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祥 《江苏蚕业》1989,(4):60-61
<正> 目前,日本稚蚕人工饲料育约占总饲育量的40%,这对防止野外昆虫感染蚕病和安定蚕作具有重要作用,存在问题是饲料费较之桑叶育为高。可见开发低成本人工饲料对蚕病防治和低成本茧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一般的蚕几乎不摄食桑以外的植物,人工饲料中必须添加桑叶粉等成本较高的物质。本文报道利用能摄食苹果、甘蓝等桑以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人工饲料育的发育不齐问题,就饲料的不同调制方法对桑蚕幼虫发育的影响,以及同一蚕品种个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在饲料制作上必须进行蒸煮灭菌,以微波炉加热灭菌的与蒸煮的效果相近,不经加热杀菌简易化制作的效果都不理想;②同一蚕品种个体间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差异。对桑叶粉及蔗糖等摄食促进物质的感受性,高食性蚕比低食性蚕敏感;而对豆粕粉中摄食阻碍物质的感受性,低食性蚕比高食性蚕敏感。研究认为,要提高人工饲料育蚕的群体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应尽量消除饲料中的摄食阻碍物质,或选育出对摄食阻碍物质具适应性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蚕用人工饲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还没有哪种蚕用人工饲料的饲养成绩比全龄桑叶育的效果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现阶段研究认为:人工饲料的主要原料有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维生素、玉米粉、成型剂、纤维素、抗生素、蔗糖、柠檬酸、无机类物质和防腐剂等。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决定因素与蚕品种和饲料的适口性等因素有关,在组配家蚕人工饲料时应注意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桂蚕5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两广二号为对照,采用桑叶粉含量分别为35%和10%的粉体饲料对桂蚕5号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鉴定,并探讨了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桂蚕5号利用桑叶粉含量10%、35%、38%、40%等4种人工饲料饲育,其收蚁24h疏毛率...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人工饲育的发育不齐问题,就饲料的不同调制方法对桑蚕幼虫发育的影响,以及同一蚕品种个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在饲料制作上必须进行蒸煮灭菌,以微波炉加热灭菌与蒸煮的效果相近,不经加热杀菌简易俄效果都不理想。(2)同一蚕品种个体间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差异,对桑叶粉及蔗糖等摄食促进物质的感受性,高食性蚕比低食性蚕敏感,而对豆粕粉中摄食阻碍物质的感受性,低食性蚕比高食性蚕敏感,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6.
桑蚕小蚕人工饲料配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小蚕人工饲料配方初步研究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张国基,崔为正,王彦文为改进桑蚕人工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对稚蚕人工饲料的成型剂、桑叶粉与大豆粉的添加比例及饲料含水率等进行了试验,以收蚁24小时疏毛率、龄期经过、眠蚕体重、发育整齐度等作为生物检定指...  相似文献   

7.
在组成蚕的人工饲料原料中,桑叶粉末与琼脂价格极高,为降低饲料成本,以如何削减上述两种原料为课题。对于广食性蚕(神田等,1988;柳川等,1989;真野等,1991)能大幅度减少桑叶粉末,采用线形规划法设计饲料组成,开发了实用性高的低成本人工饲料(柳川等,1991a)。但是,这种人工饲料,因对蚕提供水分以及湿体饲料的成型,均须添加造型剂。即使以廉价的角叉菜胶替代琼脂,造型剂价格仍占饲料原料费的30%。因此,确立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为主体的“一周养蚕技术”(堀江,1990)时,必须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最终希望开发出不添加琼脂等造型剂的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8.
家蚕原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料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张国政  陶鸣 《蚕业科学》1994,20(2):80-85
比较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中系的C27、895、2A、891、菁松和日系的皓月、明珠、7532、1A适应性较强;从脱脂豆粕粉的添加、脱脂菜籽粕粉的利用、生长促进物质和成型剂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稚蚕实用化饲料配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各项成绩达到或接近桑叶育水平,饲料与稚蚕用叶成本接近,基本达到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的重大革新,不仅有利于蚕茧生产规模化和提高养蚕综合效益,而且能够应用为蚕的生理生化、蚕病防治、遗传学及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对促进我国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蚕桑产业的科技进步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展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现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研究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与蚕品种有关,不仅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同一品种同一蛾区的个体之间,摄食性变化也很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全龄饲育2HG×春54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通过全龄人工饲料育方式,对2HG×春54正反交蚕进行了饲育研究,结果是:该品种蚕对低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配方有较好的适应性,随着桑叶粉含量的增加,疏毛率、起蚕率、眠蚕重成绩呈上升趋势,在含有15%桑绿枝粉及叶柄粉的前提下,稚、壮蚕的饲料中桑叶粉配比可在20%~30%。  相似文献   

11.
1)含叶粉的人工饲料福田等在家蚕人工饲料全龄育方面首先取得成功。这个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它对鳞翅目昆虫,特别是和家蚕一样生产绢丝的野蚕的人工饲料提供了许多启示。用同样的方法、蓖麻蚕的人工饲料育也取得了成功。所以认为柞蚕的人工饲料育也不是太困难。将家蚕以及蓖麻蚕人工饲料中使用的桑叶粉末或蓖麻叶粉末改为柞蚕的主饲料植物——柞叶粉末,按表1的组成,分别调制稚蚕和中、壮蚕的人工饲料。两饲料的主要不同点是根据柞蚕的摄食性和生理,其水分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不同蚕品种对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摄食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正> 目前采用的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中,桑叶粉占较大的比例。从实用角度出发,必须降低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日本近年来成功地开发了低成本人工饲料,低含量桑叶粉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并用这类饲料对蚕品种进行适应性选拔,育成了广食性蚕品种。借鉴日本的经验,我们收集了61个蚕品种,进行人工饲料蚕品种适应性研究。以探明蚕品种对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同时为今后选育广食性蚕品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蚕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自1977年开始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以来,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内,人工饲料育得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普及率达到40%左右.而在我国,人工饲料育尚处于研究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发展蚕桑,实行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是完全可能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人工饲料育的蚕发育欠齐,饲养成绩不如桑叶育,成本过高,因此,要使其实用化,必须降低成本,改变饲料组成,提高经济效益.由于人工饲料的组成成分与蚕的摄食性有很大的关系,不同蚕品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桑叶的快速干燥,而且新鲜桑叶不易发生蒸热、霉变等现象,还可以降低桑叶粉的生产成本。为此,我们用在新疆玛纳斯县新湖农场栽培的强桑1号桑叶,分别采用室外晒干法和室内阴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菁松B×R皓月、优食一号的1~2龄小蚕,以山东省泰安市栽培桑采用室外晒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新疆栽培桑用2种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1~2龄小蚕,与山东省泰安市栽培桑采用室外晒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相比,蚕的发育经过延长,起蚕率低,发育整齐度差。影响桑叶粉质量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通过全龄人工饲料育方式,对2HG×春54正反交蚕进行了饲育研究,结果是:该品种蚕对低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配方有较好的适应性,随着桑叶粉含量的增加,疏毛率、起蚕率、眠蚕重成绩呈上升趋势,在含有15%桑绿枝粉及叶柄粉的前提下,稚、壮蚕的饲料中桑叶粉配比可在20%~30%。  相似文献   

16.
家蚕人工饲料稚蚕饲育技术简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亚平 《北方蚕业》2001,22(3):34-36
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是现代化蚕业的象征.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意义在于:养蚕可以不受季节与自然条件的限制,可有效防止稚蚕期蚕病感染,提高共育质量,对调整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减轻劳动强度、增产桑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研制成功家蚕人工饲料后,很快实现了产业化 ,在养蚕与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我国对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研究,也有近三十年历史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预计在今后五至十年,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将在我省及全国得到不断推广,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蚕业的重要组成.结合我省四年来农村稚蚕人工饲料育中试实践,将现阶段饲育技术简介如下. 1 家蚕人工饲料的组成及加工调制 1.1 家蚕人工饲料主要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玉米粉、桑绿枝粉、纤维素、成型剂、维生素类、防腐剂、无机盐等几十种成分,根据不同配方组成.人工饲料又分为稚蚕饲料、壮蚕饲料和原蚕饲料等.成品人工饲料形状有粉体、湿体、颗粒等,其中以粉体饲料使用最为广泛,运输及保存十分方便.人工饲料依据其中使用的不同成型剂,在饲料价格及特性上各有特点,如采用卡拉胶或琼脂作成型剂,饲料价格较贵,在采用条状饲料喂蚕时,可以采用机械方式切条,给饵工效很高,适合大批量稚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以淀粉作成型剂低成本人工饲料,价格低廉,缺点是饲料发粘,切条、给饵操作较费时费力,在没有专用给饵机械时,只适合小批量饲育(批量不超过50张种为宜).我所研制出的含桑绿枝粉的稚蚕粉体人工饲料,就有上述两种类型.一种以淀粉为成型剂,5元/kg,另一种含卡拉胶,10元/kg. 经我省四年来大规模中试,上述含桑绿枝粉的稚蚕粉体人工饲料适宜蚕品种多,蚕儿发育较整齐,分到农户改喂桑叶后,饲育成绩良好.  相似文献   

17.
《江苏蚕业》2017,(2):1-3
文章报告了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江苏南通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相比,采用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其粒茧丝长、解舒以及清洁、洁净等总体表现尚可,说明利用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生产桑叶粉,降低桑叶粉生产成本,从而带动蚕人工饲料成本下降,实现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运行大有希望。但在桑叶粉生产技术方法、生产成本以及养蚕效果等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线性规划法为主要手段 ,以豆粕粉为主要蛋白源 ,设计出粗蛋白含量不同的家蚕人工饲料配方 (简称LP饲料 ) ,并测定了粗蛋白含量与家蚕消化吸收、饲料效率、肠液蛋白酶活性、茧质、蚕体生长及丝腺生长等生理性状的关系。随着LP饲料中豆粕粉和粗蛋白含量的增加 ,蚕的饲料效率提高 ,但超过一定限度 ,蚕的摄食性和消化吸收机能被抑制 ,生长发育不良。从各项指标综合考虑 ,人工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以 2 5 %左右为宜 ,豆粕粉的适宜添加量为 30 %~ 35 %。  相似文献   

19.
1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与应用回顾1.1 日本人工饲料养蚕历史与现状家蚕人工饲料是由日本发明的,从30年代起日本的平冢英吉进行过多次人工饲料养蚕试验,均告失败。1959年,吉田德太郎用桑叶粉、脱脂冻豆腐、蔗糖、防腐剂和淀粉等做成人工饲料,蚕儿大多在2、3龄死亡,试验并未成功。至1960年,福田等首次实现家蚕的人工饲料全龄饲育,饲料中桑叶粉占50%,当时供试的110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比较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现行品种皓月×菁松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3对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但小蚕期发育速率和体重低于全龄桑叶育。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加快,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张种产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ZHG×春54正反交小蚕颗粒饲料育均高于全龄桑叶育,但皓月×菁松低于桑叶育,各杂交品种的生命率总体上小蚕颗粒饲料育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量主要指标全龄桑叶育与小蚕颗粒饲料育无明显差异。ZHG×春54是一对对颗粒饲料适应性优良的杂交组合,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