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硫辛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分离草鱼腹腔脂肪组织,消化得到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用0、50和200μmol/L硫辛酸孵育细胞6 h,收取细胞和培养基样品后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甘油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释放量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50和200μmol/L硫辛酸处理显著降低草鱼脂肪细胞TG含量,200μmol/L硫辛酸显著增加细胞甘油和NEFA的释放量。200μmol/L硫辛酸组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PPARα、CPT1、CD36)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CC和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ATGL、MGL、SREBP-1c、FAS、DGAT等脂代谢基因表达状况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硫辛酸可能通过诱导草鱼脂肪细胞HSL和CPT1的基因表达促进脂质水解和β-氧化,从而降低脂肪细胞脂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探讨中草药提取物黄连素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细胞(L8824)活力、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黄连素(0μmol/L、5μmol/L、25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草鱼肝细胞Oh、6 h、12 h和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黄连素浓度和时间对细胞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且黄连素浓度对其活力影响差异显著(P0.05),草鱼肝细胞活力随着黄连素的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0.05)。在此基础上,设置了黄连素梯度浓度(0μmol/L、5μmol/L、25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培养草鱼肝细胞12 h后,收集细胞,测定细胞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凋亡水平和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黄连素组相比,当黄连素浓度为100μmol/L时,细胞GOT和GPT活性、ROS和MDA含量显著(P0.05)增加。当黄连素的浓度为25μmol/L和50μmol/L时,细胞凋亡水平显著(P0.05)升高;当黄连素的浓度增加到100μmol/L时,细胞凋亡水平显著(P0.05)降低。当黄连素的浓度为50μmol/L和100μmol/L时,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综上所述,当黄连素浓度超过50μmol/L会抑制细胞的生长,引发氧化应激,影响细胞功能。因此,黄连素在草鱼肝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的适宜浓度为25~50μmol/L。  相似文献   

3.
在温度为23±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硅浓度(0、12、24、48、96和384μmol/L)的培养基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进行培养,研究两种硅藻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硅浓度对其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以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硅浓度对两种硅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均有显著影响(P<0.05)。纤细角毛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m比值均随着起始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96μmol/L处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起始硅浓度的增加,上述指标反而下降。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m比值均随着起始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84μmol/L处达到最大值。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纤细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硅浓度分别为96和384μmol/L。  相似文献   

4.
采用1次施药、连续观察的方式,研究了0.5%NaCl水体中,日本锦鲤对高锰酸钾、硫酸铜、福尔马林等3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日本锦鲤对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110、25.011 mL/L;在3种药物中,锦鲤对福尔马林的相对耐受性较强,当其浓度为74.31 mg/L时,24 h内开始出现死鱼现象;硫酸铜具有较长的约效作用,当浓度高达2.40 nag/L时,96 h才开始有死鱼出现;高锰酸钾的药效期较短,试验浓度中,48 h后基本无死鱼.  相似文献   

5.
采用0、100、200、400、800μmol/L的硫酸铜和0、200、400、800、1600μmol/L的氯化锌分别处理泥鳅鳍细胞系,培养24 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其DNA损伤情况,同时对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泥鳅鳍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硫酸铜浓度≥200μmol/L、氯化锌浓度≥400μmol/L时,细胞的拖尾率、彗尾DNA比例、彗星尾长、彗星尾距和Olive尾矩均显著增大(P<0.05)。泥鳅细胞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量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呈现出短暂稳定后显著下降的趋势,而随着氯化锌浓度的增大呈现出显著上升再显著下降的趋势,表明氯化锌浓度≤400μmol/L时可显著诱导泥鳅鳍细胞系金属硫蛋白的转录表达。综合来看,与锌相比,泥鳅鳍细胞对铜的解毒能力和耐受力更差。因此,铜污染对泥鳅细胞的遗传毒性更加明显。本研究将为探讨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生物学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值.其中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 h的LC50值分别为2.0μg/L,0.049 mg,L,16.0 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L,4.9μg/L,1.60 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进行了戊二醛对锦鲤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并通过组织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毒理学研究,旨在为戊二醛在高档观赏鱼类体表消毒和小水体景观维护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戊二醛对锦鲤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0.671、0.656、0.635和0.621 mL/L,安全浓度(SC)为0.062 mL/L,药物有效作用时间约为48 h.由此推断戊二醛对锦鲤为剧毒物质.组织学观察发现,死亡鱼鳃组织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8.
在500m L锥形瓶中加入培养基250m L,将氯化铁配制成Fe~(3+)浓度为0μmol/L、3μmol/L、6μmol/L、9μmol/L、12μmol/L、15μmol/L、18μmol/L、24μmol/L、30μmol/L,和36μmol/L 10个梯度,然后在10000Lux光强和恒温28℃下连续培养16d,研究Fe~(3+)浓度对淡水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diosa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e~(3+)先是促进藻类生长,第14d时藻种吸光度最大,是起始浓度的80倍左右,15d后开始抑制藻的生长。这可能是引起藻类爆发、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理此类问题时,也要考虑铁离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碱度和pH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对水环境中碳酸盐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8.5、盐度0.18g/L时,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24h、48h、72h和96hL(‰值分别为14.36、11.83、10.35和7.68mol/L,安全值(SC)为2.41mol/L。在相同盐度下,碳酸盐碱度为1.41mol/L时,中国林蛙蝌蚪的pH为24、48、72和96h LC50值,碱性范围分别为10.33、10.18、10.08和10.02,酸性范围分别为3.92、4.07、4.11和4.16。建议野外蝌蚪养殖水体的pH应控制在6.0~8.0,碳酸盐碱度保持在1.5~3.5mol/L。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h、48h、72h和96h的LC50值。其中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h的LC50值分别为2.0μg/L,0.049mg/L,16.0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μg/L,4.9μg/L,1.60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  相似文献   

11.
以静水式试验法研究了二氧化氯对锦鲤的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在24℃ ̄26.5℃的水体中,其半致死浓度均为2.43mg/L,其安全浓度为0.73mg/L。随后提出了该药物用于鱼病防治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015μmol/(g.h)和0.018μmol/(g.h),蜈蚣藻在0.7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016μmol/(g.h)。结合去除速率常数来看,脆江蓠对硝酸盐和磷酸盐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营养盐的起始浓度对脆江蓠、真江蓠和蜈蚣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所有的实验浓度下,8 d后的湿重均为脆江蓠增加最大,蜈蚣藻增加最小;并且改变硝酸盐的浓度比改变磷酸盐的浓度更能刺激蜈蚣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农药锐劲特对锯齿米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进行了5%锐劲特悬乳剂对锯齿米虾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对锯齿米虾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6μg/L、17.38μg/L、10.23μg/L。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溴氰菊酯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重为0.87±0.19 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8±2℃时,吡喹酮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73.85 mg/L、66.71 mg/L、56.57 mg/L、52.72 mg/L,安全浓度为16.34 mg/L;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42.81mg/L、13.80 mg/L、5.19mg/L、1.74mg/L,安全浓度为0.023 mg/L;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9.56μg/L、9.34μg/L、7.69μg/L、7.67μg/L,安全浓度为2.68μg/L。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分别属于低毒、中毒、剧毒药物。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安全浓度0.023 mg/L远低于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的常用浓度1~2 mg/L,因此在花鳗鲡养殖中使用甲苯咪唑制剂需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礁膜(Monostroma nitidium)配子体生长的适宜氮、磷浓度需求,以NaNO_3为氮源、KH_2PO_4为磷源,在不同氮(0、10、20、40、60、8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结果表明,藻体生长最适氮、磷浓度比值为20∶1;且氮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礁膜配子体生长率取得最大值(13.80%/d);氮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320 7mg/g、0.170 8mg/g和0.103 6mg/g);氮浓度为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9.03mg/mL)。  相似文献   

16.
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的急性毒性及积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换水补药的方法,开展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的急性毒性及积累试验,并且记录下不同溴氰菊酯浓度下日本对虾的中毒症状。通过试验获得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090mg/L、0.00050mg/L、0.00019mg/L、0.00012mg/L,96h安全质量浓度为0.046μg/L。通过药物积累试验表明在试验期间内,水体中溴氰菊酯浓度与受试生物体内溴氰菊酯的积累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龙须菜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分别采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营养盐培养液和直接利用养鱼废水培养龙须菜,研究高浓度氮、磷营养盐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溶解无机氮浓度10~75μmol/L和溶解无机磷浓度1~15μmol/L范围内,龙须菜的生长状况良好;当溶解无机氮浓度超过100μmol/L或溶解无机磷浓度超过20μmol/L时,龙须菜的生长受到抑制。养殖废水培养龙须菜的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可以维持较好的生长状况。龙须菜可用作大规模养殖废水的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h、48h、72h和96h的LC50值。其中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h的LC50值分别为2.0μg/L,0.049mg/L,16.0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μg/L,4.9μg/L,1.60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  相似文献   

19.
几种常见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酯、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h、48h、72h和96h的LC50值。其中氰戊菊酯、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h的LC50值分别为2.0μg/L,0.049mg/L,16.0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酯、三唑磷、敌百虫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μg/L,4.9mg/L,1.60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酯、三唑磷、敌百虫。  相似文献   

20.
在盐度28.0~29.0、水温23—24℃和pH8.6~8.7条件下,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甲醛溶液(37.O%~40.0%)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Ⅱ期溢状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醛溶液对溢状幼体的24h、48h,及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1.0μL·L-1、110.3μL·L-1,及98.7μL·L-1;安全浓度为23.4μ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