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平原农田林网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平原地区的特点,依照农作物对农田林网控制的要求,提出了平原农田林网化的规划设计原则、要求和浙江省的分区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柳树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容易进行无性繁殖,是平原地区水土保持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很适合我县沿黄(河)和低洼易涝地区栽植.1980年春,我所从江苏省林科所引进了9个杂种无性系,根据一年来的苗期观察,取得了良好结果,它们都比本地柳速生.现把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凉城县六苏木乡(原六苏木公社)是我区平原绿化先进典型之一,为西部平原(滩川区)建设以农田林网化为主的平原绿化树立了榜样。在改造山河、治理滩地中,采取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的综合治理方法,开展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中心的植树造林工作。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农田林网化为主体的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改  相似文献   

4.
农田林网是平原地区重要的防护林形式,是平原社会林业的主要内容,对形成有利于农作物和牲畜生长繁育的环境,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平原地区都在稳定粮食总产的情况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挤出大量耕地来发展优势经济型产业,诸如蔬菜、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区位于天山北路中段的喀拉烏成山脉外緣。这里有着大面积的采伐迹地与火烧迹地。通过調查,我們根据森林植物条件类型和迹地形式划分了迹地类型。森林植物条件类型的分类指标如下: (1)山地森林垂直带系列:Ⅰ.高山疏林带;Ⅱ.亚高山森林-草甸带;Ⅲ.中山森林-草甸带;Ⅳ.山地森林草原带。 (2)土壤基貭系列:A.石貭土;B.骼貭土;C.中厚壤土;D.深厚壤土;E.坳谷重壤土;F.河谷冲积土。它們构成了森林植物条件的生态图表。迹地的形式如下: (1)皆伐及强度择伐迹地;(2)中弱度择伐迹地;(3)小块状皆伐迹地;(4)生草化火烧迹地;(5)火烧迹地上的樺、柳林。根据各迹地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更新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建国,以来,我国广大平原地区造林绿化,大体经历了由四旁植树或沙荒造林,到兴建农田林网和实行农林间作的持续发展过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把平原绿化推上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特点是:(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林业方针政策,适应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探索平原林业发展的新路子,使平原绿化一年比一年扎实地向前发展。(2) 在耕地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情况下,把“统”和“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  相似文献   

7.
我县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河故道北侧。全县17个公社,533个大队,4607个生产队,总人口82.3万人,总面积210万亩,其中耕地152万亩,宜林沙碱荒地10.1万亩。发展林业的条件较好,潜力很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大抓了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化,特别是一九七五年在华主席“全党动员,大办农业,  相似文献   

8.
板栗是我国特产干果树种之一.营养丰富,为人民生活所喜爱的果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增加社员收入一项有前途的副业生产.我县栽培板栗历史悠久,目前还保存200年生左右的老栗树,长势良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列居徐州地区首位.全县板栗面积3198亩,占果树总面积的20.3%,是我县主要果树种之一.1981年产量32.87万斤,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2.77%.出口量25.5万斤,是我县主要出口果品.一、我县板栗生产现状1.分布和栽培方式1)分布:我县板栗主要分布在沂、沭河平原和局部丘陵岗地.分布在沂河地区有炮车、纪集二个公社,占板栗面积13%.分布在沭河地区有桥安、唐店、王庄、邵店公社,占板栗面积77%.分布在丘陵岗地有高流、高塘、北沟、马陵等公社,占板栗面积10%.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野外模型试验和数学模拟方法,对我国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网的林带透风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从防护效应角度考虑,最适透风度(以大田防护为目的)以0.35左右为好;(2)使用林网中风速分布矢量合成模式进行数学模拟,可以事先从防风效应角度为林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平原林业     
平原林业,亦可称谓平原农区林业(下同)。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平原林业主要是“四旁植树”的形式,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个高潮。进入七十年代,由于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主要是桐粮间作)的发展,平原林业开始由“四旁植树”迅速地转向“平原绿化”。经过八十年代的奋斗与实践,我们开始掌握了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规律,并初步把握了它发展的方向、路  相似文献   

11.
农田林网是平原林业的主体。随着平原绿化的发展和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已由防止自然灾害为主向建立稳定的多功能、高效益的农林复合经济系统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农田林网的发展是振兴平原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选择农田林网责任制形式是加速平原林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究,并通过对现有农田林网采取的不同责任制形式进行综合的利弊分析,从中探讨平原林业持续稳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区造林地区类型大致可分为六个区域:(一)、大兴安岭林区(即洮尔河以北);(二)、山地(1.大兴安岭南部山地、2.阴山山地);(三)、黄土高原丘陵(1.赤峰市、哲盟黄土丘陵、2.乌、伊盟黄土高原);(四)、平原农区(1.嫩江上游及西辽河平原、2.黄河灌区);(五)、内蒙古沙地及高平原(1.呼伦贝尔沙地、2.科尔沁沙质草原、3.锡林郭勒高平原、4.乌兰察布高平原、5.鄂尔多斯高原);(六)、半荒漠及荒漠区。我区各个造林地区类型适生的主要树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河南引进鄢陵白榆(Ulmus pumila)进行造林,时间不长,体会不深,仅将初步实践报告如下:一、平原地区,单纯栽杨,不够科学。我县在荒山造林有了眉目的基础上,在地区林业局的帮助下制定了从一九七五年起主攻四旁和林网的规划。杨树,生长迅速,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确定为四旁植树和方田林网的主栽树种。一九七五年春季,县、公社都搞了四旁植树和方田林网的试点。一九七六年全面铺开,一春绿化千里路。但是,七六年和七七年的夏季,都出现了杨树风折现象。仅柏家沟公社十八公里长的公路树,就折断六百二十棵,平均每三十米就风折一棵树。折树的外因是风大,内因是虫害。吸取这一教训,需要加强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需要在树种选择上,下点功夫。一九七七年秋农林部李世光处长等同志,到我县检查工作,指  相似文献   

14.
<正> 农田林网化是平原绿化的主体,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加绿色资源,提高林木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减轻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并为平原地区提供肥料、饲料及燃料,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县群众有种植油茶的较久历史,但过去都是用粗放的直播造林方法,既浪费种子,又出苗不齐;加上品种混杂,生长慢,结果迟,产量低。为了实现食油木本化,良种化,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1975年冬至1978年引种岑溪软枝油茶3.4万多斤(果)种子,在油茶基地的多敬公社造林试验。主要试验内容:(1)改劣种为良种;(2)改直播造林为育苗造林;(3)改临时开坎种为提前半年的带状或撩壕整地造林;(4)改不放基肥为放基肥;(5)改裸根定植为  相似文献   

16.
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了探讨太湖平原农田林网对麦子、油菜的防护效果,并从而为该区营造农田林网的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0年—1982年间,在江苏省昆山县花桥公社顺扬大队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地概况顺扬大队位于苏州地区昆山县和上海市青浦、嘉定两县的交界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总面积2089亩,7个生产队,932人.1974年以来,结合农田水利和居民新村的建设,植树造林,初步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观测田块位于该大队中部的两个林网网格内(图1),分别属于第1和第5生产队,基本达到品种一致,播期、播量一致,肥培管理和前在作物相同.观测林带的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7.
俞超  于振 《绿色科技》2022,(24):114-118+128
为进一步研究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对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和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合石漠化地区地形地貌,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分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石漠化地区主要地类是林地、其他用地和耕地;(2)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必须为生态型;(3)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划分为轻度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中度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重度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和潜在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四类;(4)石漠化土地整治分区按照各整治类型,结合地形地貌可分别划分为峰丛洼地整治区、峰丛谷地和岩溶平原整治区及岩溶丘陵山地整治区,各整治区适用的整治模式不尽相同。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分区的深入分析研究,可为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广西石漠化土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以来,我省平原地区以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绿化逐步发展起来,到八十年代中期,全省大多数平原县实现了农田林网化。1991年,全省94个平原县全部实现平原绿化初级达标,成为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数最多的省。全省平原四旁树株数达13.6亿株,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424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以解放初期的1.5%提高到11%,初步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防护林带、农林间作、四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平原林业的发展,缓解了平原农区木材的供需矛盾,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平原农区多年来营造农田林网的试验研究和大量典型调查,结合本地科研成果及外地经验,提出了平原农区高级林网化的概念及标准,并总结出平原农区建立高级林网化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为平原农区营建高级农田林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平原地区的林业生产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制,从而促进了平原林业的发展。全国平原地区的林木覆盖率已由解放前的1.1%,发震到现在的6.1%,尤其在华北、中原一带,平原林业发展更为迅速,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2%上升到现在的10.7%。目前,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四旁植树、林粮间作,以及片林等所形成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正确评价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