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刻理解大食物观理念,保障浙江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本文梳理了国际上食物安全概念演变,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近60年来的食物消费趋势进行了归纳分析,对习近平总书记各时期关于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整理解读,对我国和浙江省30年来的食物消费数据进行了收集分析,提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布局,稳定蔬菜、水产品、水果等农产品产能,加大禽肉蛋奶等缺口较大的农产品供给力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加剧、供需数量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挑战,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面临诸多考验,树立大食物观具有强大的时代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供要素支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食物观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提升粮食供给质量的战略安排。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生成的大食物观是传统粮食观念的延伸与拓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食物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旨在保障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征程上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激活内生动力,强化科技领域创新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以完善农业生产保障。  相似文献   

4.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能够稳定和扩大食物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食物需求的要求,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本文运用大食物观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和数据的系统梳理,分析我国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的主要做法,探讨其不足,提出未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在提高国内粮食产量、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农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食物消费多元化不足、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不平衡、国外农产品进口过度集中、农产品加工多样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多元化食物供给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应以大食物观来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丰富优化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拓宽扩大食物来源,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区域,拓宽农业食物系统全产业链,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能够稳定和扩大食物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食物需求的要求,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本文运用大食物观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和数据的系统梳理,分析我国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的主要做法,探讨其不足,提出未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在提高国内粮食产量、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农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食物消费多元化不足、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不平衡、国外农产品进口过度集中、农产品加工多样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多元化食物供给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应以大食物观来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丰富优化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拓宽扩大食物来源,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区域,拓宽农业食物系统全产业链,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大食物观对农业科学创新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农业科学创新的思路和策略。论文认为,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方向,希望农业科学创新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丰富食物品种,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论文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基础数据少、农业生产与科技脱节、农业人才层次不均衡、农业物流体系革新慢、学科间科研水平不一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加强基因与表型研究、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等对策。进而根据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的需要,提出了鼓励农业种质原始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发展等农业科学创新的具体举措。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生产消费系统的趋向规律,根据此变化特征探讨了当前中国食物供给安全情况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年生产和消费食物量中植物性食物占比略微下降,但在2018年仍分别占食物生产量的88.33%、食物消费量的88.58%;动物性食物生产和消费量占比整体上升,生产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1.01%,消费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0.67%,饮食结构逐渐倾向于多样化。供给安全方面,粮食自给率超过95%,但食物种类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豆类及坚果、奶和水产品进口需求量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结构情境下,除了奶类,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所有的食物需求。最后,从生产技术、生产结构、农业政策和膳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食物供给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要求与新任务,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面临的首要课题,决定着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是否牢固。本文基于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的关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粮食安全现实基础,探讨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是多层次的,需要从总量安全、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生态可持续、供给多元化等多方面高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经营体系、储备能力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对标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任务,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粮食总量缺口大、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单产提高难度大、种粮效益持续下滑、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粮食浪费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新时期应从保障粮食安全优先级、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从抓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思路转变、搞好顶层设计、创新耕地和非耕地利用模式与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调整四川省农产品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食物观频频出现在中央重要文件中,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理念的进一步升级,是端稳“中国饭碗”的更高要求。系统总结了大食物观的历史演进,从3个方面论述了党中央提出大食物观的历史必然性。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热带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的三大优势,总结了热带农业践行大食物观的机遇与建议,以期促进热带农业在新时期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专家推介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室聂凤英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中国食物安全状况研究》项目及其有关成果在京向社会发布。该研究突破了食物供需的单一维度,从食物供给、食物获取条件、消费和营养、食物利用条件和食物安全保障的脆弱性等5个方面着手,对1996年以来中国食  相似文献   

12.
《纲要》立足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绘制出至2020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3.
<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大食物观。要全面准确理解大食物观,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保障食物供给层面,而要从人类发展、世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更高维度和更广阔视野来思考。只有全面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才能树立正确的大食物观,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食物纤维也称膳食纤维,英文名称为Dietery Fiber,它虽然不具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营养作用,但它的保健价值和生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人体健康所必不可缺少的。因此,目前已认定它为第七大营养素。谷物是食物纤维的主要供给源,然而在现代饮食生活中,食物纤维的绝大部分在各类精制过程中被坏掉了,精米、精面已不能作为食物纤维的供给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来临,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的质量,食物纤维被看成“废料”的时代已结束,西方“文明病”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开发利用食物纤维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的含义是同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但对我国来说,无论在哪个阶段,总量安全的目标应当优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其他目标。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粮食总量供给安全构成了隐患。从粮食总量供给安全的角度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行分析,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在立足国内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加以巩固和加强。农业发展一是要保证全社会日益增长的食物供给需要,二是要满足日益提高的食物质量与安全要求,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还要缓解资源短缺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中国食物安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从食物数量上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食物安全”的概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食物安全”的含义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由此看来,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一系列重大部署,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要求;另一方面,指明了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努力方向,是习近平粮食安全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是高质量高水平保障新时代粮食安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鉴于非洲居民独特的饮食结构,在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时,有必要结合各类食物给居民提供能量的情况来做讨论。以非洲各国居民食物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作为基础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半数的非洲国家,其居民食物中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在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俄乌冲突不会对其粮食安全造成显著的影响。实际上,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受俄乌冲突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及等食物能量供能对外依存度较高且粮食购买力较差的国家。基于此,中国可尽快对居民饮食能量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且购买力不足的非洲友好国家予以一定的粮食和资金援助。进一步地,加强对非洲友好国家的农业技术援助,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并扩大在非洲的贸易合作伙伴范围,为保障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效地贡献中国力量,从而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雪华 《农家致富》2006,(8):55-55
怀孕初期(前3个月)此期间胎儿生长慢,各种营养需要与孕期前基本相同。如有恶心、呕吐反应,就尽量适应孕妇的胃口.供给孕妇喜欢的食物。为减轻呕吐反应。可供给较干的食物。如烧饼、饼干、烤馒头干等.呕吐严重的.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偏碱性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