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干旱胁迫下高粱叶温与叶片水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叶片温度可以反映植物体内水分状况及气孔运动等一系列生理变化的特征,研究干旱胁迫下高粱叶片温度与水分状况变化间的关系,分析高粱抗旱反应机制。采用4个不同抗旱性高粱品种,在盆栽条件下,分别在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干旱胁迫,以正常灌水为对照,胁迫7 d后测定高粱叶片自由水含量、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相对含水量等水分状况,利用远红外热成像仪测定叶片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高粱叶片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相对含水量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等水分状况在不同生育时期均呈下降趋势,吉杂305(高度抗旱品种)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吉杂127(高度干旱敏感品种)(P<0.05),锦杂106(中等抗旱品种)和锦杂103(干旱敏感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叶温差与自由水含量和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与束缚水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叶片温度变化可以反映高粱叶片的水分状况,叶温差可以作为高粱抗旱性筛选的一个重要指标,应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高粱抗旱性的鉴定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对21个供试番茄品种间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其对红枣小番茄的选择性最强,与对原番茄二号、中杂9号、圣星果、丰园红番茄、奥粉一号、大黄156、佳粉十五号等7个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余13个品种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p>0.05)。番茄不同品种间的叶毛数、可溶性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对番茄品种的选择性与叶毛数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75 2,p<0.001);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54 7,p<0.01);而与叶片的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下8份甘蓝型油菜芽期和苗期抗旱相关指标,鉴定芽期和苗期抗旱性,筛选抗旱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质芽期和苗期抗旱性强弱不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最适PEG 6000浓度为15%,成苗率可作为芽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方法分析苗期相关指标的变化,利用抗旱性综合度量值D值评价甘蓝型油菜苗期抗旱性,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r=0.907~(**))、可溶性蛋白(r=0.921~(**))与抗旱度量值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r=-0.837~(**))与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水分胁迫下12个玉米品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表明,各品种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宁玉309、辽单565、郑单958、大民338四个品种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较高水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值的差异在水分胁迫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过12个玉米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值进行的聚类分析表明,辽单565、郑单518、北育288及大民338聚为一类,它们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抗旱性强;郑单958、益丰29、铁研124及秀青74-5聚为一类,它们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较低,丙二醛含量较高,抗旱性弱;宁玉309、大丰26、冀玉10及抚玉8号的各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含量居中,抗旱性中等。结果表明:辽单565和大民338两个品种在具有较高抗旱性基础上,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也达到较高水平,达到了节水、抗旱、增产的目标,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辣椒品种营养组成和绒毛特征与抗侧多食跗线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螨量比值法,研究11个辣椒品种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的关系,以期阐明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机制.结果显示,螨量比值与辣椒品种叶片绒毛密度、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5、-0.8851和-0.6712;与游离丝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9;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丝氨酸含量及叶片绒毛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了烟蓟马对9个葡萄品种的选择性,研究其与寄主物理性状和次生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烟蓟马对‘信侬乐’(高墨实生)的选择性最强,与对其他品种的选择性差异显著;选择性最弱的葡萄品种为‘秋黑’和‘摩尔多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蓟马对葡萄不同品种的选择性,与叶片内的单宁、黄酮和蜡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3.840-8.662x(r=-0.847,F=45.255,P=0.005),y=6.559-0.31x(r=-0.876,F=57.421,P=0.004)和y=13.988-5.081x(r=-0.938,F=122.071,P=0.001);与寄主的可溶性糖含量[y=0.269+0.809x(r=0.746,F=24.552,P=0.002)]、总酚[y=-6.015+2.492x(r=0.834,F=41.195,P=0.007)]和叶片厚度[y=-4.337+28.521x(r=0.430,F=7.044,P=0.033)]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含量不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097(P=0.803)。单宁、蜡质和黄酮含量对烟蓟马在葡萄品种上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其含量越高,烟蓟马选择性越弱。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品种中糖分及木质素含量 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徽省猕猴桃主栽品种金魁、早鲜、魁蜜和金丰为研究对象,于展叶孕蕾期分别取发病的枝条、叶片,以未发病的健株相应组织为对照,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分析枝条、叶片中木质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金魁健株枝条、叶片中可溶性糖及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金丰。自然发病后,抗感病品种枝条、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都降低,感病品种降低更多,金魁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4.20%,金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55.35%;木质素含量都升高,且抗病品种金魁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比感病品种金丰高得多,其变化率分别为7.17%、3.01%,枝条中的木质素含量变化率分别为110.39%、68.98%,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枝条中木质素、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发病率也呈负相关,γ分别为-0.9583和-0.9282;叶片中木质素、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发病率呈负相关,γ分别为-0.8099和-0、8266。从而说明枝条、叶片中可溶性糖及木质素含量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抗感品种淀粉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与品种抗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连续3年对引进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半干旱偏旱区的缓坡耕地、台地和川旱地三种不同立地类型区,分别布设旱地组和补充灌溉组进行田间试验,对同一苜蓿品种在不同立地类型和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苗期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叶片失水速率以补充灌溉最高,旱地次之,坡耕地最低;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保水力(HAW)、抗旱性指教(ID)之间呈负相关,HAW与ID呈显著正相关.对主要抗旱指标进行了多元回归预测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寄主选择行为机理, 通过自由选择法研究有翅成蚜对7个茶树品种的取食选择性, 利用蚜量比值法对供试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 并进一步分析茶蚜取食选择性与茶树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有翅成蚜对7个茶树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存在差异, 其中对‘黄金芽’的选择性最强, 而对‘黔茶1号’和‘黔茶10号’的选择性最弱。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茶树品种中, ‘黔茶1号’‘黔茶10号’为抗虫品种; ‘福鼎大白茶’‘龙井43’‘黔茶8号’为中抗品种; ‘黔湄601’为感虫品种; ‘黄金芽’为高感品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茶蚜取食选择性与茶树叶片总厚度(r=-0.84)、下表皮厚度(r=-0.78)、栅栏组织厚度(r=-0.94)、咖啡碱含量(r=-0.91)、茶多酚含量(r=-0.94)呈显著负相关, 与气孔密度(r=0.93)、游离氨基酸含量(r=0.94)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海绵组织厚度(r=-0.27)、可溶性糖含量(r=0.75)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我国抗蚜种质资源鉴选及利用、茶蚜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黑龙江半干旱区玉米成熟过程中子粒和穗位叶中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子粒灌浆和脱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子粒中IAA、GA3和ZR含量与灌浆速率均呈正相关,且IAA达到极显著(P0.01),两品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6和0.9488;而穗位叶中ABA含量与灌浆速率呈负相关。子粒中ABA含量与子粒脱水速率呈负相关,IAA和ZR含量与子粒的脱水速率呈正相关,其中郑单958子粒中ZR含量与脱水速率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为0.8813;穗位叶中IAA、GA3、ZR和ABA含量与子粒脱水速率均呈负相关,先玉335穗位叶中ZR和ABA含量与脱水速率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6和-0.9216;郑单958穗位叶中IAA含量则与脱水速率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为-0.8976。在半干旱春玉米区,玉米子粒灌浆速率主要与子粒中IAA、GA3、ZR和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相关,而脱水速率则与子粒和穗位叶中各内源激素含量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9份玉米EMS诱变系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PEG-6000室内模拟干旱环境对EMS化学诱变获得的19份M4代诱变系进行干旱胁迫,选用相对发芽率、可溶性糖胁迫指数、离体叶片失水率、相对株高和丙二醛胁迫指数5个抗旱性指标,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R08Y1427、K305Y1413、R08Y1421和K305Y1403等4个抗旱性较好的诱变系,为玉米的抗旱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证明EMS化学诱变可改良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以金花梨及其18个变异单系为材料,对其进行了抗病性、抗寒性的田间调查和部分抗性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金花梨部分变异单系在抗病性、抗寒性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表现明显差异,与抗病能力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电解质渗出率发生一定变化,但抗寒能力田间表现无差异,可能其内部抗寒生理发生了变化;可溶性糖含量与电解质渗出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芦选一号"甘薯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细胞水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等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甘薯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水势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轻度胁迫下降低,而在重度胁迫下升高;SOD活性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升高;POD活性在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普遍下降;CAT活性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4.
以120份西北地区甘蓝型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人工气候室盆栽,油菜五叶期时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通过抗旱指数和生理指标测定,对120份材料进行抗旱鉴定,探讨甘蓝型油菜抗旱指数与8个抗旱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指标的选择。结果表明:120份种质中高抗旱材料6份、中抗10份、低抗23份、低感42份和高感39份;不同油菜种质干旱处理后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增加率分别为94.7%、432.8%和95.7%;抗旱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0.521~(**))、可溶性糖含量(0.506~(**))、脯氨酸含量(0.495~(**))和叶片保水力(0.426~(**))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0.372~(**))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抗旱指数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可溶性蛋白,直接通径系数为0.384,间接影响最大的是SPAD值,间接综合效应为0.196。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指标综合为3大类:渗透调节因子、水分保持因子和膜脂损伤因子。关键字:  相似文献   

15.
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XY335),供试菌株为NECC11322(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胞杆菌、NECC11324(B. megaterium)巨大芽胞杆菌。试验设4组处理:Con(无菌水浸种,干旱胁迫),C1(无菌水浸种,正常供水),C2(NECC11322菌液浸种,干旱胁迫),C3(NECC11324菌液浸种,干旱胁迫),测定了浸种后盆栽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抗性生理指标及植株的N、P、K含量。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接种NECC11322、NECC11324后,玉米幼苗叶片及根系SOD、POD、CAT、APX活性较Con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接种NECC11322根系POD活性增长最为显著,较Con增长67.78%;植株叶片及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较Con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接种NECC1132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长最为显著,较Con增长152.10%;与Con相比,植株叶片及根系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均有所提升,接种NECC11322后叶片全氮含量升高最为显著,较Con增长88.47%;干旱胁迫下接种两种芽胞杆菌后,植株叶片及根系丙二醛含量较Con均显著降低,接种NECC11322[JP2]后根系降幅最为显著,较Con降低51.03%。综上可知,干旱胁迫下接种两种芽胞杆菌均可降低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其中NECC11322菌株更具有抗旱性。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养分含量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促进玉米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干旱及复水对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碳氮物质转运影响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干旱胁迫、旱后复水过程中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碳水化合物、氮素同化物以及碳氮转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增强,增幅为54.9%,可溶性糖与蔗糖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84%、25%;块茎蔗糖与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5%、11.8%。复水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叶片SPS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块茎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下降6.25%(P<0.05),蔗糖与淀粉含量分别增加21.8%、29.8%。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49.3%,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片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29.4%、38.4%,全氮含量降低13%;块茎中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16.8%、270.9%。复水后叶片中NR与GS活性高出对照3.5%、12.1%,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全氮含量仍保持较低水平;块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增幅分别为24.6%、178.4%,全氮含量增加,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干旱胁迫显著阻碍了马铃薯碳水化合物与氮素同化物的合成与转运,使马铃薯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但干旱促进了氮素向块茎转运,块茎中的碳氮比下降;复水后马铃薯植株能够快速修复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表现为块茎中淀粉含量增多,块茎碳氮比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线辣椒"2号"、"6号"、"L14"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于定植20 d(缓苗结束)后进行5个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5%、55%、65%、75%、85%(CK),于处理20天后的开花坐果期间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分析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3个品系叶片内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步上升,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的处理下,2号、6号、L14的细胞膜透性分别为对照的1.38、1.47和1.35倍,脯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00、1.47和2.00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7、1.35和3.70倍。说明线辣椒可以通过渗透调节作用来适应干旱逆境。L14在水分胁迫下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的程度较低,渗透调节和耐旱能力较强;6号品系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与抵御能力相对较弱,2号品系居中。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玉米大喇叭口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大喇叭口期水分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大喇叭口期不仅是对肥水条件敏感的时期,也是抗旱性鉴定的关键时期;玉米叶片鲜干比、地上部鲜干比、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磷酸盐的吸收量与玉米抗旱性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玉米抗旱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KCl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施KCl(0.70 g·株-1)显著缓解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抑制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相对 提高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施KCl还相对提高了马铃薯的株高、基径、单株匍匐茎数量和单株产量,增施氯化钾使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植株株高、茎粗、单株匍匐茎数和单株产量分别相对提高6.32%、18.28%、13.75%和29.45%。由此可以认为,在干旱条件下增施氯化钾可通过提高马铃薯幼苗的保水能力,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并相对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轻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