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温(25℃)条件下其抗氧化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1)高温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2 h后达最大值(P<0.05),相比初始含量升高了37.9%.(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高温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在48h时达最大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高温组海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胁迫48 h时,叶绿素含量达最小值,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38.5% (P<0.05).(4)在高温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在48 h时达最小值,与初始值相比下降47.2%,呈显著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波动趋势,处理8h后,SOD活性达最小值;40h后,SOD活性达最大值,与初始值相比上升了36% (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处理36h后,海带幼苗的CAT活性略有升高;处理48 h后,CAT活性达最小值,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75.8% (P<0.05).(5)高温条件下,海带幼苗的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量(Fv/Fm)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处理48 h后,高温组的Fv/Fm达最小值,与初始条件相比下降了56.8%,呈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可为海带的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下坛紫菜叶状体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以坛紫菜耐高温品系Z-61 F4代叶状体为试验材料、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为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30 ℃、26 ℃)与正常培养温度(21 ℃)下,处理不同天数(0、2、4、6、8、10 d)后坛紫菜叶状体中自由基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高温胁迫→活性氧含量上升→细胞膜氧化受损,产生过量膜脂过氧化物→细胞感受到过量的活性氧信号→抗氧化系统和渗透压调节系统共同响应,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含量下降。同时比较两种紫菜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在高温胁迫下能同时启动抗氧化系统和渗透压调节系统,而野生型坛紫菜则只能启动渗透压调节系统,并且两种紫菜抗氧化系统的本底含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别。由此说明不同品系坛紫菜耐高温性状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应激性和本底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温(25℃)条件下其抗氧化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1)高温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2 h后达最大值(P0.05),相比初始含量升高了37.9%。(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高温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在48 h时达最大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高温组海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胁迫48 h时,叶绿素含量达最小值,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38.5%(P0.05)。(4)在高温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在48 h时达最小值,与初始值相比下降47.2%,呈显著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波动趋势,处理8 h后,SOD活性达最小值;40 h后,SOD活性达最大值,与初始值相比上升了36%(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处理36 h后,海带幼苗的CAT活性略有升高;处理48 h后,CAT活性达最小值,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75.8%(P0.05)。(5)高温条件下,海带幼苗的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量(Fv/Fm)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处理48 h后,高温组的Fv/Fm达最小值,与初始条件相比下降了56.8%,呈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可为海带的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盐藻和塔胞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测定了高温胁迫(35~50 ℃)下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塔胞藻(Pyramimonas sp.)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变化.测定的主要参数有: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諴SⅡ=yield),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5 ℃)相比,高温胁迫下2种绿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諴SⅡ、ETR和qP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也逐步增大;高温胁迫下盐藻的NPQ先升高后下降.塔胞藻的NPQ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温度有关,35 ℃和45 ℃处理下,塔胞藻的NPQ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40 ℃处理下NPQ则先下降后上升.盐藻的耐热性较好,在40 ℃和45 ℃下处理10 min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各荧光参数可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在50 ℃下处理10 min后各荧光参数则不能恢复.塔胞藻的耐热性较差,在35 ℃和40 ℃处理10 min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各荧光参数可基本恢复,而在45 ℃下处理10 min后则不能恢复.本研究还对高温胁迫下2种绿藻的响应机制以及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高温微藻品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温胁迫对球等鞭金藻3011和8701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摘要:本文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3011和8701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35-50℃)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温胁迫下2株金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o(PSⅡ的潜在活性)、ΦPSⅡ(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rETR(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qP(光化学淬灭)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也逐步增大。NPQ(非光化学淬灭)的变化趋势则与其他荧光参数不同,3011的NPQ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8701的NPQ变化则与胁迫温度有关,35℃和40℃处理下NPQ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45℃处理下NPQ则先上升后下降。3011与8701的耐热性存在一定差异。3011在40℃下处理10min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各荧光参数基本恢复,而在45℃和50℃下处理10min后,各参数均不能恢复。8701在35℃和40℃处理10min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荧光参数Fv/Fm和Fv/Fo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而在45℃下处理10min后,各参数均不能恢复。本文还对高温胁迫下2株金藻的响应机制以及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高温微藻品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模拟干出条件研究孔石莼(Ulva pertusa)在不同干出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以采自大连潮间带的孔石莼为材料,测定在不同的干出时间(0 h、0.5 h、1 h、2 h、4 h、6 h)下其叶绿素a(Chl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出胁迫会对孔石莼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干出时间的延长,孔石莼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缓慢的升高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这些结果为孔石莼的抗性生理研究提供了补充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主要用来养鲍和提取琼胶,但其产量与栽培周期受夏季高温限制。海藻糖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对抗高温、干旱等逆境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海藻糖在大型藻类抗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研究了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龙须菜的生长、抗逆相关化合物和代谢酶、水杨酸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mol/L海藻糖的添加促进了龙须菜的生长(相对生长速率为对照组的1.39倍)和部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升高;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为对照组的1.34倍),而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降低。同时,外源海藻糖激活了龙须菜中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和异分支酸合酶(ICS)的活性,显著促进了水杨酸的积累,其含量是对照组的2.05倍,此外,热激蛋白70(hsp70)基因、lox1和 ics基因在海藻糖添加后表达上调,而lox2基因在12 h表达下调。可见,海藻糖可以通过缓解高温对细胞膜的损伤、增强抗胁迫物质和水杨酸积累等来保护高温胁迫的龙须菜。  相似文献   

8.
以坛紫菜耐高温型品系Z-61 F4代叶状体为实验材料,野生型坛紫菜(WT)叶状体为对照,研究了常温(21℃)静水和高温(30℃)静水培养不同天数(0、2、4、6、8、10 d)后,坛紫菜藻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和4种主要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常温静水培养对坛紫菜耐高温型品系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甚至短时间的常温静水培养还有利于提高野生型品系藻体的品质;但高温静水培养会显著降低耐高温型品系和野生型品系的品质,只是耐高温型品系的品质下降速度要慢于野生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品系还可以通过调节藻体细胞内别藻蓝蛋白(AP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来增强自身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坛紫菜的抗逆性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后续坛紫菜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龙须菜抗高温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招波  孙雪  徐年军  骆其君 《水产学报》2012,36(8):1304-1312
以龙须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高温下龙须菜的生长速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藻胆蛋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HSP70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组不论是生长、酶活性和膜脂受损情况都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5.0、10.0μg/mL处理组效果较好。10.0μg/mL水杨酸处理组效果最为明显,日生长速率与对照组相比增长了340%。在处理第3天,10.0μg/mL处理组各指标达到最大,SOD增长了74%,POD增长了70%,CAT增长了40%。脯氨酸和甘露醇分别增长了70%和26%。藻红蛋白增加了46.2%,藻蓝蛋白增长了40%。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第1天下降最为显著,下降了10%。高温胁迫下,龙须菜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和ΦPSⅡ均明显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杨酸处理能有效减缓5种龙须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降低程度。水杨酸处理后HSP70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低。本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具有增强龙须菜抗高温胁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悦  崔晓山  陈娟娟  杨锐  严小军 《水产学报》2017,41(10):1578-1587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内源性植物激素的变化趋势与坛紫菜在高温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以在宁波象山采集的"浙东1号"坛紫菜叶状体为样品,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模式作为分析手段,系统地分析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坛紫菜中11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环境中共检测出7种植物激素,分别为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吲哚乙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茉莉酸。在20、25、28和35°C下,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刺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在高温组中的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呈现下降的趋势。以28°C作为胁迫温度,在不同胁迫时间下,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的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茉莉酸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在恢复培养过程中,水杨酸、茉莉酸、吲哚乙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均呈现下降、升高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呤的含量则随着恢复培养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高温胁迫下,坛紫菜在促进生长类激素和胁迫抑制类激素的共同调控下进行胁迫防御,维持自身生长。然而,坛紫菜的防御能力有限,且高温胁迫引起的藻体自损伤可能难以修复。  相似文献   

11.
高温对鱼类的影响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其生长繁衍与生活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环境温度是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摄食、生长、免疫和生殖等活动,具有多方面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30℃以上温度条件下青蟹种苗生产的相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青蟹蚤状幼体的发育速度因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Z1变态为Z2时间缩短1 d,并直接影响后期幼体的变态存活率;高温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育苗水体中NO2-N、NH4-N含量及弧菌数、总菌数峰值会提早出现;高温季节育苗可通过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进、换水避开高温,选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害以及蟹苗变态期适当降低水温等措施提高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辽宁沿海地区开展了日本对虾二茬苗养殖,需要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提供苗种。本文提出了高温季节日本对虾苗生产应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对早期蟹苗的需求,进行了河蟹控温育苗高产试验。在850m^水体中,一茬育出大眼幼体329kg,计4606万只,平均1m^3水体出苗量为0.387kg,平均成活率为21.93%。通过试验,探索出高产技术是:1)交配前对亲蟹加强饲喂,增加营养积累,促进亲蟹交配;2)交配时把水温和盐度分别控制在10-14℃和18-22;3)越冬促熟亲蟹期,要投优质鲜活饵料,池水盐度要高于交配时,水温不低于6.0℃  相似文献   

15.
水产软罐头食品的高温杀菌F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艾东 《海洋渔业》1987,9(3):106-109
<正> 各类水产软罐头食品均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份,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极易污染微生物。因而,在包装密封之后,也要进行严格杀菌,以保证一定时间内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玉恒  王亮 《齐鲁渔业》1997,14(3):11-12
介绍了太平洋牡蛎亲贝的选择和促熟,获卵与孵化,幼虫发育和培育技术,以及附苗和单体牡蛎苗种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外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埃格草(Egeria densa)对夏季自然高温强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选择同科本地种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作对比,在2014年8月夏季自然环境下进行实验处理,分别在第0、3、6、9、12、15天测定各物种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温与强光照对3种沉水植物的生理特征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其光合作用影响显著,且长期高温强光照环境的影响更大。第1-3天,温度升高至31℃左右,伊乐藻的叶绿素含量和3种植物的Fv/Fm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第4-6天温度持续在32℃左右,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且伊乐藻和埃格草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初始值(P<0.05);除了第3天埃格草的叶绿素含量外,整个实验期间伊乐藻和埃格草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在第12天和第15天时轮叶黑藻的叶绿素含量与初始值无明显差异(P>0.05),第9天和第12天轮叶黑藻的Fv/Fm与初始值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整个实验期间轮叶黑藻的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初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轮叶黑藻通过较快恢复光合作用并维持体内抗氧化系统的稳定,对夏季高温强光照环境展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以及长期高温强光照条件下,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使得外来种伊乐藻和埃格草不适合在高温强光照环境中生长,夏季高温与强光照环境将会抑制其入侵和扩散。外来种伊乐藻和埃格草对高温强光照的耐受力低于本地种轮叶黑藻。  相似文献   

18.
在15、18、21、24、27、30℃水温下,分别制备仿刺参福建连江群体和辽宁大连群体的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仿刺参连江群体内脏团提取液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最大时的水温比大连群体分别提高了3~9℃;高温(24、27、30℃)胁迫下,连江群体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大连群体(P0.01),其内脏团提取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亦极显著高于大连群体(P0.01),其体腔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24℃和30℃时极显著高于大连群体(P0.01);仿刺参连江群体和大连群体体腔液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15℃时最大,内脏团提取液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均在18℃时最大;连江群体仿刺参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丙二醛含量在18~30℃下均显著低于大连群体(P0.05,P0.01)。研究表明,福建连江夏季高温驯化的仿刺参子二代群体,在高温胁迫试验中,其体腔和内脏团提取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大连群体,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大连群体,这些酶耐热性的提高,有利于仿刺参机体清除因高温胁迫产生多余的自由基,减少机体因高温胁迫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6月上中旬采攮主荣成海域的魁蚶,在常温条件下,投喂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经11天促熟便可自然产卵。幼虫培育主要用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混投,育成率达55.6%,340m^3水体出壳长700μm以上稚贝20.1亿粒(591.2万粒/m^3),经40余天海上保苗出商品苗3.52亿粒(103.53万粒/m^3),保苗率1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