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1.病原大豆灰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大豆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为棍棒状或圆柱形,具隔膜1~11个,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从气孔伸出,不分枝,褐色,具0~3个隔膜病菌的寄主范围窄,只能侵染栽培大豆、野生和半野生大豆。该菌有生理分化现象,美国已鉴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g左右。一、病原大豆灰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大豆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为棍棒状或圆柱形。具隔膜  相似文献   

3.
海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我国海南橡胶树捧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分子鉴定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真菌.  相似文献   

4.
棕榈植物的广泛种植,其病害的防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其进行病害调查的过程中,用切片来大致地断定病害的病原菌,通过症状比对与切片观察等方法,共鉴定了拟盘多毛孢病菌引起的4种病害,分别为刺葵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病害、华棕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病害、大王棕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病害、海枣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进口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粱种子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筛查进口高粱携带真菌种类及检疫风险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粱种子24份,提取DNA,对ITS1区进行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通过真菌通用数据库(UNITE database)及自行构建的高粱病原真菌核心数据库,应用USEARCH 10.0软件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质量控制后得到1 794 895条优化序列,聚类得到901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测序已覆盖样品中绝大部分的真菌类群。多样性分析表明:2个国家的高粱种子携带的真菌数量相对稳定,但2个国家的高粱种子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美国高粱主要真菌群落分布比澳大利亚均匀。2个国家进口高粱种子携带的真菌种类(属水平上)有:链格孢属、曲霉属、隐球菌属、附球菌属、镰刀菌属、戴维氏属、汉纳酵母属、球梗孢属、茎点霉属、耐干霉菌属、尾孢菌属、枝孢属、麦角菌属、旋孢腔菌属、刺盘孢属、弯孢霉属等。采用通用数据库有29个OTU比对到种水平;而采用高粱病原真菌核心数据库有47个OTU比对到种水平。[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筛查进境高粱携带的病原真菌种类,一次性检出了多种重要的高粱病原真菌;并且构建高粱核心病原真菌数据库,可以显著提高鉴定到种的准确率,为快速筛查高粱病原真菌提供科学依据,为口岸科学评估进口高粱检疫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学方法对采自中国山西省不同地区的58份壳囊孢属真菌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从形态学上观察子实体、孢子及纯培养物形态,可将其分为5个形态学类群;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基于单基因(ITS)和3个基因片段数据集(ITS、LSU和TEF),通过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来自山西的壳囊孢属真菌为5个独立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学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结合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寄主壳囊孢属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经分析该5个类群分别是榆树壳囊孢、金黄壳囊孢、核果壳囊孢、苹果壳囊孢、槐壳囊孢,分布于山西省5个市的11种寄主植物上,其中广玉兰、山楂、白蜡、丝绵木、红瑞木为该类真菌新记录寄主,为该省病害防治及后续病原病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枣果霉烂病是枣果产后的重要病害,曲霉菌是枣果霉烂最重要的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对引起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报道甚少.明确新疆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种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方法]通过广泛采样、组织分离和回接证病对大量病样进行系统分离;对几种致病曲霉菌进行形态鉴定、分子验证及致病性比较.[结果l曲霉属真菌为枣果霉烂病的最主要病原;分离得到的大多数曲霉属的单孢分离菌株对枣果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致病的214个曲霉属单孢菌株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黑曲霉、黄曲霉、赤曲霉、赭曲霉和聚多曲霉;其中黑曲霉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结论]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曲霉有5种,其中黑曲霉为优势致病种.  相似文献   

8.
鳞茎腐烂是近几年崇明水仙经常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依据柯赫法则,从崇明水仙腐烂鳞茎组织中分离到2株引起水仙鳞茎腐烂的病原真菌HSD1和HSD3,应用形态学鉴定法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这2株真菌分别属于链格孢属的烟草赤星菌(A lternaria alternata)和青霉属的疣孢青霉(Penicillium verrucosum.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中国丝孢目真菌资源及分布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的方法研究采自山东省的真菌标本。报道尾孢属真菌7个山东省新记录种,包括芹菜尾孢、青葙尾孢、福士尾孢、大尾孢、菊池尾孢、蓼尾孢和无患子生尾孢。对这些种所致植物病害症状及形态特征分别进行描述,并附有线条图。  相似文献   

10.
玉米黄斑病研究Ⅰ·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黄早4玉米自交系上普遍而严重地发生一种新病害──黄斑病。本研究首次鉴定明确了此病的病原为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这一病害与国外已报道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属同一类病害。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中国真菌地理分布及寄主范围等相关研究,以形态学研究为基础,报道中国尾孢菌属真菌6个省级新记录种,包括湖南省新记录种辣椒尾孢、陕西省新记录种红花尾孢、辽宁省新记录种酸浆尾孢、四川省新记录种车前尾孢和苦苣菜尾孢、及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堇菜尾孢。对这些种分别进行描述,并附有线条图。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防治大豆病对农民增产增收至关重要,应重点防治下列几种病。一、大豆灰霉病属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  相似文献   

13.
玉米黄斑病研究I.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近年来,我国黄上4玉米自交上普遍而严重地发生一种新病害-黄斑病。本研究首次鉴定明确了此病的病原为新月弯孢Curuularia lunata,这一病害与国外已报道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属同一类病害。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密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哈密瓜采后贮藏中发病的果实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以及对冷藏中健康的果实进行潜伏侵染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后确定新疆哈密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真菌为:根霉属(Rhizopus);镰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青霉属(Penicillium)。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安溪茶叶圆赤星病发生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管理比较粗放、树势衰弱老化的茶园发生更是严重。茶叶圆赤星病是一种真菌性低温高湿病害,主要危害嫩叶和幼芽,造成茶叶花点,嫩叶干枯,茶汤苦涩味,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必须科学防治。一、病原茶叶圆赤星病病原为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线状孢亚科尾孢属,病斑上灰色霉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  相似文献   

16.
尾孢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和真菌资源,研究它不仅可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丰富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分离培养,从宁夏境内的486份标本中共鉴定出尾孢属真菌16种,并记载了它们的种类、分布和引起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落葵病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广州地区落葵病害有腐霉茎叶腐败病、葡萄孢灰霉病、尾孢紫斑病、叶点霉紫斑病、刺盘孢炭疽病等5种真菌病害和1种病毒性病害皱缩花叶病。除叶点霉紫斑病外,其余5种病害在我省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内采集病植物标本,对爬地柏枯梢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形态学初步鉴定爬地柏枯梢病病原物为微色二孢属(Microdiplodia sp.)。通过对该病原菌r DNA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出该序列与Gen Bank中微色二孢属的同源性为99%。从爬地柏枯梢病症状、病原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4个方面描述爬地柏枯梢病,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安徽省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病原真菌物种多样性,分别于2007年7月、2008年8月和2017年6月对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罹病昆虫标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312份,分离得到昆虫病原真菌248个菌株,经鉴定隶属于6科10属23种。其中棒束孢属Isaria为优势属,共分离出6种170株,菌株相对多度为68.55%,优势种群为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斜链棒束孢I. cateniobliquus。由此表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年份夏季昆虫病原真菌物种丰富,多样性指数较高,7月份和8月份采集的昆虫病原真菌菌株多于6月份,但6月份采集的昆虫病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省儋州、澄迈、琼山、琼海、万宁、保亭、通什、琼中、白沙和文昌等10个市(县)的木菠萝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发现海南岛木菠萝病害共21种。其中,真菌病害14种,寄生线虫病害1种,寄生植物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2种,病原未明病害2种(各为丛枝病、根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有炭疽病、绯腐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叶点霉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及花果软腐病。发现尾孢霉、弯孢霉等几种较为少见的叶斑病,以及红根病、褐根病、根结线虫病3种根部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