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花黄精是传统中药材中的一种,在脾胃虚弱、疲倦无力及精血不足等方面有着奇效,同时也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近些年,多花黄精的药用价值被人们所熟知,其在中药材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质量高的多花黄精。因此,林下种植多花黄精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将对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彭军  李新宁 《种子科技》2019,(11):51-53
黄精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能够在医疗保健品、日常食用及经济增收等领域发挥显著的作用。在黄精种植过程中,林下种植黄精是目前兴起的一种重要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够节省一定的林地空间,对于生态平衡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满足黄精的生长需要。但是,在林下种植黄精的过程中,关于黄精的栽培是重要的环节,如果黄精栽培环节出现问题,对于黄精的生产和预期经济收益都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究浙江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为多花黄精品种选育提供基础资料。对红杆种质和绿杆种质多花黄精农艺性状比较后进行根茎LC-MS检测,并结合NIST 11数据库检索和PCA绘图分析代谢物差异。红杆种质多花黄精的株高、茎粗、叶宽和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及根茎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绿杆种质;12个多花黄精样本中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两种质多花黄精化学成分的组分和代谢产物VIP值差异显著。推测两种质的产地区域和环境影响多花黄精植株表观性状,对根茎有效成分生成和积累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显示红杆多花黄精农艺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均优于常规绿杆多花黄精,可为浙产多花黄精品种选育和产业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花黄精种子化学成分及萌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8)
多花黄精作为我国名贵的药食同源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补气养阴、消炎止痛和健脾润肺,常用于治疗头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等。近几年,随着食用植物油的迅速发展,多花黄精种子化学成分特别是脂肪酸成分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但多花黄精种子具有综合休眠特性,阻碍了其种质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本文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及萌发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旨在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花黄精种子后熟过程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0)
多花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药食兼用草本植物。多花黄精种子具有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极低,需要进行后熟才能萌发。通过观察和测定不同温度层积处理过程中多花黄精种子内源物质ABA、CTK、GA、IAA的含量来探索种子休眠机制,为多花黄精种苗繁育、农业生产应用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基础的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除多花黄精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利用Nikon-SMZ 800体式显微镜观察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外观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多花黄精种子特殊部位制成切片,在Olympus-BX 6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结构,探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刚采摘、未萌发、刚萌发、小球茎形成、初生根茎形成和出苗6个阶段;2)成熟的多花黄精种子,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3)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伴随着胚乳的降解;4)多花黄精种子同时存在生理休眠和形态休眠,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7.
何伟  王庆 《耕作与栽培》2023,(6):126-128
本文从贵阳地区气候环境出发,结合八月瓜和多花黄精的生长特性,从园地建设、种苗定植、定植后管理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八月瓜套种多花黄精的高效栽培技术,为多花黄精生产拓宽了渠道,助力贵阳市特色中药材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切实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8.
遮阴处理对多花黄精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多花黄精盆栽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全光照(CK)、透光率83%±5%(T1)、透光率为61%±5%(T2)、透光率为38%±5%(T3)4个遮阴处理,测定多花黄精的光合蒸腾指标及主要环境因子,研究不同遮阴处理下多花黄精叶片的光合蒸腾特性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试验表明:(1)4种遮阴处理下多花黄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且不同处理间全天基本表现为T1>T2>T3>CK。(2)CK、T1和T2处理下多花黄精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而T3处理下多花黄精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3)4个处理10:00—14:00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下降都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而14:00—16:00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下降均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4)遮阴强度的增加,改变了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且遮阴强度越大,蒸腾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相关性越强。研究表明,增加黑色遮阳网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多花黄精的光合与蒸腾能力,改善多花黄精的生长状况,且以1层黑色遮阳网和2层黑色遮阳网效果相对好。本研究为多花黄精的人工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快速鉴定多花黄精的方法及确定其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28个多花黄精材料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扩增获得ITS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构建多花黄精及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两种多花黄精ITS的单倍型,仅发生一个位点的突变,说明多花黄精种内保守性高,遗传稳定,并可作为多花黄精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的对照序列;另外,其与穇属(Eleusine)中穇子(Eleusine coracana)物种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快速鉴定多花黄精提供了新方法,并为多花黄精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雪姣 《种子科技》2023,(19):60-62
文章根据多花黄精的不同种植模式、透光率等要素总结了其生长状态,分析不同仿生态栽培林地选择、透光率等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为后期仿生态栽培多花黄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林分类型及郁闭度对多花黄精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指导林下栽培多花黄精,开展不同林分类型(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及不同郁闭度(0.2~0.4、0.4~0.6、0.6~0.8、0.8~0.9)对多花黄精根茎多糖含量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下多花黄精平均根茎多糖含量:毛竹林(13.8%)>阔叶树林(13.7%)>杉木林(13.3%)>马尾松林(12.5%)。不同林分郁闭度多花黄精的平均根茎多糖含量以郁闭度0.4~0.6 最高,达13.8%;郁闭度0.2~0.4 和0.6~0.8 次之,分别为11.7%和11.2%;郁闭度0.8~0.9 最低,为9.8%。多花黄精根茎多糖含量以2 年生最高,达16.1%;1 年生根茎次之,为15.5%;种苗根茎最低,为11.4%。因此,提高多花黄精根茎多糖含量适宜的林分类型分别为郁闭度为0.4~0.6的毛竹林或阔叶树林。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连续蒸制对不同龄节多花黄精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不同龄节多花黄精炮制提供一定参考。采用连续蒸制法对不同龄节多花黄精进行炮制,并测定色度、多糖、浸出物、总黄酮和总皂苷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各龄节多花黄精的L*、b*值减小,a*值先增加后降低,多糖含量升高,在蒸制7 h后,三龄节和混合龄节多花黄精多糖含量达至最高值,分别为19.616%和19.463%,且蒸制7 h和蒸制14 h的多花黄精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同龄节其他蒸制时间;各龄节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国家药典规定值(≥45%);各龄节总黄酮含量随蒸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均在蒸制49 h时达最高。在蒸制49 h后,一龄节、二龄节、三龄节和混合龄节的总黄酮含量分别0.273%、0.304%、0.483%和0.298%;总皂苷含量随蒸制时间的延长升高,二龄节多花黄精在蒸制35 h时总皂苷含量最高(1.985%)、三龄节在蒸制42 h时含量最高(1.709%)。通过对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可知:黄精多糖与浸出物,总黄酮与总皂苷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一龄节、二龄节、三龄节和混合龄节多花黄精的最佳蒸制时间均为7 h。通过连续蒸制法对不同龄节多花黄精不同成分含量变化的分析,可为后期多花黄精的炮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孟凡金 《种子科技》2019,(2):76-76,78
多花黄精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近年来人工栽培的数量逐渐提升,主要采用有性类型、无性类型与组培类型的繁殖技术。针对于此,分析了多花黄精繁殖技术的优势与缺点,并提出几点技术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旨在阐明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栽植在同质栽培园的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种源多花黄精浆果、种子的纵径、横径、侧径等形态性状,以及单果重和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及其单果鲜重和种子千粒重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多花黄精浆果形态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种子形态性状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浆果形态性状与种子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多花黄精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广义遗传力达到强度遗传范围,能比较稳定地遗传。可以考虑利用种子千粒重这一指标作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佳  王文祥  朱翔  海梅荣 《种子》2017,(4):41-45
为了研究多花黄精花部特征、开花习性、柱头可授性与传粉方式,在多花黄精花期定株定点记录观察开花习性、观察传粉昆虫;测量花部特征、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多花黄精4月16日现蕾,4月29日开花,5月4日花朵凋谢.传粉昆虫为马蜂、蜜蜂和蚂蚁等.多花黄精的花冠直径为6.43 mm,花冠营长度约为1.43 mm,花丝长度约为1.00mm,花柱长度约为0.97 mm.开花第1天,柱头即有可授性;花开后第2天柱头可授性较强;花后第3天、第4天柱头可授性逐渐降低,第5天不具有可授性.该试验结果为黄精规范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多花黄精适宜采收期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云南道地药材多花黄精的最适采收期,测定云南金平县多花黄精基地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鲜干物质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5年生多花黄精各节的多糖含量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其中1~3龄节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8、121、97 mg/g,4~5龄节降低为67、58 mg/g;在不同采收月份中,12月、翌年1月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31.11、133.85 mg/g,且12月根茎鲜重值最高,达到821.41 g,折干率为26.51%。云南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应该在12月底、翌年1月初,以根茎繁殖的多花黄精3年为其最佳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17.
黄精系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木,有多花黄精、湖北黄精、长梗黄精等诸多种类。其显著特征是根状茎肥厚、横生,常呈结节状或连珠状,植株形态雅致,婀娜多姿,花序腋生,呈伞状,具花数朵,乳白色呈黄绿色,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4~6月,果期6~10月。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筛选出耐荫性、抗寒性较强的黄精属种质,为后续黄精耐荫、抗寒育种栽培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理论依据。以来自不同地区的24份多花黄精和10份黄精为材料,测定遮荫前后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4℃低温胁迫下黄精植物叶内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黄精的耐荫性、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遮荫处理对多花黄精和黄精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无显著影响。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来自安徽青阳和广西宜州的多花黄精种质耐荫性最优,综合评定值为0.65。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42%、2.20%、8.13%;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03%、1.64%、6.28%,表明黄精抗寒性比多花黄精更强;其中河南灵宝寺河村地区的黄精种质抗寒性最强,云南大理地区的多花黄精抗寒性次之,综合评定值分别为0.62、0.56。可将安徽青阳、广西宜州地区的种质作为耐荫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河南灵宝寺河村、云南大理地区的种质作为抗寒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
渝产多花黄精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重庆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并进一步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典型根腐病症状的多花黄精样品,通过切片和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按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测定,并对其中毒性最强的菌株L_1和L_6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致病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 solani);柯赫氏法则表明两种病原菌都能使多花黄精发病,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PCR技术扩增病菌rDNA-ITS基因,获得长度为600 bp、570 bp的DNA片段,菌株序列与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的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ITS系统发育树上,L_1与尖孢镰刀菌和L_6与腐皮镰刀菌聚在同一分支上。结合形态特征、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是引起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可为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和多花黄精——根腐病互作机理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0.404)mm。鲜种子千粒重为(25.036±2.117)g,生活力为(83.33±5.51)%,鲜种子含水量为(45.29±2.76)%,种子吸水4 d后可达饱和;10%硫酸处理种子1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可有效打破休眠状态,并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