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黄鱼人工育苗主要病害防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不断地扩大,人工育苗也随之迅猛发展,2000年仅福建省闽东地区大黄鱼育苗场竞达180多家,大量的育苗室用水取自海区又排向海区,致使海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育苗病害日益频繁。根据对闽东地区的蕉城、福安、霞浦、福鼎及福州地区的罗源、连江等县(市)育苗场的大黄鱼育苗中所发生的病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大黄鱼育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是一种名贵的海水养殖新品种,近年来,我省的养殖规模不断发展,但其病害亦日趋严重。笔者认为在大黄鱼人工育苗过程中,主要的病害有三大类,即:寄生虫类疾病、营养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现就上述三大类疾病的症状、病因、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寄生虫类疾病1.淀粉卵涡鞭虫病症状:患苗急躁不安,在水面上下翻滚,或往池壁上摩擦冲撞。用烧杯捞苗,手电一照,可见在尾鳍上叶、背鳍等处有白色小亮点,故又称“小白点病”。镜检患苗,体表、鳍表上有固着近圆形小黑点的一般就为此病。病因:由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寄生所致。以前人们…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是闽东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占福建省的85%以上。随着大黄鱼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已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大黄鱼网箱养殖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殖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害预防的主要措施和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报道如…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分类上隶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海峡以及南海,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但因长期的酷渔滥捕,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枯竭,就连曾是全国有名的大黄鱼产卵场之一的吕泗渔场也捕捞不到亲鱼,大黄鱼在我省沿海几近绝...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大黄鱼受精卵的孵化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以及仔、稚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提出了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的鱼苗培育技术,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进大黄鱼初孵仔鱼16万尾,经45天培育,幼鱼平均规格2.4厘米,存活率12%。  相似文献   

7.
<正>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系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花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是我国传统四大经济鱼类之一。 近年来,大黄鱼自然资源日趋衰退,在海洲湾渔场濒临绝迹。为保护繁衍大黄鱼资源,发展大黄鱼增养殖业,1998年4月,我局承担了江苏省海洋渔业开发项目——大黄鱼人工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志强  张弼  考伟 《水产科学》2001,20(3):15-16
1998年5月,从福建购得大黄鱼(Pseudoxciaena crocea)受精卵200万粒,经10h充氧运输,获上浮好卵150万粒,次日孵出仔鱼120万尾。在水温18-22℃条件下,经40d培育,育出2cm鱼苗38万尾,成活率32%。鱼苗从1.2cm开始互相残食,是前期减量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以避免营养缺乏性。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黄鱼受精卵孵化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提出了仔鱼期、稚鱼期、纪鱼期的培育技术,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闽东地区开展大黄鱼网箱养殖有10年了 ,至今全省大黄鱼养殖网箱已发展到2 0余万只 ,成为浅海养殖的龙头产业。近年来 ,由于网箱集中连片 ,布局不合理 ,海区水域环境有机质负荷急剧增大 ,呈现富营养化趋势 ,造成网箱饲养的大黄鱼大面积发病 ,且鱼病种类多、发病率高、危害大 ,对这一新兴的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 ,加强对大黄鱼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已刻不容缓。现就其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阐述如下。一、细菌性疾病1.弧菌病病原  弧菌症状  体表溃疡为其典型特征 ,随环境条件、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差别 ,并常有…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振乐 《齐鲁渔业》2001,18(3):30-31
1材料与方法1.1育苗设施 1998年4~5月在赣榆县水产苗种场河蟹育苗室进行,屋顶为玻璃框架结构,顶部及四周备有这光黑塑料布。育苗池为7.2m×4.0m×1.2m长方形水泥地,池内装有加热钢管。每5m2左右放置1个充气石。1.2受精卵的来源与运输 1998年4月22日,从福建厦门引进受精卵2. 25 kg(约 7.5×105粒/kg),采用 18个 30 L薄膜袋,每袋加 10 L海水充氧,外加泡沫箱包装。由福建长乐空运至连云港机场,再用汽车运至育苗场,全程历时17小时。1.3受精卵孵化 孵化器为 4个以 …  相似文献   

12.
季东升 《齐鲁渔业》2004,21(3):42-42
近年来随着河蟹苗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人工苗种的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成活率低、病害多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上述问题的关键除了水域不同的原因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由于在河蟹育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不当所造成。对此,笔者特将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与病害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溃疡为该病的典型特征。发病初期体表有瘀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闽东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东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但目前生产上尚存在诸多问题。在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报道了引起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剖析了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大黄鱼病害预防的主要措施及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红鱼的生物学特性、人工育苗及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彤霞 《海洋渔业》2003,25(1):34-36
美国红鱼(Csiaenops ocellatu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亦称眼斑石首鱼、红鱼、红姑鱼、黑斑红鲈、大西洋红鲈、斑点尾鲈等,系暖水性、广温、广盐、溯河性鱼类。该鱼原产于美国东南海岸,我国台湾和青岛分别于1987年和1991年引进此鱼,目前已在我国南方及北方部分地区大面积养殖。该鱼生长快、适应性与抗病力强、耐低氧,能在海水、咸淡水和淡水水域中养殖。  相似文献   

16.
17.
牙鲆人工育苗期间的几种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婧  徐志明 《水产科学》1991,10(3):16-19
本文报导了1990—1991年大连地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人工育苗期间的几种常见鱼病及防治方法。其中细菌性鱼病2种,寄生纤毛虫病2种,其它鱼病2种。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曾是我国的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在我国黄海的山东半岛以南至南海的雷州半岛以东均有分布,近3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本文对东海区大黄鱼室内育苗技术进行了生产性总结,旨在为东海区大黄鱼的室内人工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汪长友 《内陆水产》2001,26(10):39-40
大黄鱼室内育苗阶段是指受精卵孵化出苗—鱼苗出池下鱼排这一阶段,历时约30~40天。这一阶段的主要病害有3大类即:营养性疾病、寄生虫类疾病和细菌性疾病。本文就上述3大类疾病的症状、病因、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营养性疾病1.1胀鳔病症状鱼苗大批量浮集水面,时而抽搐,时而打转,挣扎1~2天后出现死亡。镜检患苗,可发现其鳔比健康苗的鳔大1/3以上。病因投喂的轮虫强化培育不够,致使鱼苗体内缺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所致。大黄鱼属海水鱼,其生理机能比淡水鱼类低,不能利用摄入的食物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当投…  相似文献   

20.
河蟹育苗中的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河蟹工厂化高密度育苗的发展,各种病害频繁出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正确诊断幼体病害并及时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病害发生时,幼体表现的共同点是:活力下降,摄食减少,生长停顿,严重时大批死亡。每一种病害表现的特有症状,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需进一步确诊,则需判定致病的病原体。目前所发生的病害中,一般是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