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要想将茶文化更好传承下去就要结合社会发展背景,尤其注重大学生的接受意识和社会实践意识。将茶文化和高校思政课联系起来对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可行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明确了教育方向和教学理念,对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具有思想引领作用。深刻掌握习近平"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把握其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遵循,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进而推进茶文化的传播,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结合茶文化内涵的思维理念看,其中所具有的内容,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理念引导。结合思政课的实施特色看,如果我们想要满足时代教学的新诉求,就必须发挥茶文化的价值优势,丰富教学素材,构建新机制。本文拟从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问题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内涵的理念诠释与表达,通过具体分析高校思政课课堂的教学诉求,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内涵构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3.
朱风顺 《福建茶叶》2022,(4):210-212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智力支撑,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寄托.高校思政课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茶文化的力量,以优秀传统茶文化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立足茶文化的丰富性与民族性,提升思政课的理论吸引力;立足茶文化的独特性与生动性,提升思政课的话语吸引力,立足茶文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推进思政教育机制全面创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与传统思政课堂不同,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产生了诸多新的文化特征,也使思政课堂教学的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元,尤其与茶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能够触及学生成长的思想内涵。本文从茶文化的内涵特质分析入手,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局限性认知,通过探究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融合点,具体分析融入茶文化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将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十分必要。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与茶文化的契合点,探索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公益小讲堂、线上微视频、茶艺文化展和茶艺证培训。  相似文献   

6.
融合茶文化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继而精准定位茶文化的教育功能。本文对融入茶文化的思政课实践课堂特性进行理性分析,提出茶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红色旋律”系列活动、构建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基本原则、基于茶文化创建开放和有趣的学习社区、以茶产品加工活动延伸思政课传统实践教学空间四个有效措施,支撑预设教育目标的高质量实现。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在我国经历悠久历史发展,累积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功效。所以,应积极在高校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过程中,将茶文化内涵加以融入,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课堂与茶文化内涵的融合可行性与意义,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其能够实现教学体系的升华与完善发展。当然,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价值内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性将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集中融入到整个思政课教育中,实现学生思维培养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双赢"。本文拟从以往思政课教学中的欠缺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认知,通过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和价值,从而探究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体系具体融入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9.
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那么思政课教学也应当进行创新,在创新教学中结合茶文化。在思政课的教学创新中,要想将茶文化的理念很好的应用起来,就必须找出当前思政课教学活动展开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结合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创新教学,丰富教育理念,活跃教学气氛,使整个思政课教学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理念,发现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思政课教学具体要求,探索研究茶文化与思政课结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思政课亟待更新思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便被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主要从教师、课堂和学生三部分入手。教师树立文化传承意识、更新教学思路;课堂则开辟专题研究、开拓第二课堂;学生要树立大思政观、养成饮茶习惯几个方面对思政课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宗旨,同时也宣传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李论 《福建茶叶》2017,(12):146-147
随着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不断成熟,如今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体系的理念内涵和各项元素融入其中,其能够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元素内容的同时,大大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机制的品质和内涵。本文拟从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分析入手,结合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要求认知,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分析茶文化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2.
韩妮格 《福建茶叶》2023,(4):155-157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果,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全方位传承中华优秀茶文化,令茶文化取得良好的网络实践教学和传承效果,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素养和文化传承能力。鉴于此,高校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明确思政课和中华优秀茶文化之间的关系,结合高校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基于中华优秀茶文化弘扬的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方法,以期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思政课教学活动创新实施过程中,想要应用好传统茶文化理念教育的具体内涵,就必须从当前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思政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理念,从而满足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不但蕴含着深刻而富有影响力的儒释道文化,更是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已经逐步将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融入其中,其所蕴含的广泛的哲学思维、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与当前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的深刻思想一脉相承。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丰富其人文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帮助高校找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扩大教育外延,提升教学水准。  相似文献   

15.
四川茶产业与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与高校思政教育尤其是实践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这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从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展开论述,分析了四川茶产业、茶文化的特点,重点探讨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研究,对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道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传统茶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能够对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新时期的高校思政课置身于茶道思想中,能够在内容上实现与茶道思想的"贯通与融合",极大地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对继承和弘扬茶道思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有效推进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学校思政教育还必须积极探索嵌入专业教育的路径,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深刻把握思政教育嵌入茶学专业和茶文化专业的理论和现实逻辑;明晰思政教育嵌入茶学专业和茶文化专业的主体、介体、环体和...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挖掘茶文化深刻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并结合G高校的实践,提出创新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教学团队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基于茶文化思维模式所开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以多元化的方式让高校学生直观地了解茶文化,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单一性、枯燥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并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茶文化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茶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精彩的内容,对于目前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茶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思政教育的情况和茶文化在中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期间起到了影响,进一步探究了中国高校思政教育中茶文化逐步深入融合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为学生全方位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