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引自不同来源的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2年的引种筛选试验,通过对越冬率、分枝数、茎叶比、抗逆性、产草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草原2号、龙牧806、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这6个品种可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西部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研究和比较11个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生育期、越冬率、抗旱性、抗病虫性、生长速度、茎叶比以及生产性能等7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龙牧806和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可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呼玛县的饲草饲料资源、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和利用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我国北部高寒地区苜蓿的推广种植奠定基础,试验选择来源不同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黑龙江省呼玛县进行引种筛选试验.通过3年(2006-2008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敖汉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草原1号苜蓿7个苜...  相似文献   

4.
1播种前的准备东北地区气温较低,紫花苜蓿的品种要选择耐严寒抗低温的品种。也应考虑到本地区干旱因素,选择抗干旱的品种。可选用龙牧801、龙牧803、敖汗紫环等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外引进的苜蓿品种与本地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榆阳区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种植的苜蓿新品种,筛选出的苜蓿品种叶片大,生长快,产草量高,可以逐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素有种植紫花苜蓿的传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从国内外大量引入优质高产苜蓿品种,在全省大力推广种草养畜,使全省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亩。随着优质苜蓿干草在生产优质乳和促进奶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被不断的认识,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正逐步建立优质饲草生产基地,草产品加工企业也重新开展苜  相似文献   

7.
试验筛选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的苜蓿种质材料,旨在探究晚秋环境下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以6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叶片水汽压、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评价出优异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龙牧801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草原3号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最高;草原3号和龙牧801的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草原3号、龙牧801和皇后苜蓿叶片水汽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运用隶属函数对品种的光合性能进行评价,各品种的光合强弱顺序为:龙牧801>草原3号>皇后>康赛>阿迪娜>赛迪。研究表明,龙牧801和草原3号的光合性能较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九个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紫花苜蓿及杂种苜蓿与国产关中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低平地带,正常年份牧草产量各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多雨年份,7,8月形成湿热气候,造成所试品种减产,而公农2号苜蓿对湿热气候的耐力远胜过其他品种。国产3个品种春季返青都较引入品种早,生长速度以引入的Europe最快,国产的3个品种,在长日照下的头茬草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较生长第3年的越冬率、茎叶比、鲜干比、再生速度及不同茬次的株高、生长第3年的干草产量、生长第2年和第3年的总产量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种植第3年,公农1号、肇东、龙牧806、敖汉苜蓿和龙牧801等苜蓿品种适宜在内蒙赤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呼伦贝尔地区种植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苜蓿品种与营养成分之间相关关系。对应分析能够比较直观地揭示苜蓿品种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能够反映不同苜蓿品种中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结果表明:粗纤维与钙和磷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较为密切,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水分与其他各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均较差; 10个苜蓿品种,其中龙牧801苜蓿和草原3号苜蓿中的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且龙牧801苜蓿营养成分含量远不同于西伯利亚杂花苜蓿的营养成分含量;根据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可将10个苜蓿品种分为5个区域,其中龙牧801、草原3号、新疆大叶苜蓿为一个区域,WL168、肇东苜蓿、猎人河和辉腾原杂花苜蓿为一个区域,呼伦贝尔黄花苜蓿、甘农3号和西伯利亚杂花苜蓿各为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苜蓿具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建国以来,我国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地方品种并形成了区域栽培技术体系。1品种选择虽然苜蓿的适应性较为广泛,在世界的多数地方都能种植,但是在漫长的栽培过程中,自然形成或人为培育苜出了许多品种。这些品种都能在适宜的种植区内获得一定产量,但要获得优质高产必须获得适宜的良种。目前适合我国北方种植的品种有龙牧801、龙牧803、肇东苜蓿等。2种子处理多数苜蓿种子在遇水之后变软,以便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种子,即使在适宜的水、热条件下,由于种皮厚而较硬,水分不易渗入…  相似文献   

12.
龙牧808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牧808紫花苜蓿是在龙牧803苜蓿的原始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选优去劣,将优选单株进行无性扦插繁殖,建立无性株系材料圃;实行开放授粉,多元杂交,选出新品系;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历经14年的系统混合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结果表明:龙牧808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抗旱、耐盐碱能力强,产草量高,品质好,是东北寒冷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其不同生长年限的生产性能也不同,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不同生长年限间生产性能的差异,对哈尔滨地区主栽品种肇东苜蓿、敖汉苜蓿、阿尔冈金苜蓿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探讨其在生长期间产量、粗蛋白以及越冬率的变化情况,从而选出最适宜在哈尔滨地区及同类地区多年利用的紫花苜蓿品种,旨在为紫花苜蓿的科学管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温寒害是限制物种分布及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寒冷的抵抗力也有显著的差异。试验旨在通过紫花苜蓿不同抗寒品种的4项生理指标比较研究,找出评价紫花苜蓿抗寒性更合理有效的条件和生理指标,为苜蓿抗寒品种的选择及生产实践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选择了6个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国外品种3个,国内品种3个,分别为龙牧801、敖汉、中苜1号、阿尔冈金、金皇后、驯鹿。1·2方法1·2·1苜蓿幼苗的培养每个苜蓿品种设2个处理组,Ⅰ组为对照组,正常温度培养;Ⅱ组为试验组,进行低…  相似文献   

15.
龙牧801号和龙牧803号苜蓿,是1976~1992年间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用野生二倍体扁蓿豆(MelissitusruthenicusC.W.chang)与地方良种四倍体肇东苜蓿(Medicsgosativazhaodong)进行远缘有性杂性育成的两个异源四倍体苜蓿新品种。1993年由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经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为育成品种。龙牧801号苜蓿抗逆性强,龙牧803号苜蓿以丰产性好为其主要特点。两个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特性和生产性能分述如下:1植物学特征两品种均为豆科苜蓿属草本植物。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成为异源四倍体,多表…  相似文献   

16.
适宜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研究了18个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加拿大苜蓿、美国杂花苜蓿、加拿大中间苜蓿、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其中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表现最优,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和龙牧806苜蓿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黑龙江(齐齐哈尔)2个地区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比较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苜蓿种子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地区,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96.3%)和发芽指数(38.47)最高;龙牧806苜蓿种子简化活力指数(0.159)最大。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简化活力指数优于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生态环境对苜蓿种子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产草量、越冬率、物候期等方面的种植试验,初步筛选了5个适宜民勤沙漠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苜蓿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22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产量、生长速度、越夏性、抗病虫害等方面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了5个适宜三峡库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20.
准格尔旗苜蓿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栽培的紫花苜蓿地方品种之一。本文主要做了准格尔旗苜蓿的品种比较试验,多点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着重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