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 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 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 563 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 687 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 19~55 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 0.530~0.909(平均值为 0.748),期望杂合度为 0.818~0.929 (平均值为 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 (平均值为 0.871);Cervus3.0 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 95%时, 10 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 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 42 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 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利用 8 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 对 100 尾放流大黄鱼亲鱼以及官井洋海域回捕的 295 尾大黄鱼样本进行亲子鉴定,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大黄鱼回捕效果评估方法。8 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 78 个等位基因, 其观测杂合度为 0.511~0.939 (平均值 0.764), 期望杂合度为 0.643~0.897 (平均值 0.781), 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587~0.883 (平均值为 0.751); 通过 Cervus 3.0.7 软件模拟分析得到, 在置信度大于 95%的情况下, 8 个微卫星位点的个体累积排除率达到 99.99%以上水平; 2019 年 7 月从官井洋海域回捕到的 190 尾大黄鱼中, 检测出 5 尾与放流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的个体, 占回捕样本总数的 2.63%。推算本次富发放流大黄鱼在回捕样本中所占比例为 60.53%左右, 进一步推算出 7 月富发公司放流大黄鱼的回捕率为 0.0038%左右。8 月、9 月的 105 尾回捕样品中未能检出标记个体。本研究构建的大黄鱼亲子鉴定技术体系不仅可为三沙湾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亦可为三沙湾大黄鱼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本研究对于我国其他海水鱼类的增殖放流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5年6月,将约500万只人工繁育的三疣梭子蟹C2期稚蟹放流到辽宁盘锦沿岸海域.当年7月28日—10月3日在盘锦沿岸以地笼网回捕1671只三疣梭子蟹样本,剪其螯足,剥离肌肉,提取DNA,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进行亲子鉴定,开展个体识别.试验结果显示,120只为当年放流蟹,放流后苗种短期月间放流蟹占当月回捕蟹群体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8个高质量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选育世代F1、F2、F3、F4和团头鲂"浦江1号"的357个子代进行了亲子鉴定,主要方法是通过Cervus 3.0.7计算机模拟软件依次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模拟分析和亲子分析,根据LOD值大小判定亲子关系。结果表明在团头鲂混养家系中,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935,最终所有子代准确地找出对应的父母本,亲子鉴定准确率为100%,证实微卫星标记在团头鲂亲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吕建建  王渝  高保全  李健  刘萍 《水产学报》2013,37(6):816-822
为发掘三疣梭子蟹Ⅰ型微卫星标记,实验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NCBI数据库已公开的13 985条三疣梭子蟹EST序列中搜索微卫星位点.结果显示,共搜索到287个微卫星位点,其中主要为二核苷酸重复序列(173个),占总数的60.3%;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序列(79个),占总数的27.5%;四、五、六核苷酸重复位点较少;在二核苷酸重复位点中,AC/GT重复位点最为丰富,占二核苷酸重复位点总数的53.8%,AG/CT重复次之,占二核苷酸重复位点总数的37.0%,AT和GC重复较少.挑选14个Ⅰ型微卫星标记在野生三疣梭子蟹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8个位点呈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遗传杂合度(H)分别为0.57和0.63.其中6个多态性位点的PIC值大于0.5,呈现较高多态性特征.研究表明,基于三疣梭子蟹EST数据发掘Ⅰ型微卫星标记的方法切实可行.本研究发掘的Ⅰ型微卫星标记将为三疣梭子蟹遗传多样性评估、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分析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DNA标记用于三疣梭子蟹家系亲子关系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定向交尾技术构建的4个谱系清晰的家系为材料,检测两对微卫星标记Pot17和Pot42在三疣梭子蟹家系鉴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个位点在4个家系的5个已知父母本和98个后代中共检测出11个等位基因,其中Pot17位点6个,Pot42位点5个。分析显示,上述检出的等位基因频率在0.0291和0.3592之间,Pot17和Pot42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740和0.7577,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214和0.679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73和0.7129。根据已知亲本和子代基因型,推断出了4个家系全部亲本的基因型。Pot17和Pot42微卫星标记具有达0.995的较高累积个体识别率,可以用于三疣梭子蟹的亲子关系鉴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山东沿海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亲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实验采用536 bp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4个亲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01个三疣梭子蟹个体共检测到155个单倍型,4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972 3~0.993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21 2~0.023 6,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和Fst分析结果均显示,4个三疣梭子蟹亲蟹群体间遗传分化微弱,未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NJ系统树中未出现与各群体相对应的的谱系分支。研究表明,4个增殖放流亲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其遗传结构与放流海域的野生群体间没有明显分化,种质资源质量较好。此外,群体历史动态分析显示,渤海南部和黄海北部的三疣梭子蟹历史上曾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8.
郭爱环  原居林  练青平  倪蒙  刘梅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22,46(12):2349-2356
为评估钱塘江上游黄尾鲴的增殖放流效果和潜在遗传风险,本实验利用已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基于亲子鉴定技术对钱塘江上游增殖放流黄尾鲴的资源贡献率进行估算,同时开展黄尾鲴养殖群体和野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评估其增殖放流的遗传风险。结果显示,33尾繁殖亲本群体和105尾回捕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6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70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03,11对微卫星引物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分析表明,11个座位累计非亲排除率(CEP)达到99.999 980%,在回捕的105尾黄尾鲴个体中,5尾回捕个体被确认为放流的子代,对野外群体的资源贡献率为4.76%。黄尾鲴养殖群体和野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内各个遗传参数相差较小,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5.92%),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3 59,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4.42,属于低等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8年6—8月在辽东湾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4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了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调查数据,对辽东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开展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6月上中旬辽东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低,相对资源密度为2.80只/h;在6月下旬共放流苗种3 678.94万只,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6.60、2.20和13.33只/h。通过6月上中旬放流前本底调查和8月下旬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内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计算出2018年辽东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为30.10%;同时采用世代分析法,分析出2018年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比为94.54%。统计2018年秋汛期间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为1 890 t,增殖放流回捕产量538 t,回捕率9.36%,投入产出比为1∶12.02。通过扫海面积法估算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为2 056 t,接近于回捕调查的实际产量。建议可以适当加大辽东湾三疣梭子蟹的放流量,促进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修复和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利用荧光引物和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了自主开发的12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在505尾黄鳍棘鲷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并构建了亲子鉴定技术。结果显示,该研究中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9.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5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66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21,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此外,运用Cervus 3.0软件对已知系谱信息的112尾黄鳍棘鲷亲本和393尾子代个体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12个标记的累积排除概率达99.58%;当微卫星标记数量为8时,累积排除概率达到99.1%。因此确定AL49、AL37、AL01、AL20、AL14、AL18、AL15和AL51共8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为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的核心体系。在双亲性别未知的情况下,其双亲的累积排除率为99.1%。根据黄鳍棘鲷子代的实际基因分型数据,实际鉴定率为89.31%。该研究构建的微卫星标记组合能为黄鳍棘鲷不同家系混养后的亲子鉴定、种群选育和分子辅助家系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2007年建立的抗病家系之一(将其定义为亲本家系)及其回交家系和全同胞近交家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7~3.0,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53 2~2.887 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54 1,杂合度观测值为0.307 0~0.664 8,平均杂合度观测值为0.487 0,无偏期望杂合度值为0.200 0~0.606 8,平均无偏期望杂合度值为0.606 8,多态信息含量为0.233 4~0.579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99 5,3个家系均为中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亲本家系、回交家系、全同胞近交家系,其中Poli194TUF位点在全同胞近交家系中发生纯合.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67 1,表明遗传变异有6.71%来自于家系间,家系间分化较低.根据家系间的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亲本家系和全同胞近交家系聚为一类.全同胞近交家系纯化基因速率较快,适合牙鲆品系的快速建立.  相似文献   

12.
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的基因组文库和EST文库开发了30个文蛤多态性微卫星标记。8个G-SSR和22个EST-SSR多态性位点共获得1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67,多态性信息含量、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分别介于0.172~0.744、0.040~0.720、0.187~0.793之间;G-SSRs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都较EST-SSRs高;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发现,24个位点偏离了平衡状态;利用BLASTx对含多态性SSR位点的EST进行功能注释,11个位点来自注释基因序列。 将30对文蛤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斧文蛤和帘文蛤中进行了通用性检测,通用率分别为30%和40%。这些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展文蛤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奠定基础,并且可用于文蛤、斧文蛤和帘文蛤的比较作图、基因发掘和QTL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江、珠江、黑龙江水系野生鲢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34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长江(湘江、监利、枞阳)、珠江、黑龙江(抚远)鲢共5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 )、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等进行了遗传检测,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Nei氏标准遗传距离,以卡方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以近交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析群体的遗传分化。同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获得NJ聚类图。共检测出154个等位基因,其中有80个共有基因。位点等位基因1~9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4.666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2.948 9。5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29 5~0.461 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00 2~0.552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3 5~0.493 0。表明5群体为中度多态,遗传多样性较低,且长江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也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通过群体间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比较显示:长江3个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遗传距离最小;黑龙江与长江鲢群体间相似系数较大(平均0.871 8),遗传距离较小(平均0.137 4)表明二者遗传分化亦最小;珠江鲢与长江鲢间的相似系数最小(平均0.831 0),遗传距离最大(平均0.185 2),其遗传分化差异较大,结果未显现出群体间遗传差异的大小与其地理距离远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疆土著鱼类白斑狗鱼(Esox lucius)已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本研究用8对微卫星标记扩增了190-360bp的2-7条带,分析构建了白斑狗鱼家系亲本的遗传结构。白斑狗鱼雌、雄亲鱼的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6438、0.7066和0.6500、0.7076,表明白斑狗鱼亲本杂合度较高。雌、雄亲鱼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464和0.6486。总体上8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雌雄亲本间遗传距离为0.0426,适于分析白斑狗鱼亲本的遗传结构。F统计显示,白斑狗鱼近亲交配不严重,适合作为家系选育亲本。  相似文献   

15.
选用实验室克隆的23个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et Dabry)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长江宜宾江段的圆口铜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统计分析了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等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23个位点有14个微卫星位点呈单态,9个位点出现多态,在这9个位点中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其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3,多态信息含量在0.440~0.839之间变动,平均为0.670,除YT17和YT22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外,其余7个位点均属于高度多态。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5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28,表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王美玉  刘海金 《海洋渔业》2012,34(2):121-129
结合分离群体标记关联分析法与随机选择群体标记关联分析法,利用69个微卫星位点,检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半同胞家系的极端大群体和极端小群体,筛选出12个与全长、体高、体重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微卫星位点。验证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167个,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19,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16,期望杂合度0.670,多态信息含量0.621。分析结果显示:在雌性群体中,微卫星位点csou4、cyse123、ghrh-ssr、cyse72、hncyse160与全长显著相关,ghrh-ssr与体高显著相关,csou4、ghrh-ssr、cyse72、hncyse160与体重相关;在雄性群体中,微卫星位点hncyse129、hncyse160、sox9-1与全长相关,csou34、cyse22、cyse123、hncse67、sox9-1与体高显著相关,未发现与体重相关位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55对微卫星引物对珠江和海南长臀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有23对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有11对在珠江长臀中表现多态性,9对在海南长臀中表现多态。这些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4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2.91个。结果显示:珠江长臀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是0.45,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4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7;海南长臀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是0.58、0.5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26。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875、遗传距离为0.133。  相似文献   

18.
大珠母贝两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6对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三亚和北海的大珠母贝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分别为10.5和9.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为7.0和6.3,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88和0.445,平均期望杂合度Hc为0.859和0.8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53和0.796;卡方检验发现只有位点Pmx+022、Pmx16—41和Pmxl6—23在三亚种群中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不显著(P〉O.05),其他位点在两个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5个大鳞副泥鳅家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家系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家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为进一步遗传选育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标记在5个家系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5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2.65个,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2~4个;5个家系平均观测杂合度(Ho)0.3117~0.5542,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261~0.437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3459~0.4538,平均固定系数(Fis)-0.0472(<0),遗传分化系数(Fst)0.2703;UPGMA聚类分析显示,AB2013F-7和AB2013F-81亲缘关系最远。研究表明,5个家系间遗传分化较大,具备较大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