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已从单目标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合理测算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基础上,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对耕地整理质量潜力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耕地整理数量和质量潜力的综合分区,计算得出耕地整理近期可实现利用潜力1.36万t,远期理论利用潜力4.55万t,并划分出卢龙县近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和远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格局原理的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土地整理目的主要包括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要求。该文探讨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定量评价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方法,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以喀斯特山区耕地整理为例,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县大部分位于石山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均很低,而南部河谷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较高,河谷平坦区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为0.85,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17,前者为后者的5倍。表明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共同制约,不同地形和土地资源格局条件下,区域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北京市大兴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在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内涵的基础上,从土地的生产性、稳定性、经济的可行性、资源的保护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5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结合部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方法,以期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耕地整理潜力测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耕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该研究提出新形势下中国耕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并以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中国农用地分等数据为基础,结合耕地整理典型项目区的资料等,以县为单位,对中国的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耕地整理的数量和质量潜力巨大,耕地整理的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呈现较一致的集中分布特点。数量潜力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湖北省,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省和西北地区的新疆地区;质量潜力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西北地区的新疆和内蒙古和宁夏地区,其次是东部的山东省、安徽省和中部的湖北省、湖南省,西南地区的贵州、四川、云南省的潜力也较高。研究结果对掌握中国耕地整理潜力分布特点和确定中国的耕地整理重点区有指导作用,并可为编制中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是编制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工作,是土地整理规划专题研究之一,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合理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前提。阐述了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对其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以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该项目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40  
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定量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村庄土地整理净增加的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整理系数2010年为1.42~2.42、2030年为2.27~3.27,分别可净增加耕地面积173.81~296.58万hm2、279.10~401.86万hm2。通过对不同时间和不同生态区的整理系数比较,村庄土地整理潜力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序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会逐渐减少,整理潜力逐渐增大;在空间上,东部和中部村庄土地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是编制全省农居点整理规划,划定土地整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偏大,人均用地严重超标,是当前农居点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居点整理潜力的来源。接着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省域农居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将河北省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4级,并划分出了不同的分级区域,针对不同的分级区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方向。整理潜力评价分级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省域农居点整理的不同特征和地区差异,对于当前的农居点整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进行评价,是土地整理中重要的技术工作之一,其结果可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河北省南和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和指数和法,选取了面积、土壤、地块、生产、交通5个因素,9个因子,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整理前后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整理前主要为水浇地和旱地,耕地经济潜力级别主要为二、三级,占耕地总面积的93.84%,整理后主要为水浇地,耕地经济潜力级别主要为一、二级,占耕地总面积的98.51%,整理后经济潜力总体提高了30.53%;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增值系数为1.305 3,整理后耕地经济潜力总体提高了30.53%.研究结果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评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华北平原区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土地整理所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必然会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产生影响,分别从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中各选取一个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估算由于土地整理活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可以为土地整理的决策提供定量依据,有助于实现土地整理的可持续目标。研究表明,3个土地整理项目在整理后总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率最小为0.94%,最大达到23.63%,说明在中国土地整理实践中出现了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另外在3个项目区,土地整理后气候调节功能价值、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价值、食物生产功能价值都有所增加,水源涵养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和娱乐文化功能价值都有所减少,其他功能价值在不同的项目区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重庆市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时合川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和整理潜力进行分析,提出了理论潜力转换为现实潜力的限制因素及对策。研究表明:现实潜力小于理论潜力;低山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程度与各村的地形地貌和经济状况相关;低山丘陵地区农村延续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庭院经济特点,在当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主要是对空闲地的整理。  相似文献   

11.
耕地整理潜力测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GIS支持下,采用样区法测算了延庆县的耕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县内平耕地的无效耕地系数平均为6.14%,低、中、高3种整理水平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是0.68%、2.10%、2.81%,相应的耕地整理潜力为109.29、337.53、451.64 hm2;坡耕地的无效耕地系数平均为9.95%,低、中、高3种整理水平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是0.70%、3.03%、4.20%,对应的耕地整理潜力为90.68、392.52、544.09 hm2。延庆县采用的测算耕地无效耕地系数的样区法、所取得的平耕地与坡耕地的无效耕地系数、不同耕地整理水平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可作为同类地区的耕地整理潜力测算参考,依据这两个系数测算的延庆县耕地整理潜力可作为延庆县耕地整理规划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合理测算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该研究在耕地整治数量、质量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值表征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提出了全国耕地生态潜力的测算方法,并以县为单位,对全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巨大,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6.14×1011元;潜力较高的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其次是东部地区的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县的生态潜力也较高;潜力较低的县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闽粤琼地区和青藏区。该研究探索了耕地整治生态潜力的新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对掌握全国耕地整治潜力分布特点、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确定全国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重点区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现有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大都直接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忽略了耕地整治工程措施可改造的耕地质量限制因素与农用地分等因素的非衔接关系,掩盖了土地整治对耕地限制因素可改造程度差异。该文基于耕地整治可改造因素修正,以沈阳市为例,建立了服务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质量潜力计算模型(修正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整治前沈阳市耕地质量利用等为5.6等,整治后耕地质量可提高1.2个利用等;得到的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相关系数R2为0.8517,精度高于农用地分等结果。修正法测算的耕地整治质量潜力增强了耕地整治工程措施与耕地质量限制因素的结合程度,避免了某些限制因子难以改造或难以达到最优值而导致的整治潜力结果偏差,提高了潜力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可为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项目提升耕地质量可实现潜力测算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的基础工作,其测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依据农用地分等方法和数据,利用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构建可实现潜力测算模型,测算出经土地整治后自然等、利用等别提升的可实现潜力。以中江县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利用预评价法对项目区分等因素可改变和消除的幅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项目区耕地质量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整治后项目区自然及利用等指数均可有所提升,分等单元的省自然等、利用等指数提升区间为171.24~605.34、89.30~232.96,国家自然等、利用等指数提升区间为161.10~471.67、62.26~162.09。按照划分等别区间分值转换后,省自然等、省利用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分别平均提升0.66等、0.63等、0.84等、0.62等。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地土地整治实际情况,提高了耕地质量潜力测算的应用性,可为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编制和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中国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面向新时期耕地资源多功能综合保护的新要求,科学评价耕地整治潜力,合理确定整治分区是聚焦"新三农"、服务国土综合整治的有力抓手。该研究围绕耕地自然资源禀赋、空间格局、要素功能等3方面,构建了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全国耕地进行整治潜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定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构建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框架,采用"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3个层级的潜力分区体系,并结合"聚类区域+农业格局+整治类型"的分区方法开展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对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格局、差别化开展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具有积极作用;2)中国耕地资源整治潜力在质量、格局及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质量改善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格局优化潜力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功能提升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等地区;3)采用k-means空间聚类分析方法,从整治潜力视角将中国耕地资源划分为7个一级分区、38个二级分区和409个三级类型区。研究结果有利于因地制宜推进以全要素整合为核心的耕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及区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耕地系数和预评价法的耕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为科学合理测算耕地整治潜力,提高潜力测算结果的应用性,该文结合二调数据及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了耕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测算研究,耕地整治数量潜力测算采用耕地系数法(CLC,cultivated land coefficient),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采用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预评价法。研究表明:五华县耕地整治潜力较大,数量总潜力为841.69 hm2,各行政村数量潜力分布情况为南高北低;质量潜力方面,经过整治,耕地自然等别可平均提高1.28等,利用等别可平均提高0.71等,生产能力可提高57 862.99×104kg。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地土地整治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及确定耕地整治建设重点项目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位势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该文引入经济地理学的区位势理论,从区位角度对农村居民点开展定量研究,提出农村居民点区位势的概念,分析影响区位势的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区位势模型,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势和区位势能.以居民点区位势和区位势能为表征量,采用 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分区,并对居民点采用不同整治模式.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运用该技术方法对居民点用地进行整治,研究结果体现了影响农居点用地发展的各项因素和现势性,符合当地实际,在土地整治规划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理论的可行和实用.该研究为实现农村居民点多元化和因地制宜的整治和发展模式,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提高耕地质量是土地整治的核心任务之一。在现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地在项目尺度上对整治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当前土地整治研究与实践的迫切要求。该文从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入手,甄别敏感因素及稳定因素,在农用地分等基础上,补充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修正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以海南省陵水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项目区综合自然等别由4.7提升至4.2,综合利用等别由4-3提升至3.2,修正后利用等指数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的相关系数为O.86,高于修正前的O.82,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满足实践中耕地质量的变化评价的需要。该研究可为项目尺度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