用32#喷嘴,射程20m,流量4.71 m3/h,有效控制面积315 m2,灌溉强度14.95 mm/h的喷灌设计,通过计算,该地区苜蓿年灌溉次数为25次,设计灌溉总量为750mm。结论表明通过灌溉制度模型可以快速地得到该地区苜蓿的需水规律和相应灌溉制度,该方法对于缺乏灌溉实验资料的区域及作物,简捷地制定出较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控墒补灌的春小麦滴灌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小麦旗叶各时期净光合(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胞间CO2浓度( Ci )变化趋势相反;过量灌溉T5各时期 Gs均有所降低,Pn和Tr成熟期下降显著( P<0.05);亏缺灌溉(T1) Pn峰值提前至孕穗期,各时期WUE均最低、LS最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花前同化物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墒度随灌水量增加显著( P<0.05)降低。二次曲线拟合表明,灌水量为371 mm时可取得7450 kg·hm-2的高产,灌溉频率约每7 d灌1次是本地区春小麦的最佳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