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对杨树植苗造林采取深栽、坐水、覆膜造林技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造林地自然概况 巴林右旗位于北纬 43°12′~ 44°28′,东经 118°12′~ 120°05′,总土地面积10265平方公里。由于过度放牧和对土地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在干旱、大风等自然条件作用下,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该地区属典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高度800米,年平均降水为356毫米,并多集中在6~8月份,年蒸发量为2039毫米,无霜期120~130天,主害风为西北风。土壤类型为棕壤上、栗钙土、草甸土,风沙上等,主要植物种类有小叶锦鸡儿、沙…  相似文献   

3.
以皂角、板栗、连翘三种林木为试材,采用漏斗状-覆膜集水技术,在鲁中山地模拟不同降水量进行径流集水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不同量降水后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覆膜和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且覆膜土壤相对含水量始终高于对照,试验后43d覆膜土壤相对含水量要比对照高4.0%左右。模拟降水后第1周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较快,覆膜比对照下降速度缓慢。覆膜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3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增加,其中以皂角成活率最高,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定不同造林类型区,采取不同造林密度,并在同一地类上进行油松裸根苗和油松容器苗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北干旱、半干旱阳坡及沙地上,油松是较为理想的绿化树种之一,采用油松容器苗造林可以一次成林,其造林成本相对较低,是在类似生态地区值得推广的一项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措施对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固体水、保水剂和覆膜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沙区造林成活率。其中覆膜措施效果最佳,其次为保水剂,最后是固体水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油松耐旱耐旱,是北方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分析了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如科学选择种植区域、合理整地、正确选择造林时间等.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土壤瘠薄、气候干燥的阳坡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双达标,一直是造林技术攻关的课题与破解的难点。2003年留坝县在武关驿、马道等乡镇开展554亩阳坡侧柏薄膜覆盖造林实验,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10.
油松飞播造林试验赵天全(四川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是温带树种,具有耐寒喜光的特点,是良好的建筑用材。我省盆周中山地区和川西南山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荒山连片集中,为寻求这些地区适宜的飞播造林树种,进行了油松...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合辽西半干旱区油松的最佳造林方式,对容器苗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裸根造林3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方式下苗木保水性好,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高,造林的成本显著低于裸根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方式下苗木的保水性、成活率等均好于裸根造林方式,其造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辽西油松林休眠期不同地表覆盖后土壤含水量及温度的变化,在油松林内开展休眠期覆盖地膜试验,结果表明,油松林休眠期地表覆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及温度,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起到很好的蓄水保墒增温效果,尤以覆盖黑膜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辽西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合的穴植方式,试验设计了单株、双株和3株3种不同的穴植方式,比较了其造林的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造林当年,3种穴植方式造林成活率差别不大,造林2~3年后,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以3株穴植的保存率最高,达87.2%,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造林成本也以3株穴植的最低,为3750元·hm^-2。  相似文献   

14.
对大青山12年生的人工油松林林木蒸腾特征、林地土壤蒸发、土壤含水量、林地坡面径流等指数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利用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理论和水量平衡理论对大青山油松林的合理造林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该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来确定,内蒙古大青山阳坡在年平均降水量300~400 mm的降水资源条件下,人工油松林的林分适宜造林密度应为992~2 811株/hm2,相应株行距在3.0 m×3.4 m~1.8 m×2.0 m之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优良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四翅滨藜的覆膜造林试验,分析了覆膜对地温与四翅滨藜生长量影响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在黄土丘陵区发展四翅滨藜最好采用覆膜造林技术的结论。并对大力发展四翅滨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陕西省吴起县移栽油松大苗造林主要技术流程,实施径流林业、抗旱造林的作业标准及使用生根粉、蒸腾抑制剂用量,并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移栽大苗油松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P0.05),坡度30°的坡面的成活率为70%,坡度30°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3%以上;其次是坡位。进行补植改造林分时的成活率与郁闭度有一定关系,成活率对于当地来说比较适当的郁闭度(0.4)的刺槐、杜梨等林分最高,有82%。荒草地造林成活率较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影响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油松飞播造林成效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幼苗保存和生长发育情况来看,以蒿属植物群落最好,乔木次之,自羊草、黄菅草群落较差,灌丛最差;单位面积幼苗数和有苗面积比例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坡中部〉梁峁顶部〉坡下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试验和工作总结,提出了宜君县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苗圃地及容器选择、作床、配土、种子处理、点播、苗期管理、造林时间及苗木选择、整地等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量化研究晋西黄土区的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揭示二者的多因子复合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蔡家川流域16块20 m×20 m林龄为28年的油松人工林标准样地,并划分成64块10 m×10 m样方,利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地形-林分结构-水土保持功能的关系模型。其中将地形因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作为潜变量,调查实验获取的各项指标作为观测变量。[结果]油松林的水平结构是对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两类水土保持功能影响最为显著的潜变量,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3和0.79。而在其对应的观测变量中,林分密度和林木竞争指数是主导水平结构的因子,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8和0.97,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7和-0.956,且较易调控。受结构因素影响较大的敏感功能因子为产流量、产沙量和林冠截留率,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7、0.91和0.69,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6、0.961和0.731。地形因子通过影响林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土保持功能。[结论]提出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的油松林分密度范围为1 100~1 4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