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危害雏禽。成禽较少感染。雏禽感染本病后,主要特征症状为腿软无力瘫痪和头颈震颤,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鹌鹑暴发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危害雏禽,成禽较少感染。雏禽感染本病后,主要特征性症状为腿软无力瘫痪和头颈震颤,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现将一起鹌鹑暴发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4月18日我市某饲养场,购进鹌鹑雏380只。进雏后按饲养要求进行饲养管理,并从进雏当日起,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每日分早晚2次以20ppm的恩诺沙星溶液给雏鸡饮水,第3天有几只鹌鹑雏出现脚软,以后逐日增多,到第7天共有80只鸡发生软脚。这些病雏大多因行动不便被踩死或因吃不到饲料,饮不到水饥渴衰弱死亡。在发现鹌鹑雏异常时,立即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3.
禽脑脊髓炎又称为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可导致雏鸡运动失调、头颈震颤,成年鸡感染后可造成产蛋量下降.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禽脑脊髓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对禽脑脊髓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禽脑脊髓炎是禽脑脊髓炎病毒(AEV)侵害幼龄禽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可感染任何年龄禽,1~2周龄雏禽临床症状明显,3周龄以上的禽虽可感染却很少有症状。该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特征,故又称流行性震颤。由于该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使雏禽淘汰率高,成年禽产蛋率下降,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一、病原其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无囊膜。该病毒对氯仿、酸、胰蛋白酶等有抵抗力。二、流行特点该病毒对乙醚、胰蛋白酶和去氧  相似文献   

5.
禽脑脊髓炎又称为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可导致雏鸡运动失调、头颈震颤,成年鸡感染后可造成产蛋量下降。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禽脑脊髓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对禽脑脊髓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禽脑脊髓炎(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以侵害神经系统为主的传染病,又称流行性震颤。其主要特征是患雏表现共济失调,头颈部肌肉震颤,腿麻痹,瘫痪等;产蛋母鸡则表现产蛋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危害1月龄以下的雏鸡.成年鸡感染本病后,一般不表现症状,只是有2周左右产蛋减少,然后恢复正常.雏鸡感染本病后,主要症状以腿软无力、瘫痪和头颈震颤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一起雏鸡暴发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2年12月13日河北省巨鹿县某养鸡场,购进雏鸡3500只.进雏后第2天有几只雏鸡开始发生脚软,以后逐日增多.养到第6天,约有300多只雏鸡发生脚软.这些病鸡大多因行动不便被踩死或因吃不到饲料、饮不到水而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8.
禽脑脊髓炎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对雏鸡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该病常被忽略,免疫率不高,发病后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禽脑脊髓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化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早期的胚胎感染或孵化不良 1.1胚胎病主要指垂直传播的传染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副伤寒、禽脑脊髓炎、呼肠孤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传染性矮小综合症等。  相似文献   

10.
1早期的胚胎感染或孵化不良1.1胚胎病主要指垂直传播的传染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副伤寒、禽脑脊髓炎、呼肠孤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传染性矮小综合症等。1.2孵化不良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的合理控制至关重要。温度急高急低,通风换气不良都会致使出雏提前或推迟,从而产生大批弱雏。这种弱雏体形小,腿脚发干、脱水、卵黄吸收不良,往往因站立困难、抵抗力差、感染疾病等而引起死亡。1.3孵化消毒不彻底在孵化过程中,如果种蛋、孵化器、出雏器、孵化后的其他用具消毒不彻底,刚出壳的雏鸡就极易感染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  相似文献   

11.
禽脑脊髓炎是一种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以运动失调、头颈震颤为特征性临床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此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广泛,可以经蛋进行垂直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行水平传播。确诊此病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常用的诊断方法有鸡胚接种法、血清中和试验、雏鸡感染法、荧光抗体试验。由于禽脑脊髓炎暂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预防来减少此病的发生。预防此病主要通过免疫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提高鸡群自身抗病能力,降低鸡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禽用灭活苗是当代养禽业中最常用的疫苗,但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因使用不当造成免疫失败等结果,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以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的代表性灭活疫苗为例,介绍了各类常用灭活疫苗的特征、免疫剂量、免疫方法,并给出参考免疫程序,供禽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对雏鸡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该病常被忽略,免疫率不高,发病后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禽脑脊髓炎(AE)近几年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该病主要侵害雏鸡和产蛋鸡,其中禽脑脊髓炎引起的产蛋下降较为普遍,一旦发病会有2周的产蛋损失,种鸡场还会出现孵化率降低、毛蛋率和弱雏率增加等问题。1流行特点1.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近几年秋季和冬季多发。1.2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0~4周龄的雏鸡和产蛋鸡群才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育成鸡感染后  相似文献   

15.
正禽脑脊髓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雏鸡共济失调,瘫痪和头颈部震颤。此病在集约化禽场已广泛存在,成为危害养禽业的又一大敌。1流行病学自然感染见于鸡,鹌鹑,火鸡等,鸡对本病最易感。各种日龄均可感染,雏禽才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垂直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产蛋鸡感染3周内所产的蛋带有病毒.一些严重感染的胚蛋在孵化后期死亡。大部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某蛋鸡养殖基地,在2015年12月份场内一批次3栋舍相继发生传染性脑脊髓炎病症状,产蛋率由94%下降到60%,发病7天后产蛋率逐渐回升,恢复期为7~10天。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禽传染性脑脊髓炎(AE),是由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侵害禽类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的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为非化脓性脑炎~[1]。成年鸡感染后产蛋率下降,雏鸡最容易  相似文献   

17.
1种蛋来源复杂、炕孵技术滞后当前种蛋大多数来源于千家万户,种蛋炕孵前又未经消毒,有些如鸡白痢、霉形体、禽脑脊髓炎等细菌病毒是经蛋传播的,这是雏禽前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这一。2温度变化异常适宜的温度是饲养雏禽的关键。温度过低,造成禽群打堆、压死;温度过高,造成禽群出汗,突然给予降温,禽群又容易感冒等。3饲喂不科学有的农户仍用传统的饲喂方法,使雏禽发生营养缺乏病而死亡,有的雏禽由于饲喂霉变饲料而死亡。4饮水供应不足有的农户,饲喂雏禽一星期不给饮水,只给些青菜类饲料,使雏禽脱水死亡。5盲目投药引起中毒当前很多农户对药物…  相似文献   

18.
禽脑脊髓炎是主要侵害幼鸡的一种病毒病,以共济失调和震颤为特征.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存在本病.1983年9月,毕英佐等从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及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原等确诊广州市等鸡场连续几批小鸡发生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以后又有许多地方报道本病发生。我们于1990年~1991年二年间,对上海地区的鸡场进行了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1 种蛋来源复杂、炕孵技术滞后 当前种蛋大多数来源于千家万户,种蛋炕孵前又未经消毒,有些如鸡白痢、霉形体、禽脑脊髓炎等细菌病毒是经蛋传播的,这是雏禽前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这一.  相似文献   

20.
禽脑脊髓炎又称禽流行性震颤,是由禽脑脏脊髓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的幼年鸡,1~2周龄的幼雏鸡易感性最强.病鸡临床主要表现共济失调,头颈肌肉震颤和两肢不完全麻癖.病毒主要侵害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其病理学变化特征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病变.现将近年来各养鸡场送检的禽脑脊髓炎病例的病理变化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