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6株/hm~2)对2年生泡桐生长、材积、蓄积量的影响,经过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冠幅、蓄积量、枝下高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造林密度对胸径、冠幅及材积和蓄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对树高、枝下高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结论]泡桐幼林的合理造林密度在1 111~1 666株/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东营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对滨海盐碱地生态造林模型进行研究。[方法]共设计5个造林模型,于2010~2013年在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县和利津县进行分年度造林,造林结束后,按造林模型、造林年度,分乡镇对幼林进行全面调查。[结果]5个造林模型下幼林质量达一类林要求比例均高于90.0%(除2013年垦利试验点发生涝灾以外),其中,模型1一类林比例达100%,模型4较低,也达94.0%以上;分乡镇统计结果显示,河口区各乡镇造林幼林一类林达标率达100%,利津县最低,各乡镇造林幼林一类林平均达标率为92.9%;分年度统计结果显示,一类林达标率均高于90.0%,2013年由于发生洪涝灾害,一类林达标率最低,为93.9%。[结论]5个造林模型均适用于东营滨海盐碱地造林。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仙游开展大果紫檀与杉木混交造林试验,对5.5a生大果紫檀×杉木混交林和大果紫檀纯林的生长和林分小气候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大果紫檀纯林,混交林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大果紫檀的生长,改善了林分整体质量、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林间小气候;不同林分中,以行间混交2行大果紫檀:1行杉木的效果相对最好,其5.5a生混交林中大果紫檀胸径、树高分别较纯林提高了34.22%、19.20%。同时,通过混交造林,对提高大果紫檀的抗倒伏、促进良好干形发育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仙游开展大果紫檀与杉木混交造林试验,对5.5年的大果紫檀×杉木混交林和大果紫檀纯林的生长和林分小气候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大果紫檀纯林相比,混交林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大果紫檀的生长,改善了林分整体质量、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林间小气候;不同林分中,以行间混交2行大果紫檀∶1行杉木的效果相对最好,其5.5年的混交林中大果紫檀胸径、树高分别较纯林提高了34.22%、19.20%。同时,通过混交造林,对提高大果紫檀的抗倒伏、促进良好干形发育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文昌市岛东林场低效木麻黄纯林中开展近自然经营改造技术试验,对3种模式下的树种生长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出最佳的配置模式。[方法]采用方差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个树种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生长情况进行整体比较。[结果]伊朗紫硬胶、非洲楝第1年和第2年均表现出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速度较快,相反檀香紫檀、琼崖海棠和黄槿生长速度较慢,其他树种表现不一,并将树种分为3类,第1类为速生树种,有非洲楝和伊朗紫硬胶;第2类为中生树种,有麻楝、花梨,山竹、大叶相思、母生;第3类为慢生树种,有琼崖海棠、黄槿、檀香紫檀。[结论]根据近自然化原则、树种生态特性和垂直结构理论,选择花梨、非洲楝和檀香紫檀混交模式作为低效木麻黄林下近自然改造的首选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造林早期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影响不明显,而对3年生的幼林树高和抽梢高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杉木秋播苗和春播苗进行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在造林后的头3年内,分别测定其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枝条总长和根冠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秋播苗幼林各项生长指标均比春播苗造林的幼林优势;秋播苗造林成活率也较春播苗造林提高了5%,并可提早一年郁闭,减少抚育管理经费,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宜提倡杉木秋播苗造林,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与堆积带不同间距的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生长情况,并分析其土壤大量及微量养分元素含量。[方法]以不同林龄(1~5年生)杉木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与采伐剩余物堆积带不同距离(1.7、3.4及5.1 m)的下部条带杉木幼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结果]从生长量指标上看,早期生长阶段(1~2年),幼林地径及树高生长表现为:距采伐剩余物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而后期生长阶段(3~5年),幼林胸径(地径)及树高生长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不同林龄杉木枝下高均表现为:距堆积带3.4 m距堆积带1.7及5.1 m,冠幅均表现为:距堆积带3.4 m距堆积带1.7及5.1 m。从土壤养分含量上看,早期生长阶段(1~2年),幼林同一土层土壤全氮、全碳、全磷含量总体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而后期生长阶段(3~5年),则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距堆积带较远的下部条带距堆积带较近的下部条带。[结论]在幼林早期生长阶段,杉木生长及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主要受坡位的影响;在后期生长阶段主要受坡位及采伐剩余物分解速度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地类造林对闽楠幼林的影响,分别对造林1~7年不同地类闽楠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第7年各造林地类型的保存率,A地类只有74.6%,D地类89.3%,其余在90.0%以上,裸地对闽楠造林保存率的影响很大;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高生长表现为B>F>E>C>D>A,林下环境更适合闽楠幼树的高生长;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地径生长表现为F>E>D>C>B>A,说明既有一定庇荫环境,又有合理空间的环境更有利于闽楠地径的生长;造林第7年,E地类平均冠幅最大,F地类次之,B地类最小,说明过阴的林下环境不利于闽楠幼树冠幅的生长.综合来看,F地类无论高生长、地径生长、冠幅都表现良好,该地类是黔东南地区营造闽楠优先选择的造林地类.  相似文献   

10.
<正>造林地的整地其目地是为了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1、造林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栖息在海南印度紫檀树上的等齿印白蚁的变种为材料,通过以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获得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发酵培养48 h,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活性达到(7.813±0.340)U·mL^-1.  相似文献   

12.
海南陵水县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及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对螺旋粉虱的重要入侵地带陵水地区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鉴定的寄主植物达35科68属74种,包括行道树、农作物、园艺作物、杂草、果树、蔬菜等,其中行道树以印度紫檀和榄仁树受害最为严重;果树以番石榴和番荔枝受害最为严重。螺旋粉虱集中在寄主植物中、下部叶片为害,上部叶片受害较轻。6~7月和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是全年发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大果紫檀试管苗玻璃化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果紫檀试管苗出现玻璃化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大果紫檀的无菌种子苗为材料,研究MS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组合及改良MS培养基中NH+4离子、Ga2+离子浓度对大果紫檀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当TDZ浓度大于0.03 mg/L时,大果紫檀玻璃化比率会大幅上升,而KT不会导致大果紫檀试管苗出现玻璃化;适当降低培养基中NH+4离子浓度及提高Ga2+离子浓度,也能降低试管苗玻璃化发生的比例。[结论]激素种类和浓度是影响大果紫檀试管苗玻璃化的主要因素,低浓度的TDZ既能高效诱导大果紫檀试管苗增殖,又能使试管苗的玻璃化比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赵喜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8-19298,19309
[目的]建立野葛中葛根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250.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10,V/V),紫外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葛根素在0.242~2.4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2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野葛中葛根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方法]以吉林省东北山区的5个主要人参产区(抚松、长白、集安、靖宇、敦化)的林下土壤、老参地土壤和人参栽培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利用形式下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结果]结果表明,与新林土相比,栽参土和老参地不同人参产地的微生物总数普遍降低,其中栽参土中细菌总数降低了48.6%~63.7%,老参地降低了57.1%~8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新林土相比,栽参土和老参地放线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60.0%~75.3%和42.1%~77.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真菌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栽参土真菌总数是新林土的1.6~3.9倍,老参地是新林土的2.8~6.3倍。3类土壤微生物分布具有不同的季节性规律。[结论]为克服人参连作障碍,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人参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一些易混淆的珍稀红木家具的方法。[方法]选择奥氏黄檀、刺猬紫檀、大果紫檀和非洲紫檀4种珍稀木材制作的红木家具,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光谱,并进行预处理,建立初始模型。采用不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提取有效信息后,利用SIMCA、PLS-DA建立红木鉴别模型。[结果]不同树种谱线形状类似,近红外光谱吸收强度不同。4种家具在SIMCA的校正集和验证集中的识别率均在92%以上,拒绝率高于98%;PLS-DA模型中识别率和拒绝率成效显著。[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对红木家具类别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梁子宁  赖开平  朱意麟  方峰  叶一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34-13036,13044
[目的]明确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不同发芽床、温度、光照、pH、水势、播深、不同预处理条件、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对发芽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发芽床中,五月艾种子在纸上(TP)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4.32%;在20~35℃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其中在25℃下,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7.50%和93.25%;光照对发芽无明显影响;种子在pH值为4~10时,发芽率较高,为80.21%~92.98%;最适萌发水势为0~-0.2Mpa,发芽率为88.25%~93.02%;最适播深为0~1cm,出苗率大于92.53%;赤霉素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冰箱中保存,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种子的活力。[结论]该试验对不同条件下五月艾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其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五月艾的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等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狭叶柴胡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狭叶柴胡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茎、叶、花及幼嫩果实中,其中以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259%;而根和成熟果实中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32%和0.046%.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坐果时含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含量又开始上升,至枯萎前期,两者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又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结论]对狭叶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并在狭叶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杨治国  黄红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18-11720
[目的]了解贵州石栎的生长过程以挖掘其开发利用潜力。[方法]对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阔叶林中的3株贵州石栎和1株野生杉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贵州石栎具有早期速生的特性,且超过该地野生杉木的长势,后期胸径生长潜力较大。[结论]选择贵州石栎造林地时,宜避开湿地、湿润等地下水位过高湿地,幼龄抚育间伐宜创造一定的荫蔽环境,中龄期及以后则需保持一定的采光条件,减少种植密度以缩短培育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的生长影响。[方法]以种植在室内及室外(林下套种)的草珊瑚植株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室外的草珊瑚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室内种植的草珊瑚。MDA含量较低,且变化较稳定,而根系活力相差很大,室内种植的草珊瑚这2个指标高于室外种植的。[结论]室外种植方式比室内种植的更利于草珊瑚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