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和描述了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Magnolia植物(望春玉兰M. biondii,武当木兰M. sprengeri,青皮木兰M. viridula,白玉兰M. denudata,玉灯玉兰M. denudata ‘Lamp’,星花木兰M. stellata,景新玉兰M. × soulangeana ‘Jingxin’,美丽紫玉兰 M. concinna,腋花玉兰 M. axilliflora,长花玉兰M. × soulangeana ‘Changhua’,紫玉兰M. liliflora,多瓣紫玉兰M. polytepala)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均为舟形,具远极单沟,左右对称,异极,大小及外壁纹饰存在差异;根据Walker进化理论可知:望春玉兰、武当木兰、青皮木兰、白玉兰、玉灯玉兰以及景新玉兰属于较原始的种;美丽紫玉兰、星花木兰、长花玉兰、腋花玉兰、紫玉兰以及多瓣紫玉兰花粉属于较进化的种;同时还得出美丽紫玉兰、紫玉兰以及多瓣紫玉兰花粉形态基本一致;青皮玉兰与景新玉兰关系较近,但进化关系不同。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2.
苹果属植物两种同工酶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平板淀粉凝胶电泳分析了苹果属17个种的酯酶同工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种可聚为三类。在第一类中,各种间的关系与形态分析的观点类似:苹果(Malus pumila)、花红(M.asiatica)、揪子(M.prunifolia)的亲缘关系近,楸子应为山荆子(M.baccata)与苹果杂交后再与苹果回交形成的一个种,西府海棠(M.Micromalus)具有山荆子的血缘。在第二类中,小金海棠(M.xiaojinensis)与陇东海棠(M.kansuensis)接近,与湖北海棠(M.hupehensis)也较接近。但本类其它种间的关系以及第三类中种间的关系与形态分析差异大。  相似文献   

3.
薛香  王巧玲  贺圣峰  郜庆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590-1590,1625
对5种植物天然浸提液M1、M2、M3、M4和M5分别按280、200、120和40 g/L的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抑制效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种天然材料的浸提液对小麦籽粒的萌发均具有抑制效应,其中M1的抑制作用较为持久,M4、M5和M2次之,M3较为短暂;各材料的抑制作用强度为:M1>M4>M5>M2>M3;浓度的抑制作用强度为:280 g/L>200 g/L>120 g/L>40 g/L.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种类及其扩散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45种,而其中可作为媒介昆虫的有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Monochamus种类,它们是:松墨天牛M. alternatus,云杉花墨天牛M. saltuarius,卡罗莱纳墨天牛M. carolinensis,加洛墨天牛M. galloprobincialis,白点墨天牛M. scutellatus,南美墨天牛M. titillator,钝角墨天牛M. botusus,香枞墨天牛M. marmorator,墨点墨天牛M. notatus,松墨斑墨天牛M. mutator,粗点墨天牛M. clamator,巨墨天牛M. grandis和云杉小墨天牛M. sutor。由于松墨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和卡罗莱纳墨天牛等3种昆虫在补充营养及产卵初期2个阶段的飞行能力均较强,通常一次飞行可以达到1000 m左右,因而成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表2参33  相似文献   

5.
报道菌绒孢属(Mycovellosiella Rangel)4个吉林省新记录种:香泽兰菌绒孢(M.eupatorii-odorati)、紫穗槐菌绒孢(M.passaloroides)、石蚕菌绒孢(M.teucrii)、葡萄菌绒孢(M.vitis)。对这些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并附有线条图。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HMJAU)。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吉林省叉丝壳属的8个种,其中吉林省新纪录种3个,即:双盾木叉丝壳Microsphaera dipellae Yu & Lai;叶底珠叉丝壳M.securimegae Tai & Wei;费氏叉丝壳M.fresii Lv.前2个种是东北地区新记录种;同时明确了前人记载中对吉林省是否存在互有矛盾和不确切的3个种:小檗叉丝壳M.berberidis(DC.)Lv.var.berberidis;锦鸡儿叉丝壳M.caragamae Magn和粉状叉丝壳M.alphilodes Griff.Maubl.并增补了部分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7.
我国药用植物根结线虫病的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药用植物根结线虫病的分布和危害进行概述。到目前为止,分布我国14个省、区、市100余种药用植物受到5种根结线虫的危害,这5种根结线虫是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印度根结线虫(M.indica),从现有资料看,北方根结线虫分布最广,危害重。文中所提及植物均在《中药大辞典》中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甘肃产真菌蚊属(Mycomya)3新种:甘肃真菌蚊(M. gansuana)、临潭真菌蚊(M. lintanana)和奇真菌蚊(M. terana)。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寄生在杨属(Populus)树种上的栅锈菌属(Melampsora)锈菌,不同的菌种其夏孢子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种的依据。本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各种杨树上Melampsora锈菌夏孢子和侧丝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观察,并根据这些形态特征来鉴定我国杨属树种上寄生的Melampsora锈菌的种类,还对一些菌种寄生的范围做了调查。 我国杨属树种上寄生的Melampsora锈菌经鉴定的有7种,即:M.magnusianaWagn.;M.laricis Hart(=M.larici-tremulae Kleb.);M.abietis-canadensis (Farl)Ludw.;M.pruinosae Tranz.;M.larici-populinaKleb.;M.allii一populina Kleb.;M.occidentalis Jack.。其中M.abietis-canadensis(Farl)ludw和M.occidentalis Jack.在我国是首次报道。M.larici-populina Kleb和M.allii-populina Kleb绝大多数夏孢子头部光滑无刺,但少数孢子头部有小刺,这一点与国内外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灵芝菌丝体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多糖含量为3.84%.运用DEAE Sephacel柱层析技术从菌丝体中纯化出M1、M2和M3等3种多糖组分,分别占菌丝体多糖总量的47.19%、31.18%、11.02%.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M1对羟基自由基(·0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最强,M2次之,M3最弱.  相似文献   

11.
不同黄瓜品系耐弱光性与几种酶活性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10、M2、M8、M14、M36、M32、M11、M34、M22、M44、M4、Ma1、M21、M22×M14、M28、M3、M12、M43等18份黄瓜材料进行弱光处理,并通过对黄瓜幼苗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3种酶活性的测定,研究耐弱光性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应用筛选出的M36、 M22、 M14、 M10、 M22×M14等5个耐弱光性不同的代表性品系,进一步研究耐弱光性与酶活性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PPO与耐弱光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SOD与耐弱光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OD与耐弱光指数未达到显著相关.弱光处理后各品系POD和PPO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且耐弱光性越强,POD和PPO活性上升越大,SOD活性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浙江省龙王山双翅目菌蚊科的真菌蚊属( My comya ) 3新种: 习见真菌蚊(M. copicusa)、缺齿真菌蚊(M. edentata ) 及溪边真菌蚊(M. rivalisa )。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江西省乐安老虎脑自然保护区的小磨菇属Micropsalliota进行分类研究,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棕色小蘑菇M. arginophaea、球囊小蘑菇M. globocystis和拟白色小蘑菇M. pseudoarginea。对标本材料进行了详实的宏观和微观形态描述和图解。基于ITS和nrLSU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验证了种菌形态学鉴定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种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三种檀香木的红外光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3种檀香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红外吸收峰的出峰位置接近,峰位1595/1510的强度比均为1,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结构较为一致,愈疮木基和紫丁香基的作用强度极为接近,反映了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每个样本可以得到特征性的红外图谱,其出峰位置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M1的主要吸收峰强度明显低于M2和M3,而M2和地的主要吸收峰强度较接近;1371/1510强度比反映出3个样本的综纤维素的含量M3和M2相同,略高于M1,这些特征可应用于3种檀香木样本的红外识别.  相似文献   

15.
鉴定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发生的羊肚菌标本,并分析羊肚菌属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ITS)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郑州市郊区发生的羊肚菌为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羊肚菌属真菌整体上至少可以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高羊肚菌(M.elata)、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肋脉羊肚菌(M.costata)、尖顶羊肚菌(M.conica)和M.gigas等种类;第Ⅱ类群包括羊肚菌(M.esculenta)、粗柄羊肚菌和小海绵羊肚菌(M.spongiola)等;第Ⅲ类群仅包括红褐羊肚菌(M.rufobrunnea)1个种;半开羊肚菌(M.semilibera)被归为第Ⅳ类群,与其他类群进化距离更远。ITS序列分析可以用于羊肚菌属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红景天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AFLP方法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建立一种用于药用植物红景天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以提取红景天(Rhodiola.rosea L)种基因组DNA为模板,25 μL酶切体系中采用两步双酶切(Mse I、EcoR I),在20 μL连接体系中采用T4连接酶,22℃连接过夜,50 μL体系预扩增,Taq Plus酶2.5 U,dNTP 160 μM,对应引物0.5 μM,10×PCR Buffer(含Mg2+) 4.5 μL,25 μL体系选择性扩增,Taq Plus酶1.5 U,dNTP 80 μM,对应引物 0.25 μM,10×PCR Buffer(含Mg2+) 2.5 μL.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稳定的药用植物红景天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5种裸腹溞Moina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气干法,依据Levan等和Stebbins的标准进行染色体分类。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M.mongolica的核型公式为2N=6M+18T,NF=30,1A;多刺裸腹溞M.macrocopa,2N=10M+12T,NF=32,1A;直额裸腹溞M.rectirostris,2N=12M+12T,NF=36,1B;微型裸腹溞M.micrura,2N=10M+14T,NF=34,1A;近亲裸腹溞M.affinis,2N=12M+14T,NF=38,1B。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5种裸腹溞的亲缘进化关系,认为5种裸腹溞按进化地位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直额裸腹溞〉近亲裸腹溞〉多刺裸腹溞〉微型裸腹溞〉蒙古裸腹溞。  相似文献   

18.
云南热带地区野生香蕉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云南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蕉考察发现:在滇东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MusaacuminataColla)、阿宽蕉(M.itinerans Cheesman)、河口指天蕉(M.paracoccinea AZ.Liu et DZ.Li)、指天蕉(M.coccinea Andrews);滇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M.balbisiana Colla)、阿宽蕉、阿希蕉(M.rubra Wallich ex Kurz)、指天蕉;滇西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阿宽蕉、阿希蕉、指天蕉、血红蕉(M.sanguinea Hooker)、粉芭蕉(M.nagensium D.Prain)。滇西南可能是我国野生香蕉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滇南光照充足、温度高、雨水多的生态环境,容易使野生香蕉形成大群落。建议对阿宽蕉进行原生境保护,其它野生种进行异生境保护,将主要栽培香蕉的两个野生祖先种小果野蕉和野蕉列为濒危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9.
大豆化学诱变遗传学效应及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化学诱变剂对当代,M2、M3代的遗传学效应及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进度.明确了EMS、dES、PYM、NaN3四种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种子的适宜浓度及应用技术.用EMS、dES处理大豆合子M2代的突变频率比处理种子提高了2.9-3.3%.提出了诱变后代选育方法及鉴定技术.为大豆化学诱变育种提供了较明确具体的技术.用化学诱变方法育成的4个大豆新品种已先后在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常规稻搭配(湘早籼45号-湘晚籼12号)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T优705-湘丰优103(M1,早熟早稻-早熟晚稻)、金优974丰源优272(M2,中熟早稻-中熟晚稻)、金优402-T优6135(M3,迟熟早稻-迟熟晚稻)3种双季杂交稻搭配的早、晚稻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早、晚稻(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表现为:M3>M2>M1>CK.早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各处理水稻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1>M3>M2>CK;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顺序为M3>M2>M1>CK;晚稻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3>M1>M2>CK.M1和M2处理早、晚稻生育期适宜,均有利于晚稻的安全齐穗,双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6 189.3、15 494.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5.01%、19.65%.由此可见,早、晚稻选择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早、中熟品种搭配的栽培模式有利于保证双季水稻周年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