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育苗方式对芦笋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波罗"芦笋为试材,研究了苗床、营养钵、营养块3种不同育苗方式对芦笋定植前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和苗床育出的幼苗在定植前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营养块育苗。定植后营养钵所育芦笋的幼苗长势最好,茎数、茎高、茎粗、生育指数均显著高于苗床育苗,营养块育苗定植后幼苗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云南芦笋大棚高效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营养块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等,生产上要求错开北方产笋旺季,有效提高芦笋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株丛的培育是整个芦笋栽培管理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应根据不同生长时期所达到的不同培育目标进行管理。文章主要介绍芦笋定植初年管理、成园期管理,及根株培育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芦笋大棚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为百合科多年生根茎类蔬菜作物,主要产品器官为嫩茎,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近年来徐淮地区多采用大棚栽培芦笋,产品提早上市,种植效益显著增加,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项目。对徐淮地区芦笋的大棚早熟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品种选择、高效育苗、整地施肥、移栽定植、田间水肥管理、植株调整、覆膜控温、科学采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可为芦笋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棚芦笋在生长过程中极易被虫害咬食,其根部、茎部和叶片在被咬食后容易出现腐蚀等问题。为了保证大棚芦笋生产,目前已经研发出几种污染较小、防治效果佳的试剂。着重分析这些试剂对大棚芦笋夜蛾的防效功能,以期为实际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芦笋壮苗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阿波罗”为试材,研究了芦笋幼苗茎数、平均茎粗、平均茎高等地上部生长指标与定植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5~7支茎,平均茎粗0.14~0.17 cm,平均茎高30~45 cm的芦笋幼苗定植后生长量最大,可作为芦笋壮苗指标。通径分析表明,定植时幼苗的茎粗对定植后幼苗生长量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茎数。茎数和茎粗可作为芦笋壮苗的优先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盐碱环境下芦笋种子的萌发期与幼苗期是植株生长的关键与敏感阶段,特别是芦笋苗期耐盐性较差。因此,选用适宜的育苗方法,用以减轻这一阶段盐碱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提高壮苗比例是盐碱地芦笋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原土营养钵育苗,移栽苗龄≥90天可提高芦笋幼苗对盐碱的适应能力,定植后秧苗成活率达95%以上,且缓苗期短,植株健壮,生长指数高。  相似文献   

8.
西辽河平原引种芦笋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笋主产区频繁的涝灾和严重的病害是造成我国芦笋生长能力波动大、笋农收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芦笋的北移种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05年由美国加州芦笋种子公司引进3个芦笋品种在西辽河平原试种.结果表明:单株采笋支数和采笋重量均以阿特拉斯最高,格兰德最低,阿波罗居中;定植当年的茎数、第1分枝高度均与翌年单株采笋重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定植当年的株重与采笋支数、采笋重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三级笋、等外笋的比例高是影响芦笋高效栽培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草莓品种宁玉大棚促成栽培定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莓品种宁玉为试材,研究在大棚内促成栽培时,不同定植时间和种苗质量下的植株生长情况、物候期、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差异,以确定宁玉在大棚内促成栽培适宜的定植时间和种苗质量。结果表明,宁玉草莓进行大棚促成栽培宜早定植,在8月底定植植株生长势强,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较高;定植种苗选择根颈粗0.7 cm左右的中等苗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防沙治沙的日常工作中发现,种植芦笋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理沙漠,而且还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沙漠地带种植芦笋,第一年通过采用定植超大芦笋苗和套种西瓜徒长苗,可快速收回种植成本且不影响芦笋正常生长;第二年以后通过灭茬、覆膜、培养母茎、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可以很好地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芦笋的适生土壤为砂壤土。在红壤土成功种植芦笋,国内未见报道。针对红壤地酸性较强,质地粘重,通透性差的特点和芦笋生长过程中极易造成芦笋茎枯病为害的问题,我们自1988年以来开展了红壤地芦笋栽培的多点试验研究。1992年在中心试验点(1992年5月初定植),每  相似文献   

12.
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的芦笋菌根苗定植在大棚内,研究菌根对芦笋植株生物
量、矿质元素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 的芦笋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了45.57%,地上部干质量增加了
29.65%;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植株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植株吸收N、P、K、Mg、Mn、Cu 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
地提高;嫩茎中芦丁含量和皂苷含量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是天门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嫩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被誉为“蔬菜之王”[1]。据统计,2018年平湖市大棚芦笋种植面积最大,达到603.6 hm2,是浙江省绿芦笋的重要产地之一[2]。种植品种以格兰德、绿龙、加州早生等为主,采用避雨栽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芦笋一般8~9月播种,第2年春季定植,秋季采收嫩茎,以后春、秋2季各留1次母茎,3~11月为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大樱桃建园及授粉树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建园方法 在土地资源较丰富地区而且无建造好的设施情况下,根据温室或大棚建造需要进行规划,把大樱桃苗木直接定植到栽植区内。待樱桃树生长成形后,再建造大棚或温室。对土地资源较少或已有大棚或温室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三讲 绿芦笋栽培 芦笋育苗结束后,要按栽培目的分别进行绿芦笋栽培和白芦笋栽培,本讲着重讲述绿芦笋的定植及当年田间管理;采收嫩茎开始年及以后每年的田间管理;绿芦笋小拱棚栽培;嫩茎采收后的各种老化与保鲜加工。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江苏泰州地区绿芦笋的栽培水平,作者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开展了绿芦笋绿色栽培技术研究。该文从地块和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苏中地区绿芦笋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温室芦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南方(特别是广东省)多雨、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等害虫的发生为害,在露地种植芦笋无法解决其病虫危害,在过去十多年中,广东多个地方露地种植芦笋都以茎枯病严重为害而以失败告终。利用温室种植芦笋,既可有效地防止以上病虫害的发生,又可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品种选择目前较适合南方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品种主要有:玛丽·华盛顿500、玛丽·华盛顿500W、加州800(UC800)、加州72(UC72)等。2育苗采取先育苗后移栽定植到大田的栽培方法,可采用大棚起畦育苗、营养袋育苗、穴盘育苗等方…  相似文献   

18.
<正>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县以大棚芦笋高产栽培为发展重点,由专业大户流转土地、集约化发展,通过试验、示范、建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3年,全县共发展大棚芦笋产业园基地4家,面积20.5hm~2,年产鲜芦笋460t,产值440多万元,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据调查,我县大棚栽培芦笋,第1年建园一次性投资,包括钢架大棚和最基本的路渠水电建设,每667m~2至少需1.5万元。第2年开始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7,(12):66-67
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应性广,易于栽培管理。根据芦笋是否出土可将其分为绿芦笋与白芦笋。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笋等方面介绍了出口绿芦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鲁东南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发展绿芦笋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芦笋是世界十大高档名菜之一,营养丰富,具有抗癌、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2006年,泰兴市元竹镇利用大棚进行芦笋反季节栽培,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目前全镇设施芦笋种植面积近千亩,每667m2产量达750~1000kg,产值达1.25万~1.5万元,纯效益超过6000元。现将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