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全国试点和推广的进行中.分析了浙江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经济社会条件,制度覆盖面、养老金发放和参保人数现状,覆盖城乡、政府主导和多样化制度模式特点.以及仍然存在的保障水平低、城乡差异大、财政筹资压力大和保障基础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保障水平、拓宽基金投资渠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增强养老基金保值增值能力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理论,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发展不均衡与政府责任之间内在关联的视角,重点考察了各地区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提供保障的理论水平和现实差异,并得到以下结论:由于政府主观层面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承担责任的实际水平与无差异偏好下的理论水平之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粗糙养老保障制度所致。粗放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细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新角度。提出了建立精细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即精细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内容上体现为全面和细化,在运行上体现为操作化和规范化,在设计理念上体现为人性化和理性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制度需求以及经济供给两方面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的机遇;并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以及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制约机制进行分析。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制度中,建立一种替代机制,首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弱化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5.
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该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协调,立法完善等特点。德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探索历程与丰富实践,为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自助餐式养老保障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99-4701
在分析我国农村老龄化成因与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变企业养老保障为社会养老保障,有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统筹基金“赤字”增加和个人帐户“空帐运行”及养老保障覆盖面较小。通过深化改革和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化解改革中出现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该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协调、立法完善等特点。德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探索历程与丰富实践,可为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历来都比较重视农村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本文结合中国现有农村的实际情况,从计划生育和人口老龄化入手,对我国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政府投入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参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征  员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67-8669
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指出应注重引入社会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探讨了企业、社区等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指出从制度层面规范引导社会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成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灵红  任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2-582,58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笔者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当今农村养老问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农村养老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庆华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80-182,19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河南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新农保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发展中、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经验,对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西南民族地区自身的养老实际,在充分考察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力量的基础上,指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社会支持系统的主体,分别是政府、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家庭组织,提出不同主体的养老保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特别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模式与现实要求相距甚远。构建符合国情和深得人心的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新模式,是目前社会保障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老有所养的良性循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已实施多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时代局限性,体现不出养老保险的社会性和公平性.因此,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促动因素。通过梳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索的历史演变进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经历了从物质精神的双重承担者、物质资源的实际供给者、基于传统的创新推动者向多元选择的有效支持者的演化历程,且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步从生存保障向投资保障转化。基于此在土地确权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资产作用,以促进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多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城乡居民间社会保障的不公平问题,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问题,加入世界组织对农业的负面影响问题以及农民的消费需求问题,阐述了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