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董鹏  况觅  罗雪峰  邹勇 《西南园艺》2011,(Z1):34-36
通过对重庆市潼南、铜梁、武隆和璧山等4个重点蔬菜基地县蔬菜基地水利设施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作用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蔬菜基地抗旱减灾能力较非蔬菜基地强,同时,还分析了基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基地蓄水设施作用不明显,输水设施建设滞后,投入资金比例小、到位慢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了保障山区蔬菜供给,在总结镇巴县蔬菜生产、需求及基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蔬菜基 地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从基地的选址条件、蔬菜基地培育、基地蔬菜生产等角度阐述山区蔬 菜生产基地建设经验,并指出要注意的问题,如注重产供平衡体系,注重蔬菜基地生产的长效性,注重 政策扶持的持续性,注重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注重市场规划等。  相似文献   

3.
《西南园艺》2011,(6):60-60
一是加快“出港蔬菜基地县”、“百万只草食牲畜养殖基地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县”三大基地县建设。武隆蔬菜成功进入港澳等市场。  相似文献   

4.
1基地建设总体情况明朗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号召,通过加强蔬菜基地生产能力,完善市场销售渠道,做到了农产品产销衔接顺畅,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加强了品牌建设,推动了公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拥有1300万人口。蔬菜是人民每天生活必需的主要副食品,它的生产和供应是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生活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因此,为历届领导所关注。而蔬菜基地建设与城市蔬菜供应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所以市委、市府领导把建设好蔬菜基地列入重要议程。上海有常年蔬菜基地20万亩,各类保淡季节性基地  相似文献   

6.
针对保供蔬菜供应缺口与过剩并存,保供菜地减少、商品菜需求量增加,保供基地避灾抗灾能力弱及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的新形势,遵义市大力开展保供蔬菜基地和市场建设,下一步工作中还需明确蔬菜基地建设任务、提升基地生产功能和防灾抗灾能力、供应春秋"两淡"市场、强化蔬菜质量安全、加强蔬菜市场的建设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曾燕舞 《蔬菜》2006,(3):1-4
各地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蔬菜基地、有机蔬菜基地等安全健康蔬菜生产基地的热情很高,然而这些安全健康蔬菜的市场命运却扑朔迷离。优质不优价的市场结果以及假冒伪劣鱼目混珠的隐痛一直在困扰着那些生产、销售正宗安全健康蔬菜的人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富阳市于2011年启动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了一批蔬菜基地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山地新建项目土质差、道路差,部分基地技术缺乏、管理水平低,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建议重点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生产主体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省力化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蔬菜生产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9.
《长江蔬菜》2011,(5):57-57
到2015年昆明市将在滇池流域以外区域发展2.67万hm^2蔬菜基地,产量不少于130万t,而2011年就将新建2000hm^2“菜篮子”生产基地,保障昆明的城市供给。2月8日,昆明市副市长李喜视察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及宜良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要求宜良要率先启动667hm^2专供主城区的蔬菜基地建设试点,争取打造成全市第一块有机蔬菜基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了增面积,稳基地,建市场,抓扶持,促生产,保供应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基本合理,生产、消费、经营者基本满意。 一、多层次建基地,从面积上调控生产 我市建立常年性三线蔬菜基地,稳定菜田面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是:第一,全市按照三二一的标准,建立了城区5000亩一线蔬菜基地,直接担负着城区15万市民的吃菜任务。在乡镇建立了1200亩二线蔬菜基地。在农村组织农民利用土地开展常年性和季节性生产相结合的办法种植蔬菜,建立了近万亩的三线蔬菜基地。二三线蔬菜基地的任务是增加蔬菜总量,为城区的蔬菜供应服务。同时防止产生蔬菜倒流现象,保证城区市民的蔬菜供应。第二颁布了“关于建立蔬菜田保护区的决定”。规定凡因城市建设确需征用保护区菜田的,必须经市长办公会议审核批准,方能办理征用手续,严格控制征用蔬菜田。第三对征用蔬菜田的单位一律征收新菜田建设费。1989年以来,因城市建设一线基地被征用掉蔬菜田861亩,市政府采用先补后征的办法,共增补新菜田910亩,因此,蔬菜田的面积一直保持在“三二一”标准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1.
竹山县是南水北调源头县,近年来随着县城的扩张,县城周边的蔬菜基地不断向远离县城的地方迁移,大棚蔬菜基地也不断在新建.目前全县有新建大棚蔬菜基地1900亩(126.67 hm2),还在以每年50亩(3.33 hm2)以上的速度不断增加,尤其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蔬菜作为短平快的扶贫项目效果十分显著.随着新建大棚蔬菜基地的陆续使用,一系列新建大棚基地土壤问题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新建蔬菜基地的产量提升,降低了菜农生产效益,打击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新建基地因找不到业主耕种而撂荒的现象.笔者通过多年生产一线技术指导经验,摸索了一些本县新建蔬菜基地土壤改良方法,特介绍如下,希望能为新建蔬菜基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 范围本标准包括基地建设、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施肥、采收及采后处理措施。本规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春、夏、秋、冬和春提前、秋延后、高山蔬菜高产优质栽培。2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2 1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必须切实防止环境污染 (包括大气、水质、土壤以及工业的“三废”污染 ) ,防止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的污染 ,对于酸雨也应有所预防。基地的建设还必须综合考虑周围其它污染源 ,要求距离公路主干线 5 0~ 1 0 0m以外 ,基地要相对集中成片 ,便于规模化生产。地下水位控制在 80c…  相似文献   

13.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成都、重庆及川东北的重要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保障性蔬菜基地和绿色蔬菜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了遂宁市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成效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基地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等方面对遂宁市现代蔬菜产业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导读:武汉江夏区系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县之一。2013年,江夏区紧抓武汉市新增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契机,新建了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建设规模、扶持力度为历来之最。如何把新增设施蔬菜基地种好是农业主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为谁种”、“谁来种”、“种什么”和“怎么种”四个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最新供港蔬菜备案种植场名单,德州3家蔬菜种植企业上榜,分别是山东溢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雷集朱庄乐农蔬菜基地、山东金鲁班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德州新增供港蔬菜基地面积143 hm~2,品种近50种,预计产量3 500 t。供港蔬菜基地在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力度方面要求十分严格。基地的土壤、水源、空气等全部符合要求才准予备案。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特色蔬菜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宁波市"菜篮子"在不断探索和积极扶持专业化特色蔬菜基地建设上有新的进展,先后建成余姚河姆渡茭白、镇海城关包心菜、慈溪浒山名优蔬菜和休闲农业3个万亩特色蔬菜基地.这些基地在推进农业调整产业结构,规范无公害蔬菜产销,实现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阳高山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山蔬菜基地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主导品种逐步增加、销售市场半径逐渐延伸,但是由于基地开发时间长,必须进一步探索和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介绍了该区域近几年开展高山蔬菜基地生态保护技术示范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8.
"谷以养民、菜以佐食",自古以来五谷杂粮和蔬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传统蔬菜生产均以农民分散生产方式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自发式生产正逐步适当集中,向大规模方向转变,蔬菜生产基地也在各地不断建设.依据什么思路建好蔬菜基地,笔者认为,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则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良忠 《现代园艺》2014,(8):224-224
萧山区河庄街道新江常年性蔬菜基地项目被列入2013年杭州市"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通过精心组织、着力实施,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各项计划任务。基地2013年对蔬菜基地实际投资58万元,基地可生产蔬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抗灾能力,增加蔬菜产量,提高种菜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六合区是江苏省南京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多年来,六合区沿辖区内西部、东部和北部干线大力发展蔬菜优势生产区,创建了竹镇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龙袍、龙池等街镇为代表的沿滁叶菜生产基地,冶山精品蔬菜基地,以及马鞍水芹、程桥荷藕水生蔬菜基地,创立了大圣水芹、田原牧歌、苏蔬等一批特色优质蔬菜品牌。该文介绍了南京市六合区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